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县酿酒业什么时候开始的?还没有得出正确的考证结论。但是根据老《凤翔府志》和青《晚州志》,“酒、苦瓜出口、宋代已经生产出来,为世人所熟知,被誉为酿酒之乡”。

这就是说陇县产酒为时已早,在宋朝(公元960—1127年)已有造酒作坊。它的工艺是陇县的土法创造、演进出来,还是从外地引进?须进一步探讨研究才能断定。事实上陕西西府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私人烧酒业就相当发达,西安、汉中、兰州、平凉的市场基本上销售的是包括陇县在内的陕西西府酒。

现在西凤酒的名称据我父亲说: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销时,西安桥梓口有一个山西晋南商人开的酒店,把西府酒装瓶拿去参赛,取名为“西凤酒”,其含义是凤翔生产,西安加工调配装瓶,故名西凤。后被评为名优酒获金质奖牌,现在人们误传,以为西府酒是以陕西凤翔为产地而得名的。

陇县出土的酒器

陇县做酒的工艺和凤翔的生产方法一致。据查民国初年陇县全县有大小酿酒作坊20几家。都是雇工常年生产。县城、杜阳、八渡、火烧寨、新街、县功、香泉,都有酒坊,深山区农民家庭也用简单的生产工艺烧酒,除自用外,也销售一些,像大底村、上、下南区就有不少私人零散的酿酒坊,这种酒叫“明溜溜”。

酒的制作工艺我认为是山西汾酒的原始工艺。我们国家的酒总的分类为:白酒、黄酒、果露酒3种。白酒有几种型香,大体来说,北方的汾酒、凤酒均属清香型,茅台酒属酱香型,四川、江苏的洋河、全兴、泸州属浓香型,陇县的白酒和凤翔工艺香型都是相同的。

前面提到陇县土法生产的“明溜溜”酒是山西汾酒的原始工艺。因为汾酒工艺是:“清蒸三次清”,“明溜溜”则是清蒸一次清。就是把粮食蒸煮、加曲,装入瓷缸发酵15天蒸酒,“三次清”是蒸煮,加曲发酵蒸煮,再加曲,反复加曲发酵蒸溜三次。汾酒的这个工艺操作至今没变。一次清,则是发酵,一次蒸酒取酒后,酒糟作为饲料喂猪。

陇县和风翔酒的工艺叫“续沙法”,它的发酵是装在土窖中,生产占地面积小,淀粉利用率比“清蒸法”高,这是它的优点。但缺点是酒的邪杂味重,并易受杂菌感染。同时凤翔、陇县烧酒作坊规模大一点的,解放前都是山西人投资,有些在公私合营后领定息一直到1966年。这可能是明朝曾大量移民,陕西关中人每传说他们祖先是山西大槐树人。解放前酒店门前悬挂的酒坊幌子(俗称酒望子)上常写有“闻香下马、汾酒老局”字样,都可以表明西府酒与山西汾酒的渊源关系。

1949年7月陇县解放时,还有常年烧酒作坊7家,它们是“源通魁”号两家(城内、杜阳各一家)、“德兴恒”、“天顺德”、“天和”、“德生源”、“晋兴源”。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只剩下天顺德、晋兴源两家,其余都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停业了。

合营时两家共有动产、不动产总资金人民币2万元,年产散白酒50吨。1958年国家为节约粮食,发展果酒,先后派人赴四川、东北通化学习果酒技术,县上开始投资葡萄酒和梨酒的生产。到1961年,各类酒产量已达到300吨。从1956年到1980年25年中,国家共给酒厂投资100万元,酒厂给国家上交利税800万元,年产量由合营时的50吨发展到年产各类酒1000吨,人员由合营时的13人发展到120人,固定资产由合营时的不足1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左右。1980年全县财政收入只有300多万元,而酒厂一家就上交了105万元,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可惜的是陇县酒厂现在已经倒闭几十年,厂房闲置多年,酿酒工艺失传,只有凤翔西凤背靠国资委,还在生产经营,延续千年西府酒历史。

1.《【红酒对白酒叫什么呢】西凤酒原来是“西府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酒对白酒叫什么呢】西凤酒原来是“西府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50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