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泰森与邹市明站在自由搏击的舞台上,那时,也便没有了是否公平之说,更无阴谋之论。因为,所有的技战术都成为了“阳谋”,相博和比拼的只能是实力。国际博弈亦是如此。

美俄日内瓦会晤已经结束,但硝烟远未散尽。之于世界局势,之于世界性博弈的后续影响亦会在此后逐渐显现。尽管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很多媒体都在炒作年迈且时常“忘词”的拜登是多么的不堪,普京是如何的睿智,如何的霸气,是如何的“完胜”拜登,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无法决定国家层面的博弈结果,决定胜负的筹码终究只能是实力。因为,当所有选项都摆上桌面之时,实力才是唯一的外交语言。

美俄早已是一对“生死冤家”,因为它们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战略矛盾,即战略安全上的相互威胁。而恰恰是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则又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用。当双方都认为无法承载之时,它们便会坐下来达成某种“共识”,或划出某条“红线”。而之所以会如此,无疑,源于“实力”。

拜登为何会邀请普京坐下来聊聊?或者说看似庞然大物的美国为何愿意“迁就”俄罗斯?原因就在于俄罗斯有“一招制敌”或“两败俱伤”的杀手锏。尽管这个“杀手锏”很另类,但在关键时刻却可以保命。就好比泰森与邹市明的搏击,如果是在职业拳击台上,邹市明必输无疑。可是,如果是在自由搏击场上玩命的话,邹市明未必一定会输,因为邹市明可以采取两败俱伤的方式,那就是贴近泰森,使出玉石俱焚的一招:“仙人摘桃”。而俄罗斯则有着令美国胆寒的庞大核武库。这就是普京胆肥的筹码,也是俄罗斯的另类实力。

普京为何接受拜登的会晤邀请?俄罗斯为何对此次会晤提前做了包括舆论在内的充足准备?因为俄罗斯想过得更好!因为俄罗斯清楚美国有让它不好过的实力。原因就在于,美国除了有着与俄罗斯不相上下的核武库外,还有足以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贸易,金融,,经济优势,有着足以卡脖子的科技优势,有着敲边鼓的一众政治盟友。这些才是令俄罗斯忌惮的美国实力。基于双方都有着彼此忌惮的实力和各自的需求,所以,它们需要坐下来聊聊,它们需要找到共识,需要划出红线。

在解读美俄日内瓦会晤及双方联合声明时,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刘和平认为:从苏联解体中产生的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他们的对外交往政策基本上都是以非常现实的国家利益为导向。他们虽然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存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及政治制度上的尖锐冲突,但也不存在共同的价值与信仰。所以,刘和平得出的结论是,秉持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俄罗斯,不会完全倒向哪一方。对刘和平研究员的判断,本人也深以为然。鉴于此,对于美俄之间的接触,互动,以及国际局势的走向,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也就能更理性的解读此次美俄日内瓦会晤的实质意义。

直白的说,从联合声明中可以看出,本次美俄日内瓦会晤其实只达成了一项共识,那就是:“核战争没有赢家和永远不应发动核战争的原则。”有观点认为,这项“成果”并无新意,早在冷战时期,美苏之间也曾有过类似“原则”,虽然没有形成纸质的约束性结论,但双方实质上一直在竭力避免。然而,如果因此而轻视这个“共识”的话,那是未能明白这项共识在现实国际局势中的真正意义,以及可能会逐渐显露出的跟进变化。

首先,“核战争没有赢家和永远不应发动核战争的原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第一次以纸质的形式表述。它不仅对美俄双方意义重大,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原则”还将引申到美国对其他有核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制约中,其次,这个原则被冠以维护世界战略稳定的定义后,等于是再次重申了俄罗斯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

在解读确保战略可预测性问题时,普京说:“美国和俄罗斯对世界战略稳定负有特殊责任,这至少因为我们是两个最大的核大国。从核武器储备,核弹头及载具数量,从核武器水平,质量和现代性来看,都是如此。”普京还特别强调:“我们也意识到了这种责任。”显而易见,普京的话信息量很大。如果将其解读为“维持现有国际格局不变”的话,似乎也未尝不可。在这个世界上,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可以不希望别人遭,但也不可能希望别人比自己强。国家间的关系亦是如此。

再者,“核战争没有赢家和永远不应发动核战争的原则”是美俄之间的“兜底”,也可以说是双方均承认的红线。有了这个红线以后,对美俄来说,也就意味着有了拓展的空间。从俄罗斯角度来说,则有利于其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上的讨价还价,有利于在应对顿巴斯和克里米亚问题上的转圜。而之于美国来说,在叙利亚及伊朗等热点问题上应该也会有收获,更重要的是,美国也许会为今后面临的更大战略博弈释放心理负担。

不要轻视美俄日内瓦会晤取得的有限“共识”,因为,不出意外的话,双方肯定还有跟进措施,以及延伸议题。据法新社17日报道,在日内瓦会晤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表示,俄方准备与美国展开进一步对话,前提是美国也同样愿意。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中,一旦议题不设限的话,则存在着取得意外结果的可能。

对于媒体热炒的美俄谁赢了,拜登与普京谁输了的问题,此前,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大多数媒体似乎都认为,是俄罗斯赢得了战略主动。而之于拜登与普京两位领导人的表现优劣,更是一边倒的认为普京的表现碾压拜登,理由是拜登连共同举行记者会都不敢。其实,还是听听当事人普京是怎么说的更为客观。

在谈及对拜登的印象时,日内瓦会晤后的普京说:“我们的媒体(俄罗斯媒体)甚至美国媒体描绘的拜登和现实毫无关系。拜登是专业的领导人,与其打交道需要非常小心。”普京这样说,一方面说明普京很睿智,国际博弈经验也确实很丰富。但同时也说明,普京头脑很清醒,他清楚地知道:国际博弈最终比拼的只能是国家间的实力,领导人在聚光灯下表现的优劣不可能是博弈的胜负手。

美俄之间的日内瓦会晤再度表明,当所有问题或选项都一股脑的摆上桌面时,已经没有阴谋论之说,也更没有必要纠结于是否公平。那时,比拼的只能是双方的真正实力。很显然,在整体实力明显逊色于美国的情况下,俄罗斯幸运地是拥有着足以让美国忌惮的“杀手锏”,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喘息机会。引申而言,在其他国家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博弈时,一旦撕开脸皮后,也就没有纠结于是否公平,是否有阴谋的套子中,只能以实力去博得未来。而这个“实力”,最好是整体实力,当然,也可以是“杀手锏”。

如果说以前都还在遮遮掩掩的话,但安克雷奇之后就等于是将所有议题都摆在了桌面上。事实上,拜登此次的欧洲之旅有着清晰地路线图和渐进式的战略意图,有试探,更有实质推进。而这一切同样基于美国自认为的,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的实力,以及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及政治层面的盟友体系。当英女王出面使G7颇似“家庭聚会”的场景,当此前美日会晤,美韩会晤,美英会晤,此后的北约峰会,美欧会晤,直至最后的美俄日内瓦会晤,种种迹象表明:所有的阴谋都已经变成了阳谋。也就是说,博弈将以实力展开,结果亦将以实力决定。

1.《[人生触底反弹wx]美俄会晤再度表明:当所有选项都摆在桌面上时,比拼的只能是实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生触底反弹wx]美俄会晤再度表明:当所有选项都摆在桌面上时,比拼的只能是实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4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