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春天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偶尔下的小雨让我想起了那朗朗上口的古诗。清明节下雨纷纷,路上行人魂不守舍,问酒吧在哪里,牧童远远指着杏花村。

只是这“与尔同消万古愁”的美酒,并不是想喝就喝,更不能“会须一饮三百杯”,因为借酒消愁愁更愁,不仅忧愁的思绪无法得到缓解,而且还会伤害人体,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至今为止,多种研究证实,酒精摄入过多和肝损伤、痛风、心脑血管疾病及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息息相关。

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魏帼

魏帼说,饮酒的人群发生痛风的几率是不饮酒人群的1-3倍,只要饮酒,就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而饮酒量越多,酒精摄入量越大,则发生痛风的几率就越高。

酒精摄入过多还会导致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升高,其中肝癌的发病风险可增加2-4倍,而饮酒时间大于30年的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93%,酒精摄入较多的人群发病风险增加124%。

孕妇在妊娠期间喝酒会增加新生儿早产、死亡、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新生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孩子的脑部发育。

因为酒精对于人体有这么多的危害,所以在是否要饮酒的问题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膳食指南中,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大多建议尽量避免饮酒,如果要饮酒,也应适量。而在地中海国家,考虑到红酒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他们的膳食指南中提出适量饮酒是有益的。但是这种推荐也是建立在他们当地特色的平衡膳食结构的基础上而提出的。

红酒对心血管有保健作用吗?

有研究指出,只有当每日酒精摄入量在7g时,这种保护作用最大。魏帼表示,一旦过量饮酒,这种保护作用就会消失。甚至大量、持续的饮酒还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反倒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所以对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人群,膳食结构仍以谷类为主,畜禽肉较多,坚果类、鱼类食物较少的模式为主,关于是否饮酒的问题,仍应以我国膳食指南为主,即:限制饮酒,避免过量饮酒,同时对于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等特殊人群是不应该饮酒的。

魏帼建议,健康人群如果要饮酒,也应该限量,男性每天控制在25g酒精摄入量以下,而25g的酒精大概相当于750ml的啤酒或250ml的葡萄酒或75ml的低度白酒或50ml的高度白酒。女性则应将酒精摄入量控制在15g以下,相当于450ml的啤酒或150ml的葡萄酒或50ml的低度白酒或30ml的高度白酒。

而对于特殊职业人群,如:驾车、操纵机械等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人群不应在工作时间喝酒。另外酒精过敏、肝病、心脑血管疾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胰腺炎及血尿酸过高等特殊人群也应尽量避免饮酒。

最后,魏帼建议大家不要在餐桌上或日常生活中为了烘托气氛或体现亲密感情,而过分劝酒,饮不饮酒是个人的选择,而饮酒更应适量。

聚焦

北京:加强人员进京管控

4月1日上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〇六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五十七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继续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严格落实远端筛查、口岸防控、隔离观察、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继续做好入境进京人员监测预警和健康管理。密切关注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疫情走势,加强人员进京管控,从严从快做好密接人员协查工作。

聚焦

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药品不得用于长期处方

4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起草的《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 征求意见稿)》,明确长期处方适用于临床诊断明确、需长期药物治疗等慢性病患者,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生物制剂、抗菌药物,以及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药品不得用于长期处方。

聚焦

建议6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

4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明确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疫苗对60岁及以上人群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来源:央视新闻)

聚焦

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15%

4月1日,据国家卫健委消息,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15%,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此外,本次监测结果还呈现出男女差别不大;年轻人高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等特点。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45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

1.《【啤酒比红酒更健康】红酒对心血管有保健作用吗?清明话酒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啤酒比红酒更健康】红酒对心血管有保健作用吗?清明话酒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3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