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2月的一个晚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北风呼啸,大雪从天而降。

当时,长弓酒厂副厂长、总工程师郭宗武站在自家后院,在60度原酒下来后,将50度、48度、45度、42度的模子挂在树梢上冷冻,观察黎明。

当时室外气温在-1到7.5。郭宗武发现,温度越低,酒的浊度越严重,白色颗粒和棉花越多。

接着,他在野外用脱脂棉过滤了各模子,过滤了48度以上的模子后,呈现出无色透明。

两个月后,郭宗武又加水后,将47度、45度、38度的酒送到永陵县冰淇淋工厂,利用全县唯一的冰箱冷冻。

温度降至-15~-18时,白色粒子和棉花大量形成。他在低温下分别过滤模子,38度以上的模子达到无色透明。

至此,中国首次出现了38度白酒病。

低级白酒的成功开发成为当时中国白酒行业的一件大事,甚至在全国掀起了低度白酒热潮。

目前,中国50度以下的下跌程度白酒和低级白酒已占白酒消费的90%以上,42度以下的白酒也有50%的市长/市场份额[1]。

从开发开始到悄悄地渗透到中国白酒半壁江山,低级白酒经历了怎样的半个世纪?

“燃烧的刀”下降

中国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一直以高酒精精度著称。

20世纪70年代以前,白酒的酒精度数大部分保持在60度左右,个别品牌超过70度,远远高于40 ~ 43度的国际水平。

酒精度数高,酒浓,所以一口梨肚子像火一样升起,民间称白酒为“燃烧的刀”。

科普插入,(1)主图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酒精)的容量比例。如果某种酒100毫升乙醇含量为50毫升,那么这种酒的主导度为50度。我国以温度20为基准,规定了100毫升酒精含量是多少毫升,代表了这种酒的主导。(2)目前白酒通行度为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2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白酒度数的高低不能代表白酒质量的优劣。(4)2021年5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15109-2021 《白酒工业术语》、GB/T17204-2021 《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国家标准,规定了浓郁的香气。

考虑到节约粮食、促进出口等因素,建国以来国家大力提倡白酒下跌度。

1964年,青年工业部组织“汾酒示范”通过添加68度到71度之间的原酒(加水)降低到65度1度,但主体出现白色绒毛沉淀,是中国白酒下降度的首次尝试。

建国后到70年代,国家为了解决白酒行业的诸多技术难题,组织了多次示范,但在探索白酒如何下跌方面始终没有突破。

白酒下降度最大的难题是加入草后酒体中棉花状沉淀物和味道淡薄。

这种棉花到底是什么?

高白酒专家沈怡芳曾于1979年写道:如何解决高度白酒下降的问题。

>

沈怡方

他曾指出,高度白酒降度产生的白色絮状沉淀,主要是高沸点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的混合物,多来自于粮食原料中所含的脂肪酸,经发酵由酵母合成乙酯[2]。

这3种高级脂肪酸乙酯的性质不稳定,都溶于醇,但不溶于水。当高度白酒加水或处于低温状态下,其溶解度就会下降,从而导致白色絮状沉淀产生。

随着科研的进步和第一瓶低度白酒问世,人们逐渐掌握了清除这些白色絮状物的方法。除了张弓首创的冷冻过滤法外,还可以使用活性炭吸附法和再蒸馏法。

不过,这些高级脂肪酸乙酯也是白酒风味的成分之一。加上酒度降低后,酒中的香气物质会减少。所以,“低而不淡”一直是对低度优质酒的要求。

作为38度大曲酒的首创者,张弓在弥补低度白酒味感方面也做了诸多研究。解决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提高基础酒质量,二是精心勾调。

以浓香型白酒为例,其质量好坏与发酵窖泥的优劣及酒醅接触窖泥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

张弓研究发现,利用窖顶泥、肥沃土壤、榆树叶、黄水等12种原料,加水搅拌均匀后充分发酵,将此泥涂在百叶窗式的香泥板上,酒醅入窖时分层放入窖池内,扩大酒醅和窖泥的接触面积,可明显提高基础酒的总酯含量。

此外,通过窖泥培养液灌窖、双轮底发酵、回酒发酵、中高温曲混合使用等途径,也可提高基础酒的品质。

在优质基酒的基础之上,再经过降度和精心勾调,便可解决低度酒香小味淡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更加优质的酒才能生产出好的低度酒。

如今经过半个世纪发展,白酒降度在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早已成熟。

但在当时的科研条件下,低度酒难题的破解犹如一道分水岭,白酒行业随即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降度热潮。

白酒降度的人和事

作为中国第一瓶通过降度技术所生产低度白酒的缔造者,张弓酒厂的攻关之路始于1971年。

当时,张弓的规模和科技实力在中国酒行业并不突出。之所以能成功,和时任张弓酒厂厂长、总工程师郭宗武4年上百次试验和“横下一条心将这件事干成”的韧劲密切相关。

郭宗武

“试验最初很不顺利,高度白酒加浆降度后酒体浑浊厉害,当时科技仪器很少,更多只能用‘土法’人工测试。放在一般人很多就放弃了,我姥爷不信邪非要把这事干成。”

