大家好!李小健教授主编的《经济地理学》第三版于2018年6月7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详见高等教育出版社门户网站:

http://www.hep.com.cn/book/details? uuid = 53218 ab 2-1614-1000-acb5-4a 3ff 3662 f98

《经济地理学》第一版提出了理解经济地理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从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入手,研究单个企业的区位;然后将重点从企业区位转移到区域,研究区域内的企业关联和区域经济发展;然后,从一个地区到几个地区,研究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经济差异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这种理论逻辑在第三版中依然坚持,主要是因为:本书强调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而经济地理学主要理论侧重于企业的区位和区域经济。这种框架设计便于系统阐述不同层次的理论问题;以企业为基本单位,把握经济活动的核心,把握经济组合中最基本的“模块”空;“企业-区域内企业组合-区域间关系-经济全球化”的研究框架反映了近百年来经济地理学的演进过程。这个框架便于学生从具体现象,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逐步学习。

这一框架设计得到了读者和老师的充分肯定,吴传君、陆大道等老一辈经济地理学家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该书1999年第一版和2006年第二版已被国内许多高校作为地理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和研究生考试的主要参考书之一,每年发行约2万册。2002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在这一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本书第三版根据教师、学生和其他读者对第一版和第二版教材的批评和建议,在修订中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内容要适当删减。根据教案对课时的要求,将第一版和第二版中理论性不是很强或者不为当前经济地理学界所关注的内容适当删除。例如,第一版和第二版用三章来解释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而第三版删除了关于经济全球化中的工业分析的一章,将另外两章合并成一章,重点是经济活动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与地方发展的概念和特点。原书中“区域经济结构”、“农村工业化与农业地区发展”、“经济区域综合体”由于上述原因没有单独列为一节。

第二,适当调整结构。伴随着内容的删除,整本书从过去的四章变成了现在的十二章三章。“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再是单独的一章,而是“经济活动的区域分析”中的一章。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主要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这种调整更符合学科知识关系的逻辑。此外,在结构安排上,更强调探究性的教与学。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引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启发学生找到不同的案例并给出不同的解释。在每一章的后面都专门列出了“建议扩展阅读材料”,以扩展学生的学习空。

第三,观点要及时补充。根据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增加了一些新的理论方面和讨论观点。第二章增加了“互联网+”和高铁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高铁站区的产业特征;第四章增加了金融业、创意产业、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等产业的区位选择;第九章补充了区域差异的相关理论;第11章增加了经济地理学定量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的新方法;第12章增加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进展分析。

第四,图表数量大幅增加。为了增加这本书的可读性,第三版增加了更多的图表,使其表达更加直观和丰富。与第二版相比,相关章节增加了38张图,试图展示地理图的优势。

第五,数据要及时更新。这本书第三版更新了2010年以后的数据,试图达到2015年。在相关案例的更新中,为了加深读者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尽量加入中文的例子.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地位的极大提高,中国的一些经济地理现象通过数据更新在本书中得到更多的关注。

第六,突出中国特色。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使得中国的经济地理现象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中国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事实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经济地理现象。相应地,在本书第十二章中,有一节专门论述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建设。另外,在相关章节中,尝试加入中国地理学家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如区位理论、区际空结构、全球化、区域发展等。

李小健教授出席第11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论坛

资料来源:经济地理

本期编辑:张英南王力家李米彭宇

审核人:任关

1.《经济地理学 新书推荐 | 《经济地理学》(第三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经济地理学 新书推荐 | 《经济地理学》(第三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9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