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1995年3月,《商界》杂志以封面人物的身份采访了卢冠求老师。国内媒体上第一篇梳理卢冠九老师创业经验、管理经验、战略眼光的深度观察文章。22年过去了,这篇文章仍然可读性很强。

今天,斯人已经走了,但卢冠求老师的务实精神仍然令人敬佩,永远留在世界上。

谨以此文缅怀卢冠区老师!再见!

1994年5月1日凌晨北京天安门广场。这里正在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在10多万人的队伍最前排中间,面对着共和国第一旗杆的满天中年男子肃然起敬。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选为全国十大杰出职员,被介绍为“站在改革前列的杰出乡镇企业家”、万方集团董事会主席卢冠区。

当国歌响起,国旗缓缓升起时,他的心激动,想象继续浮现,双眼渐渐模糊。

他不能不激动。25年前,这位农民的儿子带领其他6名农民(包括他的妻子)租了4000韩元,开了一家铁匠店,用铁锤反复用几把唐汤敲财富的门。

岁月突然变了,变迁变了,创始人的汗水和智慧凝结成了光辉的果实。目前,万向集团已拥有17家下属企业,员工4400多人,资产8亿多人,主导产品万方节荣获国家银奖,覆盖全国市场的65%,远销世界32个国家。企业被评为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国家一级企业、中国100家知名企业、全国500家最佳效益工业企业之一。

1985年,卢冠区被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

1986年,卢冠区又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员的称号。

1987年,卢冠区进入全国10名最优秀的农民企业家行列。

1988年,卢冠区又获得第一届全国经济改革人才金杯奖。

1989年,卢冠区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劳动模范等称号。

.

1994年,卢冠区连续获得全国十大杰出职工。中国经营大师中国创业骄傲者“500多岁”;中国十大民间企业家;中国乡镇企业的十大功勋;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与此同时,他还兼任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副会长、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代表等一系列社会荣誉和称号。

以高级经济师和高级政治工程师著称的企业家卢冠久在艰苦创业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经营原则,如“两包”(头和口袋)投资论。“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补充老虎和猴子的优势,共存共荣

过去几年,卢冠区在全国和地方报纸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其中6篇登上了《求是》杂志,5篇在全国范围内获奖。直接实践的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是指导万方集团和中国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也为政府决策层制定大政方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篱笆下的新芽

钱塘江号向东流,在入海前走了“的”字,把泥滩扔了出去。

在这片土地上,燃烧了古代吴越国进行葫芦的战争,养育了一代人,培养了“希本、农、船长者”的萧山人。侯马观音江、宋高宗首都临安(今天杭州)和杭州只有一水之隔的萧山越来越繁华。江浙一带由此成为中国工商业发达的地方。

卢冠九生长在这种深厚的人文背景下。

1945年1月29日,卢冠区出生在浙江萧山东家堂的老房子里。和当地农家孩子一样,他的出生给父母增加了子女的快乐和生活的困难。和很多被命名为图吉利的中国父母一样,来自于什么灵感或豪爽,他的父亲给儿子起了“关口”的好名字,希望儿子有一天能给全世界取名。(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成功》)但是卢冠古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他的成长平淡无奇,任何特别的征兆都没有预示他会成为风云企业家。(莎士比亚)。

卢冠区的家庭是奇异的科学和封建结合体。他父亲开店了,又自己摸索,知道很多意图,在流浪中。穷困的母亲整天念经拜佛,希望菩萨能给她的后代带来丰富的生活。(莎士比亚)。

由于家境不好,卢冠区在初二时被迫辍学。以后他一直把这引向一辈子的遗憾。为了让当地的孩子们不再有同样的遗憾,80年代初,卢冠区把自己应得的首付都捐了出来,在当地扩建了中学。这件事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当时浙江省省长薛州在学校完工时特地来剪

辍学后倔强的卢冠区不接受父亲的手艺,进城了,萧山县的铁骑上又多了一个13岁的铁匠。正要当老师,正好赶上国家的困难时期,精简回家了。成为城市人成为工人的梦想破灭了。如果不让我在城里当工人,我就在家做。“卢冠九心里憋了一口气。

