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茶博物馆。

进藏送茶车队。

高端沱茶。

沱茶。

西藏高僧的专用沱茶。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描写云南大理著名四大景观的诗。在这终年积雪的苍山之麓,碧波荡漾的洱海之滨,不仅有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还有被誉为“滇中三宝”的百年经典下关沱茶。

沱茶历史悠久,明代的《滇略》一书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为沱茶的早期形式。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载:“小而圃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清人张泓《滇西新语》亦说:“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之类,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妆资,故名。”一段段历史记载,揭示了沱茶的“身世”。

6月12日,“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来到云南省大理市,循着世纪沱茶的馨香,去采撷云南茶叶的故事,茶马古道的故事,下关沱茶的故事……

茶马古道是沟通滇、川、藏及周边国家物资贸易往来的一条国际古商道。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正是唐宋时期崛起的南诏大理国,东接昆明、成都,与中原相连;西至保山、腾冲至密支那,直达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南连云南著名的大叶种茶区;北经丽江、迪庆、拉萨、日喀则,到达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及西亚国家,成为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同样兴盛的茶马古道就从大理(下关)蜿蜒而过。清末民初,茶马互市中心北移,使大理(下关)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大理(下关)地处滇西要冲,“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于此交会,在商贸通道上构成了交叉型和双边型的商业文化,使大理成为中原及东南亚、南亚、西亚文化的交融之地。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主管张振兴带领特别报道组一行参观了下关沱茶博物馆,并向我们介绍了下关沱茶的历史。据介绍,清末民初,称雄滇西商贸重镇下关的鹤庆、腾冲、喜洲“迤西商帮”中,数喜洲商帮经营有方,实力最强。1902年,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首的严子珍(镇圭),与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杨鸿春合资创立了“永昌祥”商号,成为下关沱茶的创始人。永昌祥的下关沱茶一经问世,很快在滇、川、藏等地打开销路,其他商家见沱茶利润丰厚,纷纷投资经营,下关一时成为众商家角逐沱茶的大战场。

喜洲商帮又分为“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其中如永昌祥、复春和、元春茂、成昌等绝大多数都从事沱茶加工。这些茶叶加工商号全部集中于下关,鼎盛时期有40多家,使下关成为茶马古道上最大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和茶叶贸易集散地。起初,永昌祥下关茶厂生产的普洱紧压茶主要有:主销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流域的“碗臼形”和销往康藏的“带柄心脏形”两种规格。以销区定名,前者称为“叙府庄茶”,后者称“紧茶”。喜洲商帮中的永昌祥商号除总号设于下关外,分号遍及昆明、凤庆、宜宾、上海乃至缅甸仰光和印度加尔各答等地。喜洲商帮凭借精明的经营方略,将下关沱茶销售推向了滇、藏、川等地和东南亚国家。百余年来,茶商用这种技艺生产的沱茶曾经通过著名的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滇西北、西藏和四川等地,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特别是在藏胞中影响极大。

特别报道组一行在下关博物馆见到了各个年代生产的沱茶。沱茶凹面看上去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圆面包,其外观精巧,曲线玲珑,颇具特色。据了解,下关沱茶选用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等30多个县出产的名茶为原料,其初制工艺经过人工揉制、机器压紧数道工序而成,形如碗状,造型优美,色泽乌润显毫、香气清纯馥郁。

“下关沱茶是有悠久历史的一种紧压茶,因创制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故名下关沱茶。”张振兴说,沱茶原状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早就畅销省内外。1902年,由云南下关的“永昌祥”茶号首先创制成功后,沱茶便集中在下关制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下关沱茶由明代的“团茶”演变而来,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本原料,经拼配、筛分、拣剔、半成品拼配、称量、蒸揉、压制成型、干燥、包装等10余道工艺制作而成,多为手工操作。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是由普洱地区景谷县所谓“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下关沱茶与云南白药、云烟被世人并称为“滇中三宝”。大理因盛产沱茶而在海内外声名远播。

