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文化专区 > 茶烟酒

【红酒酿酒】教你在家酿出美味安全的葡萄酒

秋天是大量水果上市的季节。特别是各种新鲜葡萄上市,为很多人提供了制作自酿葡萄酒的机会。很多人说不能喝自酿葡萄酒。主要原因是不安全,对身体有害或中毒。那么,自酿葡萄酒真的不安全吗?

我想告诉你,用正确的方法自己酿的葡萄酒不仅可以喝,而且非常好吃,味道也不亚于超市卖的几百块钱的葡萄酒。(大卫亚设)。

想要酿出优质的葡萄酒,方法是第一要素,错误的酿造方法做出的葡萄酒不但不能喝反而可能对身体有伤害。那么,怎样才能在家庭酿出好喝又优质的葡萄酒呢?

首先要有合适的工具和正确的葡萄品种,准备的工具有玻璃瓶或不锈钢桶、破碎网、干净纱布,塑料管,单向阀,酿酒酵母(不能用发面酵母代替)、偏重亚硫酸钾(消毒去除杂菌),糖度计(没有也可以不用),加温设备(比如电油酊),空的葡萄酒瓶(可以自己收集也可以网上买新的)以及瓶塞和压瓶塞工具,这些工具都可以在某宝上买到,价格也不贵。

另一个就是葡萄品种,很多人尝试做葡萄酒用的都是鲜食葡萄,比如红提、玻璃脆、玫瑰香、黑加仑等等,我要告诉你的是鲜食葡萄是不能做葡萄酒的,笔者曾尝试用鲜食葡萄做葡萄酒,但是口感就像刷锅水根本不能入口,想要做出优质自酿干红葡萄酒就必须用酿酒葡萄,一般品种为赤霞珠和美乐,大名鼎鼎的拉菲葡萄酒用的主要葡萄品种就是赤霞珠。

笔者所处的新疆地区本身就是瓜果之乡,同时也产出优质的酿酒葡萄,每年的9月底到十月初正是酿酒葡萄成熟的时候,乌鲁木齐周边、伊犁地区,巴州和硕地区都有种植赤霞珠品种。

葡萄要进行两次发酵才能成为真正的干红葡萄酒。

第一步、葡萄买回来以后第一时间就要进行破碎,将破碎好的葡萄捡出葡萄梗,葡萄梗是产生单宁苦涩口感的来源,所以尽量捡干净,新疆日光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成熟后糖度很高,糖度在18-20%是比较合适的,不需要在葡萄中加糖,如果低于18-22%就需要加入适量的糖,破碎好的葡萄装入干净无油的玻璃瓶或者不锈钢桶中加入偏重硫酸钾和酿酒酵母(每10斤1克)充分搅拌等待发酵,偏重硫酸钾的作用是杀灭杂菌防止发酵失败,对饮用口感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第一次发酵在室温28°-30°之间需要7天左右,如果室温低于这个温度就要进行加温,北方地区现在的室温已经低于25°了,这时需要将加温设备放置在发酵瓶旁边使温度保持在28°-30°之间,否则会影响发酵效果。

第二步、大概一到两天发酵罐就会产生大量气泡,这时不要密封发酵罐,让气体充分溢出,期间每天要搅拌一次让葡萄充分发酵,到7天以后就会出现气泡减少酒渣分离,皮渣在上,酒已经沉在瓶子下部了,这个时候已经是满屋飘香了,准备一个干净无油的小口瓶子,将底部的酒用管子抽到干净的瓶中,剩下的皮渣用干净纱布挤压过滤装入瓶中进行二次发酵,这时的瓶子口就需要进行密封安装单向阀,发酵的气体可以排出,室内的空气不能进入,在阴凉干燥处放置一个月,一个月后干红葡萄酒基本就做好了。

第三步、将酒瓶洗干净消毒(白酒或酒精)后晾干,瓶子一定要晾干,最好放在太阳下暴晒后效果最佳,将大罐中的酒抽进瓶中用软木塞压紧,底部的沉渣不要。

全部灌装完成后将酒瓶放置在不超过25°的地方保存或者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再次放置三个月以后喝口感更好,如果是冰箱冷藏可以保存一年以上,25°以上的室温最好在半年以内喝完,饮用时温度最好不要超过18°,否则口感会变得很差,喜欢喝甜口的可以在喝的时候加一点糖。

总结重点:选用酿酒葡萄、酿酒酵母、发酵温度28°-30°、必须进行两次发酵,这几样条件必不可少,否则是酿不出安全优质的干红葡萄酒。

几年前我曾用自己酿的葡萄酒参加一个葡萄酒自酿爱好者的盲评比赛,结果获得第二名,而第一名是一款本地酒庄酒。

追溯法国的葡萄酒酿酒史,几百年以前的人们用这种方法依然可以酿出美味的葡萄酒并不是有什么高深的秘密,而是用了正确的方法,饮用葡萄酒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希望大家参考我的方法都能酿出美味的葡萄酒与亲朋好友分享。

1.《【红酒酿酒】教你在家酿出美味安全的葡萄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酒酿酒】教你在家酿出美味安全的葡萄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35533.html

上一篇

[紫砂壶怎么买]紫砂壶哪里买

下一篇

此身安处---祁门安茶

【红酒酿酒协会】第一次!四国协会连线中国,它们如何成功推广葡萄酒?

红酒酿酒协会相关介绍,酒业首次跨国连接西班牙、德国、新西兰和法国南部的四大葡萄酒协会。 文 | 云酒团队(ID:YJTT2016) 在全球产区的眼中,火热的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2018年,全球共有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