不久,卢冠区筹集了一小笔资金,开办了粮食加工厂。这个合伙人经营的工厂当时是“资本主义”、“非法”的,所以到处射精、换地方,但还是免不了厄运。有一次皮带支架倒了,差点害死人。所以村子里流传着谣言:这家工厂经营得不吉利。在堂堂的行政干预和友美和论压下,粮食加工工厂

迫停办。

把机器折价变卖后,鲁冠球背上了几千元的债。债主上门,鲁冠球又被迫将祖传的房屋变卖。循规蹈矩的农民开始用异样的眼神打量这位异想天开的“败家子”。他们认为,这些可怕的发家致富念头,迟早会毁了眼前这个只有十八岁的鲁冠球。

两次打击,并没有动摇鲁冠球摆脱贫困的决心。几天后,鲁冠球在钱塘江边上摆起了自行车修理摊摊。那年月的修车匠,可不像现在城里那些大把赚钱的个体户。鲁冠球从早忙到晚,也赚不了块把钱。被脱贫的愿望与成就一番事业的热血所折磨与激励着的鲁冠球,又和本村的六个农民,用300元本钱起家,在三间破平房里拼拼凑湊地开了家铁匠铺。修镰刀,锻锄头,打船钉,叮叮当当地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但是,这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显然与时代的基调是不相符的。这个属性不明,带有“资本主义”嫌疑的铁匠铺,时时面临着被割掉的威胁。

机遇似乎总是“平等”的。在一片“社社实现机械化,农机维修不出村”的热潮中,没有一点工业底子的当地公社急于找米下锅,鲁冠球也正想寻找一个“庇护所”。两厢情愿拍即合。鲁冠球背着4000元的家当,从“资本主义”的阴影里一步就跨入了“社会主义”的阳光之中。在一栋84平方米的平房外,悄然挂出了一块并不醒目的牌子——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25岁的鲁冠球成了厂长——这是1969年的事。

然而“社会主义”这道阳光所能给鲁冠球引的,也仅仅是一种存在所必须的“身份”,他所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墩头,几把铁锤的修淡经的经营。白手起家创业者的艰辛,在这家小企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世上三样苦,打铁撑船磨豆腐”,铁匠鲁冠球早期的创业史简直就是一部苦难史。没有设备,没有资产,一切都要“土”法上马,都要靠自己琢磨。更艰难的是,这个摇摇晃晃的企业,随时面临着原材料断档而关门的威胁。无奈,趁着依稀星月,劳作一天的创业者又踏上了征程。没有煤,就到杭州一些大厂的煤渣堆中拣尚未燃尽的煤块;没有钢,就到本地直至外省的企业找废料来自己加工。创业难哪,鲁冠球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是怎样骑着自行车,一天二三趟,一趟300斤地从40余里外的杭州驮回这个厂的财富”。

就这样头一年下来了,全厂的盈余是人民币99元。

然而对于鲁冠球来说,最大的苦恼并不是工作的辛苦或条件的恶劣,而是被迫赋闲。

在鲁冠球的历史上,他的厂长身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当。在“政治”可以毫无阻碍地随意否定经济规律时,整个经济运行就成了一场令人感到变幻莫测的游戏。“造反派”进了工厂,鲁冠球被勒令靠了边。向来以忙碌著称的鲁冠球这回闲得无聊,每天只能去车间给人送信。“造反派”在职工大会上公开煽动:他鲁冠球不在位,我们就办不好工厂了?!

