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相信上帝,但俄罗斯人不认为上帝创造之前天地混乱。至少混沌中有伏特加。

在辽阔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一切全源于伏特加,一切全归于伏特加。

伏特加的发明过程很少见诸史籍,不过这个过程倒不见得传奇。俄罗斯人认为伏特加神圣且永恒,不会因历史而改变。

根据传说,伏特加最早为十五世纪晚期克里姆林宫楚多夫(Chudov)修道院里的修道士所酿。起先,修道士们酿酒所用的酒精要从热那亚进口,后来便逐渐开始采用本地用黑麦、小麦和绵软的山泉水生产的酒精。

这个故事的一切细节都极度充满了象征意义:跟上帝扯上了关系,修道院名也有蕴意(“Chudov”在俄语中意为“奇迹”),背景还是俄国首都。遗憾的是,不少与伏特加的生世有关的文件都毁在了十七世纪中叶俄国东正教教会手里,教会后来宣布伏特加为恶魔的发明。

伏特加基本就是酒精兑水

伏特加与其他任何种类的白酒都不一样,因为人们从来没有为喝伏特加找到过正当的理由。法国人会赞美科涅克白兰地的芳香,苏格兰人会夸耀威士忌的口感,而伏特加,既无色,又无臭,亦无味,喝起来还很呛。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一口灌下去,然后傻笑,然后骂娘,然后四处找人“醒酒”。所以对俄罗斯人来说,把伏特加直接注射到血管里,和喝下去没什么区别。

虽说伏特加天生劣质,但到了后来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文化。伏特加文化有自己的俄罗斯风俗(如“一端杯,酒莫停”),有自己的口号(如“伏特加是红酒的姨娘”),有自己的讲究(在俄罗斯,醉汉是和酒鬼区别对待的,因为前者每天要等到下午五点才开始饮酒),有特制的下酒菜肴(如鱼、腌黄瓜、肉冻、泡菜),当然,还少不了敬酒辞,也就是任何一个值得端起酒杯的共同话题。

老俄喝酒对菜无要求

中国人喝酒,一般会讲求目的,挑选环境,细斟慢酌,营造气氛,且需美肴佐酒,音乐助兴,喝到一定程度(以不醉为限),也就尽兴而散。

我有一个朋友当年在黑河做生意,常会在酒馆里遇到做买卖的俄罗斯人,他们有时看到中国喝酒都弄几个小菜下酒,可能是不好意思自己干拉,也买盘花生米之类的东西伴食,结果一杯落肚,菜却稳丝未动,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只可惜我没有交一这样的朋友。

确实,俄国人喝酒,无需下酒菜,说喝就喝,常常整瓶、整杯一口下肚,一醉到底。也不像中国人似的怎么也得弄一个地方遮阴挡雨的,老俄们在林荫道旁的长椅上,公共汽车的候车亭里,桥头、河边凡是可以容得身子之处,都可以是他们喝酒的场地。有的则干脆在人行道上,手握酒瓶,边走边喝。年轻人喜欢走着喝,老年人喜欢坐着喝。

老俄喝酒就是一口干

俄罗斯人喝伏特加,颇具梁山好汉之冲天豪气,再烈性的酒也是一口闷,随后紧握拳头,“哈”的一声吐出酒气。好的佐餐食品一般有薰鱼、肉、鱼子酱、火腿肉、腌黄瓜、沙拉、蘑菇等俄罗斯美食。其实喝好酒须慢功,轻斟浅酌才能品出真滋味。也许俄罗斯人的这种喝法才称得上喝出了气魄,喝出了胆略。

老俄被酒精既泡出火爆脾气也弄得迷迷糊糊

伏特加同样泡出了俄罗斯的民族性:心大,胆大,魄力大,常给世界惊讶。大国沙文主义、宏大才美的心理取向、大国就是强国的政治观,从某种角度看,正是“酒家气氛”。被称为战斗民族一点都不假。比如说欧洲杯,臭名昭出的英国足球流氓碰到俄罗斯足球流氓,就直接变成“娘炮”,被揍得连北都找不着。别的就不说了!

酒喝多了,也养成俄国人“迷迷糊糊随大流”的习惯。俄国人办事懒散,“不要忙着回答,而要忙着倾听”是教条。他们喜欢运用“原则上可行”这个模糊的术语,以倒在热情地承诺后有机会做出灵活的修正。

总之,小编很喜欢老俄!!!

1.《【伏特加去红酒】老俄被伏特加既泡出火爆脾气,也弄得迷迷糊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伏特加去红酒】老俄被伏特加既泡出火爆脾气,也弄得迷迷糊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1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