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老师何云翔

▲农村学生和她的作品

“农村学生很有想象力,不比城市里的孩子差;学生纪律很好,没有抄袭,演讲等。,这里的学生很简单...“这些是南川区龙华五小学美术老师何云翔在他的QQ空里定格的孩子们上课的精彩瞬间的日记片段。

龙华五小学是南川市的一所小学。他说的学生不是何云翔在这个学校的学生,而是几十公里外的德龙小学。

城市学校老师为什么要去农村小学?他和孩子们有什么样的交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交集?7月29日,重庆晚报记者前往南川区采访时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当地各部门联合实施的一项重大行动——中小学校长与教师轮岗交流。当地教师普遍称这种做法为“远离教学”。

德隆小学是南川区一个偏远乡镇的农村小学。每年冬天,水倒出时会结冰。何云翔说,他报德龙小学的时候,是冬天最冷的时候。他从南川市出发,骑了2.5个小时的摩托车才到达学校。“当我到达学校时,我接受了一个会议仪式——路太滑了,我摔倒了。”

“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不后悔。”何云翔说,到了德隆小学,发现那么多老师都在默默付出,那么多孩子都在期待老师传授知识,心里觉得很平静。

何云翔的感受体现在他的行走和教学日记中。

他摸了摸手机屏幕,打开了自己的QQ空房间。指着每一张照片,就能说出你和德龙小学小朋友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每张照片都附有他的行走日记:

“5月,学生们在教室里接受艺术测试。学生的纪律非常好。没有抄袭,演讲等。这里的学生很简单。”

“学生的作品和我教的不一样。它们被涂上了丰富的颜色,画得更漂亮,这证明学生的创造力是丰富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行为。"

“这是一个淘气的男妓。虽然知道有老师上课,但还是丑化女同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童年,我对我的女同桌很调皮。”

“听了送教下乡三节课,觉得送教下乡是一项很务实的工作。在老师的讨论中,一线老师提出了自己在课堂上真正遇到的问题,高水平把握大方向的专家发言。”

“农村的孩子也有不错的画,但是缺乏一些教育和训练。这样的孩子真可惜。”

……

何云翔虽然是南川市龙华五小学的老师,但43岁的他,再次踏上了教学的新征程——在马嘴实验学校教书,依然肩负着教农村孩子的重任。

在南川区,不仅有像何云翔这样的城乡教师,还有城乡教师。

郭红梅是其中之一。她以前在渝黔交界的清远镇小学教书,现在在南川市龙华一小学。

郭红梅在龙华一小学当过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已经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老师。“只要几天不出现在学校,孩子们看到我就会欢呼拥抱。”

南川区有不少像何云翔、郭红梅这样的老师。据南川区教委介绍,到目前为止,已通过步行、授课、轮岗、交流等方式派出教师400余名,其中近百名教师从城市到农村进行了交流。

南川区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已成为一项制度。南川区几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南川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指导意见》。

新举措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和中心镇,导致城市和中心镇学位短缺,大班突出,农村办学条件普遍薄弱。

许多区县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南川区采取了新的措施——增加财政投入,弥补教育的不足。据南川区教委介绍,在2016年新建和搬迁5所城市学校、改建和扩建7所城市和中心镇学校的基础上,计划在2017-2018年新建4所城市和中心镇小学,进一步优化和解决学位差异问题,缩小学校间的均衡差异。

新进展

南川区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弥补校舍和教育设备两方面的不足。

南川区在解决弥补校舍和教育设备两个不足的同时,针对弥补教育的另一个不足——均衡发展。

在谈到弥补均衡发展的不足时,南川区教育委员会表示,在加强城市和中心镇学校建设的同时,也在努力改善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

南川区教委透露,今年将再筹集6738万元,专门用于软化薄弱学校的操场和新建学校的整体设备。

新成就

“教育是最大的生计之一。”南川区供给侧结构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川区龙华三小学校长王春友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他说,南川区教育的巨大进步得益于大量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王春友的好帮手是南川区区领导和区级部门联系帮助学校的既定制度。36个区领导联系重点对口的68所学校,直接到基层解决办学困难。

这种对口帮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所小学的功能室扩建成为南川区领导的一件大事。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龙华三小学扩建造成的搬迁安置住房问题,主管教育的副区长近日专程前来洽谈。王春友说:“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学校的三期扩建马上就要开始了。明年会有专门的功能室供学生使用。没必要找这样的网站。”

南川区通过各种措施优化教育资源,扩大教育有效供给,让家长和学生都有收获感。一方面,学位数量增加。新建的南川区龙华一A区和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川分校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000余个。其余在建工程将于今年竣工投入使用。到那时,城市地区和中心城镇将增加12000多度。

另一方面,老师更好。南川区也意识到择校的根本问题是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师。他们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水平,是缓解招生矛盾的关键。

如何优化师资队伍?南川区教委透露,首先是全面开展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二是引进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第三,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实行配对帮扶。

正是通过大力实施教育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南川区的家长感叹:“家门口的学校会越来越好,没必要挤市内的座位”。

新闻深度

接受《重庆晚报》采访时发现,南川区正在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强化基础教育的不足。继续采取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城市学校的稳步发展和农村学校的强化吸附更好地满足了普通人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

重庆晚报记者张任军照片报道

1.《一位教师的走教日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位教师的走教日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0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