然而现实嘲弄了这些自以为是的“造反派”,很快他们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鲁冠球靠边短短十几天功夫,原料、产品销路都成了问题。这些人造反是内行,搞生产却是一窍不通。工厂眼看就要关门,厂党支部书记老祝请鲁冠球复出。“造反派”没法,夹着尾巴走了。

避开“热门”找“缺门”

鲁冠球的智慧之库,始终跳荡着一根与众不同、惯于独辟蹊径的“神经之弦”。他善于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超常规把握发展的机遇。以致一个又一个“硕果”都让他捷足先登地摘取了。

追溯到1979年,鲁冠球靠着大部头甩打出来的小小农机厂越搞越红火,轴承、失蜡铸钢、喷油嘴和万向节等样样生产,搞起了日后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作的“多角经营”。可是,这“多角经营”虽然消减了企业风险,但也“肢解”了技术力量和设备,耗散了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精力。企业难以实现质的飞跃,鲁冠球寻思着走专业化生产的路。

“老鲁,造造自行车吧,中国人多,自行车销势正旺着呢!”有人率先建议。但鲁冠球的经营触角也敏感地发现,自行车制造业正在各地一哄而起。一条并不惹人注目的消息倒触动了他的神经。国家在安排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汽车货运指标高达五亿四千万吨;而一些专家还在建议,要缓解中国交通紧张状况得挖掘公路潜力。鲁冠球眼睛一亮:在多角中挑选万向节——这个汽车上极易磨损的且尤为关键的零部件作突破口。

但那时,全国大大小小的万向节厂已逾56家,几乎完全饱和。“缺的是进口汽车的万向节。不过,那玩艺儿规格多、批量小、要求高、利润薄!”汽车工业公司的一位行家随口说道。

“好!我们就制造进口汽车万向节!”鲁冠球一拍腿,惊得那位行家目瞪口呆。

“我们搞乡镇企业,就得避开‘热门’找‘缺门’,销‘缺门’!”鲁冠球解释道。

将其他产品一举下马,专上万向节的消息不胫而走。

“鲁冠球这是怎么啦!”有人摇头:“摆着年产七十多万的现成产品不做,多可惜!”

“不甩掉七十万的坛坛罐罐,就创不了七百万、七千万的大业。”鲁冠球铁了心。看准了就干下去,这是他的一贯作风。

多年以后,香港一位经济学家就此事评述道:“把生产的战略决策集中于向专业化进军的点子上,不生产滞销的产品,重点生产市场奇缺的进口汽车万向节,以此迅速占领市场是极关键的一着”。

是的,一种选择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前途。事实证明,鲁冠球独具慧眼的抉择奠定了他日后“开疆拓土”、“攻城掠池”的基础。

一笔43万元的“学费”

企业的“拳头”产品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打入市场,经过几个月的试制,杭州万向节厂生产的进口汽车万向节通过行业鉴定。鲁冠球把它取名为“钱潮”牌。他希望他的产品能像钱塘江潮水那样流向东海、大洋,流向世界。

有道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钱潮”牌是“乡下姑娘”,在当时国营生产厂林立的情况下倘要“出嫁”,着实得费一番心血。

时值山东胶南召开全国汽车配件订货会,鲁冠球租了两辆汽车,满载万向节连夜向胶南驰去。小小县城,云集着3万客商。可鲁冠球连个正式代表证都没搞到,进不了业务洽谈室。

“摆地推!”鲁冠球“既来之,则安之”,作出了果断的决定。但那些财大气粗的汽车厂对这个“地推”斜眼也不看一下。

鲁冠球好生纳闷,他在摊前一个劲地抽着烟,琢磨着如何引起客商的注意。于是派出三十多人去订货会上探听虚实,原来买方与卖方正在价格上“胶”着。鲁冠球汇拢各种价格作了个估算,倘若降价20%也还有薄利可得。“把广告贴出去,我们降价!”

这下鲁冠球的“地摊”前前,订货的人群蜂拥而至,那些国营大厂的卖方气得干瞪眼,他们都是带着“指令”来的,“将”在外,却仍从“君命”。

入夜,鲁冠球会同销售员在下榻的房间里检阅白天的“战果”,一阵噼哩啪啦的算盘响过,传出一个令人振奋的声音:“订出去二百一十二万元!”