张振兴告诉记者,大理不仅区位优势明显,更有独特的气候条件。绵延百里的苍山由北至南形成一座长而高的屏障,南亚大气环流在此受阻挡后沿苍山向南流动,在南面与著名的哀牢山脉形成一年四季吹拂不息的“下关风”。位于山口的下关,常年清风吹拂,泉水甘洌,是加工、精制茶叶的理想环境。据了解,在沱茶制作过程中,茶叶经过蒸压加工会带有水分,极易霉变。下关风为沱茶加工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天然干燥条件。此外,沱茶的蒸压和发酵均离不开水,可谓“好水自然茶香”。屹立于苍山的十九峰,海拔均在3500米之上,以致苍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下关沱茶制茶用水正是源自苍山顶融化的净雪,天然雪水,清冽甘纯,滋养了沱茶,孕育了茶香。

在下关沱茶博物馆三楼,记者看到了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厂庆70周年设计制作的沱之源丰碑,这块丰碑上的沱之源赋完整呈现了下关沱茶的百年历史。100多年前,下关沱茶始创于大理市下关,从此揭开了中国紧压茶加工历史的第一页。大理成为云南近代历史上最大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和茶业贸易集散地。1941年,下关茶厂的前身康藏茶厂在抗战的炮火硝烟中诞生,此后,无论是建厂伊始的康藏茶厂,还是在康藏茶厂基础上建立的云南省下关茶厂,一直承担着滇、藏、川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边销茶的生产供应任务。70多年来,下关茶厂致力于打造下关沱茶品牌。2005年5月,下关茶厂正式更名为“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关沱茶创制百余年以来,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几代下关沱茶人倾其毕生精力,传承沱茶制作技艺,提升下关沱茶品牌,做强下关沱茶产业。一百年不长,正好研品一杯佳茗;一百年不短,几代茶人岁月留香。百年岁月,时光荏苒。在新、旧两个不同时代,大理这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下关沱茶这一享誉中外的名茶,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在中国紧压茶产业中书写着特殊的一章,“大理山水,沱茶之源”的历史渊源演绎着下关沱茶百年传承的茶业经典。

寻踪故事:美术作品再现茶马古道

记者 王兰兰

6月9日,“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在普洱采访时,遇到一位热爱普洱茶并通过绝版木刻和画作宣传普洱茶文化的普洱市民,他叫尚明朋。尚明朋通过自己的版画、油画等作品,向世界传播普洱茶马文化,弘扬茶马古道精神。

我们的采访,在他冲泡普洱茶的过程中展开,他的故事也就从茶说起。尚明朋告诉记者,他出生在普洱,在普洱茶香中长大,特别喜欢普洱茶,每天都要喝,因此,他的作品中处处都有普洱茶的影子。的确,尚明朋对普洱茶的喜爱都流露在他的笔下。在他的《中国梦·普洱情》画册中,记者看到有运茶的、制茶的、喝茶的,茶的影子无处不在。当然,透过茶,我们也在他的画作中读到很多没见过的普洱历史:昔日石屏会馆门前热闹的“上九会”、古道上的青石板、状元桥、夜宿马店的马帮……从每一幅作品中似乎都闻得到历史的味道。

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茶马古道上默默行走,古道悠长,商队浩荡,悠远的马铃声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也串起了众多民族不同文化的交融……这些都成为尚明朋在美术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茶马文化元素。尚明朋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普洱茶和茶马古道厚重的历史,扩大普洱历史文化和茶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他和另外一位作者陈楠,从1999年便着手这一大型普洱茶马文化美术创作工程。据了解,在创作过程中,两位作者多次重走普洱茶马古道,走访昔日古道上的老马锅头、古道马站以及马店遗址,尽量完整地展示普洱茶马古道的历史风情、风貌以及马帮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尚明朋和陈楠创作的120余件茶马文化美术作品,成为普洱一张靓丽的文化艺术名片。

记者手记:感受普洱茶魅力

记者 王兰兰

当我们一来到祖国西南边陲,便被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茶山深深吸引,这里就是普洱——一座茶林里长出的城市,一方流淌着七彩旋律的大地。这里的“一片叶”“一座山”“一条道”都与普洱茶有关。

碧波万顷的森林、沁人心脾的空气和四季如春的气候,造就了全球北回归线上的最大绿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宝地。早在1800多年前,普洱的先辈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茶、制作茶、饮用茶、经营茶。如今,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仍然生长着近120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1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还生长着2700余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王。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品味千年古茶,还可以透过茶树、茶山、茶人和茶事感受普洱茶无限的魅力。

1.《下关风茶有什么功效,下关茶厂属于什么茶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下关风茶有什么功效,下关茶厂属于什么茶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4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