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翻了翻中江要介在1994年写的小册子《中国的走向——独存的社会主义大国》,主体都是鸽派的声音,都是我觉得不能乐观。第一,这本书的写作年代在近30年前,中江本人也已于2014年辞世,所以说无论其书其人,都已经不再反映最新的日本朝野观点,而是一件文物了,不过仍然有它的价值,因为日本人的文化心态我们还是能窥探一二的,就像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他的书已经过时了,但是中江要介的书可以做一个承上启下的衔接,作为对日本文化性与现代性的一个注脚。今天我先对其中的几个问题选择性地写一下。

中江是日本资深外交官,大正11年(1922年)出生于大阪,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系,之后进入外务省,曾任日本驻法、驻巴西大使馆工作,也在联合国工作过,担任外务省条约局法规课课长,后又在驻越南大使馆供职。回国后任亚洲局参事官、副局长。1975年任局长。1978年至1984年任驻南斯拉夫、埃及全权大使。1984年至1987年成为驻华全权大使,1987至1991年被任命为原子能委员会委员。大正时代特别是20年代,正是温和的币原外交所盛行的时期,直到1927年北伐导致日本所支持的军阀在大陆上的失败,田中义一奏折的提出,币原外交方告终止。而中江正是成长起来的20岁到30岁,正是吉田茂等战后新日本的建设期,此时币原喜重郎也重新在政坛活跃,可以说,中江的思想深受币原的影响,他在外交界的从业可谓“生于币原,长于币原”,不得不说是一种太过夸张的巧合。

其实,二战在日本角度看,不过是日英同盟与美国对抗,在华盛顿会议失败后被迫由日本单独承受与美国对抗的必然结果,日美矛盾取代英美矛盾,在远东居于主导地位,日美矛盾随着大萧条与南京国民政府的优势而激化,使得日美之间爆发间接与直接的冲突。第一阶段就是希望日英复联,再次形成对美在东亚的优势,而英国本身默许,只不过随着欧战的爆发,日英合作的空间又被压缩,忙于应付核心方向的英国,难以抽出足够的精力支援日本,因此只能陷入单边作战,而大西洋宪章已经证明了英国背约与美国单独媾和的可能性,因此日本也放弃了联英制美的计划,转而在荷兰响应美国制裁日本石油进口之后对英、美同时宣战。这种放弃并非对于币原外交的完全抛弃,在实际上与币原外交是一脉相承的。

币原外交虽然看起来温和,与美苏和解,而在花问题上也由“武力争夺”转变为“经济谈判”等手段,但是在必要情况下也不放弃诉诸武力。这只不过是为了降低外交成本的谈判策略,这在布鲁金斯学会的外交刊文中就有涉及,那位先生很直接的说,只要美国不把谈判代替竞争,而把谈判视作竞争的一种手段,竞争就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理,币原外交绝非是和平福音,仅仅是在难以打赢对美战争的 大前提下日本的一种避其锋芒、养精蓄锐之举。而这一情况到了战后就更加深入。麦克阿瑟的军事占领与美国傀儡永久化之后,对美退让与谈判的需要就成为不谈也得谈,除了谈别无他法的必要文治。所以说币原外交构成了20世纪20年代以降日本外交的主线。军部政治真正发挥作用,仅仅是1941-1945年之间。而战争也是币原外交隐晦未言,却实实在在包含的一个方面。所以二战前后的变化,虽然在显性表征上展示出剑拔弩张的特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1.《[历史苏人说]币原外交与日美羁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史苏人说]币原外交与日美羁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