终于,万向节厂的网撒开了。但不久,来自芜湖的一纸退货函触发了一场至今为止同行们惊叹的深刻自省。1980年秋的那封退货函给了鲁冠球当头一记闷棍,信中说:贵厂的产品价格虽公道,但有些万向节出现了裂缝。

产品的质量问题严峻地摆在面前,企业面临着一道发展的门槛,一跃而过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飞跃到一个新的发展层次,否则,则可能丧失时机,滞留在原有的发展空间。“必须把已发往用户手中的不合格的次品收回来!”鲁冠球作了出人意料的决定。

于是,30多名职工奉命访遍芜湖以及全国其它地方的客户,“背”回的三万多套次品堆成了一座小山,这些价值43万元的产品,对于当时尚不富裕的万向节厂可谓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

“拿次品当正品,就是对人民犯罪,企业就要熄火,大家也得散伙”。在此后召开的产品质量现场会上,鲁冠球面对与会的全体职工,道出了他们的经营思想与价值标准:“个人干事业,一个‘严’字能得益一辈子,企业求发展,一个‘严’字就是大本钱。”说到这里,鲁冠球手一挥,3万多套万向节以5分线一斤的价格,进了废品收购站,化作了铁水。为此企业半年没有发奖金。

随着这些万向节同去的,还有落后的思维方式与狭隘的价值观念,鲁冠球这笔学费重建了一代农民的商品经济观。

以此为契机,万向节厂开始了彻底的脱胎的换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鲁冠球跨过“图眼前,抓现钱”的狭隘小农意识的门槛,唤起新的精神貌和质量意识,开始建造科学管理的“大厦”。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1980年的秋天,机械工业部在全国56家万向节生产厂中,挑选3家作为国家定点生产厂,企业整顿小组来到杭州万向节厂,经过一个星期的严格检查,终于报告出来了:99.4分。唯一一家只能在考场外答题的乡镇企业,居然在56:3的角逐中高居榜首。

“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1984年,鲁冠球作为第一个出访美国的中国农民企业家,来到了美国最大的万向节厂——舍勒公司。在参观了一批现代化的工厂后,鲁冠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直到今天,他回忆起来还深有感触地说:“看到他们自动化的生产,当时有一个想法,就是想不干了,在我们这一代,肯定是赶不上了。后来我又想只有拼命地干,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这一代赶不上,还有下一代嘛”。

在美国考察期间,鲁冠球仔细寻找差距,发现技术方面的差距是肯定的,更主要是管理方面的差距。美国同行舍勒公司总裁在与鲁冠球握手告别的时候,也对他说,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我送你一句话: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而先进的管理可以弥补落后的技术。

回来后,鲁冠球在企业里推出一个重大的举措:当年选送20名工人去有关大专院校学习,其中拿出10人专门学习管理。从此,在鲁冠球的经营思想中,对人的重视开始放在首位,他深刻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必须培养造就一个善管理、懂经营的企业家群体。创建企业文化,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逐渐成为万向集团管理风格的“秘诀”。记得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将仍是一个钢铁大王。”出身农民的鲁冠球“企业人本”思想与这一认识如出一辙。

从此,鲁冠球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一时间竟成为佳话。

1984年春天,阳光灿烂。

国务委员张劲夫来厂视察。参观完工厂,国务委员非常兴奋,连声赞叹:“了不起!了不起!乡镇企业办成这样子不容易。”

会议室里,鲁冠球汇报了近几年工厂的发展情况,汇报完后,国务委员问:“你有什么困难吗?

困难当然很多,原材料紧缺,价格不断上涨,流动资金又少……鲁冠球可以列举一大串困难。然而,他首先想到的却是人才!

“给我们几个大学生吧!”他说。

国务委员一愣,他万万没想到鲁冠球会提出这么个问题。一路上,他到过许多厂矿,厂长们一提困难不外乎资金、原材料,从没有人提出过要人的间题。一些国营大厂人满为患,技术力量成团,千里马只能当驴使唤,推都推不掉,谁能提出要人?而面前这个乡镇企业的厂长竟提出要几个大学生。这可是个新问题。

