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哪些 抗血小板药,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搜狐号2020-10-04 09:26:22

一.抗血小板药作用机制是什么?

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构成,动脉血中血流速度快,所形成的血栓主要以血小板与纤维蛋白为主。血小板异常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性起始步骤和血栓框架基础,而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目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拮抗血小板膜受体如二磷酸腺苷(ADP)受体和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及增加血小板内环腺苷酸(cAMP)水平而起效,其中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最后共同途径。

二.常用抗血小板药有哪些?

分类

药物

环氧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拮抗剂

噻吩吡啶类药物: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

非噻吩吡啶类药物:替格瑞洛

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GPI)

单克隆抗体:阿昔单抗

肽类化合物:依替巴肽

非肽类化合物:替罗非班、拉米非班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双嘧达莫、西洛他唑

血小板腺苷环化酶刺激剂

前列环素、依洛前列素、西卡前列素

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

奥扎格雷

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拮抗剂

沃拉帕沙

三.抗血小板药适应证有哪些?

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与血栓事件形成直接相关,抗血小板药主要用于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和TIA)、周围动脉疾病(PAD)等。

四.常用抗血小板药有哪些区别?

①ADP受体拮抗剂

噻氯匹定是前体药物,有较强抗血小板作用,但起效慢且有皮疹、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

普拉格雷

替格瑞洛

作用机制

前药,需要转化为活性物质才不可逆的抑制P2Y12受体。

前药,需要转化为活性物质才不可逆的抑制P2Y12受体;与氯吡格雷相比,转化过程快,活性强。

原型药物即有活性,无需活化,可逆抑制P2Y12受体。

类别

第二代噻吩吡啶类

第三代噻吩吡啶类

非噻吩吡啶类(环戊基五氮杂茚)

是否为前药

转化为活性物质

需要2个步骤

仅需经1次代谢

药物原型和其活性代谢产物均有抗血小板作用。

达到最大抑制血小板时间

2-8h

2-4h

30min-4h

达峰时间

1h

30min

2h

作用消失时间

7-10d

5-7d

3-5d

半衰期

7-8h

8h

8-12h

剂量

负荷剂量为300-600mg,维持剂量为75mg/d。

负荷量60mg,维持量10mg/d。

负荷剂量为180mg,维持剂量为90mg 2次/d或60mg 2次/d。

最大抑制血小板聚集

50-60%

90%

90%

对血小板

聚集的影响

要延后几个小时才能达到最大抗血小板效果。

与氯吡格雷相比,起效快,作用强(负荷剂量30分钟后即可观察到显著的抑制血小板活性)。

与氯吡格雷相比,起效快,作用强(负荷剂量30分钟后即可观察到显著的抑制血小板活性)。

药理特点

抗血栓强和快速起效的特性。

抗血小板效应强于也快于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疗效强于氯吡格雷,可提供更快和更完全的抗血小板作用。还可抑制红细胞对腺苷的再摄取,血清腺苷具有抗血小板和扩张血管作用,但同时呼吸困难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增加。

清除部位

50%尿液、46%粪便

68%肾脏、27%粪便

26%尿液、58%粪便

疗效变异性

氯吡格雷疗效变异程度大于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可能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药物活化基因的缺陷和药物相互作用(如质子泵抑制剂)的因素导致。

普拉格雷疗效变异程度弱于氯吡格雷,基因型和合并用药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弱于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疗效变异程度弱于氯吡格雷,基因型和合并用药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弱于氯吡格雷。

出血风险

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出血风险低于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高剂量的氯吡格雷比标准剂量出血风险更高。

普拉格雷导致的自发性出血、手术出血和致命性出血风险比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要高。

替格瑞洛非搭桥相关的出血风险比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高。

②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血小板表达3种磷酸二酯酶(PDE)同工酶即PDE-2,PDE-3,PDE-5,PDE抑制剂影响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通过抑制细胞内第二信使进而影响血小板的基本凝血过程。PDE-3抑制剂可提高cAMP水平,而PDE-5抑制剂增加cGMP水平。双嘧达莫可抑制cAMP和cGMP的PDEs,从而抑制PDE-3和PDE-5。西洛他唑为PDE-3抑制剂。

双嘧达莫

西洛他唑

作用机制

PDE-3和PDE-5抑制剂

PDE-3抑制剂

达峰时间

0.75-2.5h

3h

半衰期

2-3h

α相:2.2h;β相:18h

特点

①抗血小板;广谱抗病毒;免疫调节;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与抗肿瘤药合用有协同或增效作用。

②可显著增加正常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心肌供氧量,致正常冠状动脉对狭窄冠状动脉的“窃血”作用,使狭窄的冠状动脉供血区缺血加重。

③通常用于脑血管疾病,常与阿司匹林联合。

①抗血小板、扩血管、抑制平滑肌增值等,是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新型抗血小板药。

②主要分布于胃、肝、肾,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很低。

③可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跛行。

清除部位

经肠肝循环自粪便排出

40%肾脏、60%粪便

③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GPI)

阿昔单抗

替罗非班

依替巴肽

化学结构

单克隆抗体片段

合成非肽类

合成肽类

分子量

50000D

500D

800D

达峰时间

数分钟

5min

5min

半衰期

10-30min

1.5-2.0h

2.5h

作用持续时间

6h

3-8h

2-4h

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结合率

不可逆、非竞争性(≈1.5:1)

可逆、竞争性(﹥﹥100:1)

可逆、竞争性(﹥﹥100:1)

血小板功能恢复

24-48h

4-8h

4h

清除部位

肾脏

65%肾脏、25%粪便

71%肾脏、<1.5%粪便、<1%呼吸

肾功能不全

不需调剂量

需要(肌酐清除率<30ml/min剂量减半)

需要(肌酐清除率<50ml/min剂量减半)

四.抗血小板药使用注意事项

①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阻止血栓烷A2的形成,达到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作用。但对其他激动剂(如胶原、二磷酸腺苷(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没有影响。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和消化道出血,出血危险与剂量相关。过敏反应较少,主要为哮喘、荨麻疹。

②氯吡格雷:PPI与其联用,可选雷贝拉唑或泮托拉唑,两类药宜间隔2个血浆半衰期服用,或晨服氯吡格雷,睡前服PPI。

③替格瑞洛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漏服;漏服1次剂量,并不会影响抗血小板效果,无需补服。

④与替格瑞洛合用时,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剂量不得>40mg。

参考文献:

1方唯一等.最新ACC/ESC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相关指南解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12):814-816

2刘治军.2012年ACCF/AHA对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管理的指南更新简介[J].药品评价,2013,10(22):19-26

3稳定性冠心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2):104-110

4魏钧伯等.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老年人抗栓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医药专论,2016,37(5):304-306

5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2):112-117

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案)[J].中华内科杂志,209,48(9):793-796

7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6[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3):3443-3444

8抗血小板和抗凝患者行脊柱介入和疼痛介入治疗指南(一)[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6):403-404

9抗血小板和抗凝患者行脊柱介入和疼痛介入治疗指南(三)[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8):568-569

10抗血小板和抗凝患者行脊柱介入和疼痛介入治疗指南(二)[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7):484-485

11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12):923

12药学专业知识(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71-181

13抗栓药物治疗中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1):1643

14替罗非班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5):434

15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3):183-190

16童荣生等.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1-132

17李宏建等.临床药物治疗学-心血管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67-182

1.《抗血小板药,有哪些?有什么区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抗血小板药,有哪些?有什么区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0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