郭宗武之孙郭广阔告诉我们,“直到发现冷冻后,可以通过脱脂法将白色颗粒和白色絮状物过滤,并在冻库大规模试验成功,才找到解决之道。”

就在郭宗武不断试验各种方法时,五粮液也在尝试如何攻克低度白酒技术难关。

传统五粮液的酒度是60度,而国外酒度通常都在40度左右或以下。

1972年,湖北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提出,希望五粮液能降低出口酒的度数,更好地满足外商需求。

接到要求后,五粮液立即组织科研试验。然而经过6年探索,依然没有满意的结果。

直到1978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四川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

当时五粮液化验分析及技术专题负责人刘沛龙(后任五粮液总工程师)运用0.618法,对酒度和温度进行试验,最终优选出38度和35度两个最佳度数,以及-3℃这一最佳冷冻过滤温度[3]。

后来刘沛龙将38度改成39度,口感更为醇净甘爽。直到今天,39度五粮液依然是五粮液极具竞争力的主打产品之一。

随着白酒降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低度酒热潮也随之兴起。

而真正让低度酒热在全行业普及的,则是1987年召开的“贵阳会议”。

在这次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上,国家多部门首次提出,中国酒业要从“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以优质、低度、多品种为产业发展方针。

随后,中国低度白酒研发和生产迎来全面繁荣。

1988年,原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酿酒所所长、名优酒研究中心主任李大和正在四川仙潭酒厂开展白酒科研。

为了响应“四个转变”,四川省轻工厅给该所下达了提高仙潭大曲质量的任务,李大和团队承担了这一项目。

他们在提高原酒和调味酒质量的基础上,成功研发出一批38度仙潭大曲酒,在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获得了国家优质酒称号。

在这届评酒会上,除了对上届国家名优白酒采用复查确认,对该产品的降度酒及低度酒,经纵向和横向对比,质量优良者予以确认为系列酒。

最终获奖的17种国家名酒中,有15种包括降度和低度白酒。

如39度五粮液、38度泸州老窖特曲、38度洋河大曲、38度剑南春、39度西凤等,低度和降度白酒由此成为一种趋势。

低度酒的新时代

再过两个月,《白酒工业术语》和《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个新国家标准,就将正式实施。

根据新国标,浓香型白酒将以40度为界划分高度和低度,酱香、清香、兼香、特香等香型,依然以45度作为高低度白酒分界。

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教授告诉我们,按照新国标针对低度浓香白酒的新口径,浓香低度白酒占据市场份额巨大。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低度浓香品牌全国畅销,市场表现最为突出。

以茅台、郎酒为代表的酱香和汾酒为代表的清香低度酒,份额有待提升,近年酒企也进行了很多产品和市场培育。

来自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7年,50度以下的降度白酒和低度白酒已占白酒消费市场的90%以上,42度以下白酒占据50%的市场份额。

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低度白酒占白酒市场份额还不到1%。

半个世纪以来,低度白酒从艰难启动研制,一路成长为白酒消费的半壁江山。

如果说早期是为了节约粮食、出口换外汇,当下及未来更多是出于健康饮酒的新时代要求。

从酒度上看,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的酒度多为37度~43度,日本烧酒为20度~30度。

我国白酒经过半个世纪发展,平均酒度达到45度左右,但和国外蒸馏酒相比仍然较高。

同时,伴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饮酒主力,饮料酒中啤酒、黄酒、果露酒等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低度酒更容易得到年轻人接受。

如日本烧酌在25度左右,饮酒时多加水果细酌慢饮。欧美人均年消费酒量是国人3~5倍,但并没有造成大的社会问题,这与其饮酒方式慢饮、少饮、饮时加冰等有关。

如何倡导健康生活、科学饮酒,白酒降度是一条可行路径。

业内人士陈兵(化名)还认为,低度白酒研制成功以来,对基础酒生产技术、勾调技术、后处理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催生了相关产业,如过滤设备、水处理设备、吸附介质产业等。

目前这些产业年产值可达数十亿元,这些技术和装备的升级,又促进了低度白酒的发展。可以说,低度白酒的兴起,对白酒产业整体升级也起到助推作用。

如今距离中国第一瓶低度白酒研制已过去半个世纪,低度白酒的科研之路却仍未终结。

国家白酒评委、四川川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黄志瑜告诉我们,白酒企业在解决降度和酒体浑浊技术层面问题已不大,但低度白酒的优级品率仍有待提升。

他认为,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在生产工艺、风味保持等方面难度更大,优质低度白酒更为稀缺。

知名白酒专家、源坤教育创始人钟杰也表示,低度白酒新陈代谢容易,更适合年轻人和不同群体在多个场景饮用,未来具备广阔空间。但在生产上,要始终坚持“低而不淡”,这需要酒企持续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

2022年1月10日,国家工信部发文提出,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

国家主管部门发文倡导发展低度白酒,并不多见,于是让人再次联想起1987年的“贵阳会议”。(转自:好酒地理局微信公众号,侵权即删!)

1.《【100毫升白酒是几斤】中国低级白酒,走了什么半世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毫升白酒是几斤】中国低级白酒,走了什么半世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8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