“别的困难我们能克服,我们缺乏的是人他才,分给我们几个吧!”鲁冠球如饥似渴。

“问题不好办哪!教育发展不快,国家在这方面也有困难。”国务委员沉思着说。

“我们可以付钱!说‘买大学生’有点难听,就算向国家付培养费吧!五千元,一万元都可以。”鲁冠球显得有点迫不及待。

“付‘培养费’?好好主意!”国务委员来了兴致,“你可以向省里打个报告,请有关部对门给安排,就说我赞成的。”

报告很快批下来,当时浙江省委的一位副书记,亲自写信告诉鲁冠球:有八名大学生分配给地方乡镇企业,可以给“杭万”四名。

鲁冠球欣喜若狂,他立即向有关部门支付了二万四千元培养费。又找来行政科长,逐项交待迎接大学生的工作。他说:“无论如何要腾出两间房来,让大学生两人一间,有个幽静、舒适的环境,房内给每人配备一张写字台、一盏台灯。椅子每人要两把,客来客往好招待。每人发给一辆自行车,一定要凤凰牌或永久牌……”

听着厂长的交待,行政科长乐了:“厂长,你这是给儿子办喜事哪!”

“是我们厂的喜事!”鲁冠球回答!他亲自用小轿车将四名大学生接到工厂,并把自己获全省“万人”优秀厂长的奖品——一台彩电搬到了大学生宿舍。

从此开始,鲁冠球的目标是:要建成一个“大学生院”,除了向学校要毕业生,他还通过各种途径,商调和引进各种人才。

有的企业要人积极,但留不住人才,往往进来一段时间后竟相奔走,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但鲁冠球却不是这样,他善于用人,大胆用人,关键的一招就是“留人留心”。在解决好各种待遇,生活后顾之忧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特长,挖掘潜能,为企业创造效益。

“既然是人才,那就得用在刀ロ上。”鲁冠球深刻认识到,作为个体的人才往往怀着一种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换一种角度来说,企业无非是为他们提供实现这种价值的阵地和支点。

举一个鲁冠球重用曾经犯有过错的经营人才,而最终取得始料未及的经济效益的例子,或许你能领会到鲁冠球“塑造一批企业家,培养企业中坚力量,从人入手,提高产品质量,占领市场”的深谋远略和用人之道。

1993年,杭州万向节总厂热处理车间的关键生产设备——无罐气体渗碳炉,经过高等院校的专家多次试制,结果都不甚理想,而投入资金眼看一天一天增加,却大有“血本无归”的情势。

“金水,你以前在热处理车间呆过,你来搞出两台新的来,怎么样?”鲁冠球想到一个人,叫朱金水,曾当过车间主任,四十不到,为人精明能干,但就是思想不稳定,不热心于本职岗位,经常外出“抓黄鱼,捞油水”,甚至搞第二职业。几年前从车间主任的位置上调下来,现在闲置在那里。但朱金水对机械和热处理业务有一股钻劲,对渗碳炉这个难关,他曾维主动提出自行制造炉子的想法。于是鲁冠球寻思何不找他试一试。

“行,不过得给我资金和支配权,由我全权承包。”朱金水一拍胸脯,拿出男子汉的气魄,看来他胸有成竹。很快,经过集团领导研究,同意由朱金水出山,组成一支强有力的“攻坚”队伍,把这个至关重要的项目拿下来。

跑材料、出图纸,设计可行性方案,甚至制造中的重体力活如平整钢板等,这一切朱金水都抢在前头,拼命苦干,智慧和汗水的付出,终于在短短数个月里换来引人目的成果,两台国内先进水平的渗碳炉试制成功了,为企业节省了130万元资金!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目瞪口呆,连连翘起大拇指:“真是奇迹!万向集团的效益就是靠这样的“奇迹'扶摇直上的。”

1994年,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北大、南大、南开、上海交大等69所大专院校40余个专业的82名本科生、59名专科生、15名中专生已陆续到万向集团公司报到。一次引进这么多才,在乡镇企业中实属罕见。

“赚外国人的钱才是真本领”

