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涩味,在没成熟的水果当中多有存在。

咬下一口青香蕉,那种麻麻的触感,会涩得齿根发软。

都说不苦不涩不是茶。

但在味蕾感知中,涩是种让人不愉悦的滋味。

当啜入一口茶汤,涩味像巨浪拍打礁石那样阵阵袭来时,实在是种糟糕的体验。

牙齿敏感的朋友,甚至会涩到牙酸齿痛。

可见,一杯涩味特别明显的茶,断然不是好喝的茶。

前段时间,到装修公司谈事,喝到了泡涩味特别重的大红袍。

轻啜一口,可怕的涩味麻痹了整个口腔。

然,对面的工作人员,还热情的不停招呼我们喝茶,倒了一杯接一杯。

见到此状,实在喝不下去的李麻花,一脸无辜的推辞,“不用了,我们喝不来茶,倒点白开水就好。”

话说回来,排除掉茶叶本身的品质影响,泡茶时该如何避免把茶泡涩?

《2》

无水不可论茶。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写,“水以清、轻、甘、冽为美。”

清(清澈)、活(流水)、轻(矿物质含量较低)、甘(滋味甘甜)、冽(清凉寒冷之水)为佳。

泡好茶,要用好水。

要避免把茶泡涩,更是得选好泡茶用水。

现代生活里,为了兼顾实用和方便,推荐茶友们采用经过包装的纯净水或矿泉水泡茶。

确保水质的清透,清冽甘甜,才能更好的品尝好茶的滋味。

从认真喝茶品茶的角度而言,泡茶时不建议使用自来水泡。

而,那天在装修公司喝到的工作茶,很明显就是用自来水泡出来的。

因为,茶汤中有着股难辨的涩味和怪味。

泡茶时,若想避免将茶泡涩,要杜绝使用自来水冲泡。

自来水在出厂前,会经过氯气消毒,会发散出明显的怪味。

并且,经过层层管网送达千家万户的自来水,容易受管道老化等因素的影响,沾染上塑料味和铁锈味。

可见,本身怪味明显的自来水,就不适宜直接用来泡茶。

再加上,自来水的整体水质,与水源地的环境有着直接关联。

像是不少工业城市,或是北方部分城市,自来水的水质要偏硬一些,泡出来的茶汤,鲜爽度难以保持,滋味相对偏苦偏涩。

一款适合用来泡茶的水,水质在符合居民用水安全的标准上,需要达到“三低”要求,即低矿化度、低硬度、低碱度的指标。

如此,作为茶味的载体,选好泡茶用水,才能避免泡出滋味怪涩的茶汤!

《3》

喝茶时,泡茶茶具似乎永远处于退居二线的地位。

但其实,茶具的选择,会对泡出来的茶味,有着直接影响。

通常而言,在众多茶类中,白瓷盖碗就最佳的茶具选择。

素净的青花白瓷盖碗,质地紧密,不吸附香气和滋味,一冲冲将茶汤倒出来时,可以让茶汤滋味得到原汁原味的呈现。

但,那天喝到的大红袍,却是直接用壶状的飘逸杯,泡出来的。

飘逸杯的茶壶内胆里,满满当当的装满了茶。

那位泡茶的工作人员,一边和我们交谈,一边不时的摁下开关,让茶汤倒出来。

通过透明的玻璃壶,可以看到里面的茶汤完全接近川贝梨膏的颜色,又红又黑,浓酽不已。

从泡茶的便捷性而言,飘逸杯作为现代新兴的茶具,方便又快捷。

在不少商务场合下,飘逸杯泡茶可以很好的满足喝茶需求。

但,从泡茶的风味效果而言,不推荐大伙儿使用飘逸杯。

原因在于,市面上大多数的飘逸杯,内胆容量有限,用来泡茶的空间小。

随便抓一把茶叶投进去,投茶量就容易超标。

再加上,看似可以通过开关,自动实现茶水分离的飘逸杯,其实泡茶效果不佳。

飘逸杯的内胆底部,有一层滤网,摁下开关后,茶汤可以自动过滤出来。

茶汤滤出的过程,颇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之意,茶汤不好快速彻底的倒出。

好比用来计时的沙漏,细沙缓缓落下,耗时可得不少!

这时在飘逸杯内胆里闷了许久的茶,滋味苦涩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早已经过多过量析出,导致茶汤滋味浓重煞口。

可见,为了避免将茶泡涩,不建议大伙儿使用飘逸杯泡茶。

飘逸杯,更多的适合用来泡菊花、玫瑰,而非绿茶、红茶、白茶、岩茶、普洱茶!

《4》

平时泡茶的过程中,投茶量过多,往往是茶汤滋味苦涩的祸首。

唯有茶水比例恰到好处,才能泡出适宜大部分喝茶口味的茶汤。

提到了投茶量,这个就以110ml标准容量白瓷盖碗为例,分享常见的几组茶水比例。

泡白茶,投茶5克;

泡红茶,投茶5克;

泡岩茶,投茶8克;

泡生普,投茶8克。

……

投茶量不多不少,正好适宜时,才能避免将茶泡涩!

若是随手抓一把干茶放入盖碗中,很容易出现明显误差,导致投茶量过多。

如,泡白毫银针时,肥壮的银针芽头,体积小,不占地方。

将5克的干茶放入盖碗内,尚还能留下一大半的空间。

不似体积蓬松的秋寿眉散茶,连枝横阔,能将整个盖碗,占据得满满当当。

可见,单凭视觉和手感判断,投茶太容易出现偏差。

为了确保投茶量的不偏不倚,最好的做法,是用上克秤去称量。

口袋似的家庭克秤也好,天平似的小克秤也罢,或者是称中药用到的克两秤,都可。

经过精准的称重后,再进行分别投茶,才能避免投茶过多,好端端的茶汤,被泡成了黄连水!

《5》

茶汤的涩,主要来源于茶叶内部的茶多酚物质。

茶叶内部可溶于水的物质,主要在于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等。

一杯滋味舒适曼妙的茶汤,内部的茶氨酸含量丰富,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适中。

排除掉茶叶本身的品质影响,喝茶时喝出明显的涩味,如何也化解不了的涩味,泡茶时间的长短,有着重要的影响。

按村姑陈的泡茶习惯,在盖碗冲泡的情况下,不论是泡白茶,亦或是武夷岩茶与桐木红茶,快出水均为第一要义。

将纯净水烧到滚烫后,注入盖碗中,将里面的干茶均匀浸润后,快速合上盖,调整开口,快速倒出茶汤。

整个的泡茶时间,需要控制在10秒内。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泡好茶,同样是这样的道理。

若是出汤时间稍慢,让茶与水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下,茶汤容易泡浓和泡涩。

长期饮用这样涩重的茶汤,不利健康喝茶。

毕竟,老话说得好,淡茶温饮最养人。

长时间喝这样泡得又苦又涩,味如中药的茶汤,全然体会不到半分好茶的清爽鲜香,香甘清活!

《6》

回到开篇,和茶友们聊聊那泡大红袍。

那款茶的干茶香气和外观如何,已经让人无从知晓。

毕竟,在看到它的时候,这壶茶就已经闷上了许久。

叶底已经处于完全泡开的状态。

倒入杯中后,端起来细看,没有茶香,略有茶味。

不由的想起了红楼里,宝玉探晴雯时,曹公写的那晚粗茶,根本没办法入口。

喝这样的茶,滋味不如凉白开。

舒心的喝茶,泡好茶,才是关键前提!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1.《茶涩的怎么办 茶长霉怎么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茶涩的怎么办 茶长霉怎么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4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