1984年,杭州万向节总厂生产的产品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鲁冠球却意识到,只在国内市场称雄不算好汉,有本事要去赚外国人的钱,只有同时占有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形成“互补效应”,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世界万向节市场是广阔的,据当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轿车保有量:美国1.6亿,日本9000万辆,联邦德国2000万辆……世界各国总共不下4亿辆,每年仅维修一项就需要2.2亿套万向节。

鲁冠球开始行动了。他搜集国外万向节市场的信息,寻找一切机会,让杭州万向节总厂的“钱潮”牌万向节在外国人面前露。

1984年春,美国派莱克斯公司亚洲经销处多伊尔公司的总裁多伊尔先生和美国席菲柯锻造公司经理奥东尼尔先生,来到万向节厂。他们来到车间,不时地从成品堆里拿出万向节,用仪器认真地检测。当天一份向美国出口万向节总计一万套的合同书,在简陋的接待室里草签了.不久,“钱潮”牌万向节就堂堂皇皇地出现在派莱克斯公司的货架上。一年以后,再次签订了在以后五年内杭州万向节总厂每年向美方出口20万套万向节的意向书。

那年5月,这些出口的万向节在美国、澳大利亚、南美等地进行路试,结果这些万向节又经受住了复杂路面和恶劣气候的考验。派莱克斯公司给鲁冠球发来了电传:“我们对杭州万向节厂的技术水平表示敬意。”

可是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有时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这回鲁冠球就碰到“请君入能”的困扰。

1987年9月,多伊尔和国际部的经理莱比赶到杭州万向节厂,提出一个垄断性的要求。杭州万向节厂的产品由他们包销,凡是杭州万向节厂的产品,都必须经过他们公司才能出。

这不是让杭州万向节厂变成他们的生产基地吗?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坚决不干!鲁冠球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

开着空调器的洽谈室气温骤然上升。

演“红脸”的莱比说话口气咄咄逼人:“鲁先生,你还是签这个协议为好,否则,我方将削减向贵厂的订货量。”

演“白脸”的多伊尔老成持重,“棉里藏针”不露声色,他慢慢吞吞地说:“尊敬的鲁先生,你会看到,这里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我们向贵厂产品提供技术资金、先进设备、市场情况等优惠,而条件只是贵厂产品由我们独家经销;还有一种是你们可以把产品卖给其它客户,但我们也可以转向其它的地方诸如印度、南朝鲜、台湾的产品。鲁先生,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面对谈判对手,鲁冠球沉着冷静,既然是“贸易伙伴”,那就是平等相待的,机会均等;由你“独家经营”,别无分店,不是要把我系在你的套索上吗?

“我厂与贵公司的关系,它的基点应该是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至于产品,我们愿意卖给谁就卖给谁,贵公司是不应该干涉的!”鲁冠球不卑不亢。

多伊尔“霍”地站起来,收起皮包:“很遗憾,我们将停止进口贵厂的产品!”

听完翻译的话,鲁冠球把身子靠向沙发,沉稳的话语使对手都感到吃惊:“那请便!多伊尔先生,倘若你能在世界各地找到比我价格更便宜,质量又比我们好的万向节,你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但我仍然感谢当初贵公司对我厂的支持,因此也时欢迎贵公司来继续合作。”

不久,一份措辞严厉的函件出现在鲁冠球的办公桌上。美方在信中说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需要检验,而检验费要由万向节厂支付。随即,原订购1987年出口46.5万套的万向节计划被削减到21万套。“只要签订独家经营合同,检验费和削减等事可以一笔勾销。”——多伊尔在来信中“宽容”地说。

数十万套的万向节积压在仓库,资金流转出现困难,企业效益直线下降,工人奖金大幅度削减:但全厂职工并没有在对方压力下屈膝,大家憋着一股劲,齐心协力地开发出了60多个新品种,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西德、香港等18个国家与地区的市场,当年创汇近100万元。企业终于挺过了难关。

圣诞节前,一辆豪华轿车驶进了杭州万向节总厂,走下来的是多伊尔和莱比。他们捧出只铜鹰,放在鲁冠球的办公桌上。

“鲁先生,我们敬佩您精明、强硬的性格,愿我们的事业像鹰一样腾飞全球!”双方重新签订了1988年的供货合同。

今天,鲁冠球也正像多伊尔所祝福的那样,万向集团公司的产品遍及世界五大洲,远销32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创汇额1078万美元。

成功男人的背后

走进鲁冠球的办公室,你肯定会吃惊的,不是因为它的豪华,而是因为它的简朴。

没有地毯,没有空调,能够称得上讲究的只有一台电脑和几盆花草。他的办公桌是70年代自己厂的木匠打的,直到现在还在使用。一年365天,除了开会,他几乎每天都是早上7点上班,晚上7点回家,中饭不回家吃,只是在办公室里吃一个简易的盒饭了事。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地吃一顿饭时,他说,“这样既省钱又省时间,还可以多看点书,多考虑一些问题。现在我总感觉时间太少,不够用,所以总是想方设法挤一点时间来学习。”

有一个关于他的笑话在当地流传很广,他妻子过去未退休时,两个人总是一起7点钟下班,回家没有菜吃,他就一个人端着酒杯,不用菜,喝几口酒了事。时间一长,他家对菜的需求量很少,但酒的消耗量很大。

企业的产品已经翻新了好几代,巩固了老客户,开拓了新市场。但他家房子还是1983年建的,一直没有时间去翻新,不过他认为这样住住也就可以了。现在很多人家的子女结婚都摆阔气,汽车都是几辆、十几辆,办几十桌酒席,而他三个女儿出嫁,都是按厂里的规定,与其它职工一样,一辆车子接送,客也不多,酒也不办,只请几位至亲,没有请朋友和上级领导,送来的礼都退回去。

像他这样的人,女儿结婚用十几辆车子,办几十桌酒,但他却认为有必要,只是在《钱江晚报》上登了一句祝贺的话。当然,鲁冠球并不是在家搞 “独裁”,他这样做都是得到家里人同意的和支持的。他的妻子作为建厂7个创始人之一,直到退休前,一直干着最累、最脏、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干的钻床工。

不但办公室里没有装空调,而且鲁冠球家里也没有装空调,晚上看书、读报到很晚,夏天就用一把电扇。农村蚊子很多,穿的白袜子,由于拍打蚊子而面成了斑斑点点的“彩色袜子”。一到冬天就披上军大衣,脚上穿一双女儿买的厚棉鞋,看书、处理事务到深夜。

“第二次创业”

如今,展现在鲁冠球面前的应该是一马平川,宽阔的坦途,他那庞大的企业已经形成了集团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在世人眼里,他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功。

但鲁冠球并没有稍事停留,在纵观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进行多方比较后,他敏感地意识到,万向集团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关键是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实力,站稳脚跟,提高生产能力。“船大抗风浪”,以纵横于广阔的国际与国内市场。

由此他及时号召万向集团全体员工行动起来,进行第二次创业。

他确定了集团发展的长远目标,即“两个三级跳”:省级集团一国家级集团一一跨国集团”,“省内前10位一一国内前100位一一国际前1000位”。并且围绕这个目标确定了近期内工作的指导思想:一是高起点投入,高精尖设备,高层次人才,高档次产品,这四高是企业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同时凭借自营进出口的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二是走“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工厂公司化,公司集团化,集团股份化”的道路。

目前,“万向潮”股票国内股已经上市。

由于鲁冠球积极寻求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的结合点,针对当前国内涌动的民工潮问题,结合万向集团自身发展的思想轨迹,他大胆地提出了“万向集团西进计划”,并聘请专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可行性方案研究,决定把1亿资金投向中国的西部地带,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

这个计划完全不是一般意义的“投资”,而是通过企业投资的市场行为,将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资金、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思想观念进行有机结合,在西部地区再造一个乃至若干个“万向集团”。

“创业难,守业更难”。鲁冠球正以他那一贯的开拓意识,始终站在改革大潮的前列。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娇子白酒1983】阅读旧纹身,《商界》深刻缅怀“骄傲的卢冠区经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娇子白酒1983】阅读旧纹身,《商界》深刻缅怀“骄傲的卢冠区经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11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