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钢城故事 讲好莱芜好故事 展现莱芜新风采

邢丽燕

孙飞飞

  “如今,走在卧云铺的石板路上,干净整洁,古朴典雅,一旁的溪水潺潺流淌,农家乐的小院里时时传来年轻村民回乡创业的幸福欢笑,小广场的集市里村民摆满了土特产,那鼓鼓的小腰包乐得咧开了嘴。”在近日举行的全市“中国梦·新时代·祖国颂”百姓宣讲比赛(决赛)上,莱芜区茶业口镇副镇长邢丽燕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了茶业口镇卧云铺村的振兴故事,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与她一样,当天,凤城街道西关社区党委副书记孙飞飞也用感人的话语,再现了一名村官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感人事迹。

  讲好莱芜好故事、展现莱芜新风采。作为莱芜区选送的宣讲员,邢丽燕、孙飞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宣讲中再现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传递党委政府好声音、传播身边感人故事的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融入济南后,莱芜区的新变化、新成就、新气象。

  而在这背后,是邢丽燕、孙飞飞对人生的思索,是莱芜区干部群众担当作为的真实写照,更是新时期莱芜精神的凝聚与升华。

  短短两年时间,茶业口镇卧云铺村从一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答案在哪?邢丽燕一直在思索。

  党建引领,为卧云铺村指明了发展方向;

  干群一心战高温斗酷暑、不畏病痛勇担当;

  ……

  看着卧云铺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经历者和建设者的邢丽燕倍感幸福和自豪,干群一心谋发展、抓振兴的使命担当,更是让她感同身受,而这也最终也成为她宣讲故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困难再大,也要坚决拿下!”“我是书记,我就应该带头干!”茶业口镇党委书记毕文杰的话通过邢丽燕的宣讲再次展现,让大家感受到了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党员干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带领乡村脱贫致富的决心,体会了莱芜区打造“生态莱芜·森林水城”的新时代精神和坚定信念,更让大家看到了莱芜区771个村庄比学赶超,奋勇向前,正乘乡村振兴东风走上富裕之路。

  “通过宣讲,让大家了解到莱芜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人文风采,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奉献青春的担当情怀。”邢丽燕说。

  “背负着青春的梦想,下定决心,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六年前,离开大学校园的孙飞飞带着梦想来到莱芜、扎根基层;“我在这片热土上找到了自己努力的真正意义!”六年后,孙飞飞在这里找到了努力的真正意义。

  孙飞飞通过再现自己在莱芜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带领大家重温了党员干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无私奉献,也让大家看到了莱芜区扎实抓好基层工作的决心与勇气,更让大家感受到了莱芜区成千上万基层党员干部,一代接着一代干,共谋莱芜新发展的使命情怀。

  “作为一名百姓宣讲员,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身边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身边的事,表达老百姓的时代心声,传播社会正能量,传播时代新风尚。”孙飞飞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讲好莱芜好故事、展现莱芜新风采,邢丽燕、孙飞飞立足基层、扎根基层,与基层干部同甘共苦,与基层百姓心贴心,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他们共同的故事;为讲好莱芜好故事、展现莱芜新风采,越来越多的邢丽燕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孙飞飞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绽放最美芳华。

  真情诉说故事,真心传递能量。邢丽燕、孙飞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最真挚的话语,描绘出了她们的“振兴梦”“服务梦”,并把实现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也展示出莱芜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中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

1.《钢城故事 讲好莱芜好故事 展现莱芜新风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钢城故事 讲好莱芜好故事 展现莱芜新风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56595.html

上一篇

光绪元年 [济南故事]“千里挑一”的光绪元年济南乡试

下一篇

开教辅书店利润有多大 驻济高校书店“生意经”咋念?有的靠多种经营拉动客流谋销量

大项目建设 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莱芜区上半年大项目建设综述

大项目建设 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莱芜区上半年大项目建设综述

嬴城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  7月25日,位于莱芜区凤城街道的嬴城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工地现场,满是一片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1号、2号科研楼主体已封顶,19万平方米的多层厂房正在施工,年底基本建成投入使用。”项目负责人介绍。  嬴城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是莱芜区参加2019年全市集中开工的市级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30亿元。...

毛纺厂的故事 [济南故事]国棉三厂纺织女工 难忘每年歌咏比赛

济南第三棉纺织厂,也就是“国棉三厂”,当年在济南赫赫有名。国棉三厂的前身是仁丰纱厂,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国棉三厂已经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刘东明,今年64岁,是一位曾经在国棉三厂工作了30年的纺织女工,谈起那段大厂生活,往事跃然眼前。  “我是1976年进厂的,从下乡知青摇身一变成为国营厂的一名工人,看到那一排排纺纱机、织布机,...

光绪元年 [济南故事]“千里挑一”的光绪元年济南乡试

  • 光绪元年 [济南故事]“千里挑一”的光绪元年济南乡试
  • 光绪元年 [济南故事]“千里挑一”的光绪元年济南乡试
  • 光绪元年 [济南故事]“千里挑一”的光绪元年济南乡试

嫁消防员的是傻子 【2019爱涌泉城】“民间侠客”在“蓝天”下守护生命——听莱芜蓝天救援队讲述生死博弈的故事

莱芜蓝天救援队在潍坊抗洪救灾一线。  在莱芜有这样一支队伍,有人走失,他们紧急寻踪;有人溺水,他们紧急搜救;出现灾情,他们紧急驰援,玉树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潍坊水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不是消防队员、不是部队官兵,却如战士一样赴汤蹈火,履行职责。每当他们出现的时候,总给人一种信任与温暖,他们就是莱芜蓝天救援队,他们被称为仗...

三十年风雨路 [我与热线的故事征文选登]十年风雨路我与热线共成长

三十年风雨路 [我与热线的故事征文选登]十年风雨路我与热线共成长

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坚守和始终如一的坚持。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岗位,所要展现出来的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敬业精神。这就是我,万千热线人的缩影,一个热线人最本真的初心。  2008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历下区,随着机构改革,我先后经历了历下区热线工作的多个岗位,十年弹指一挥间,从受理、转办、回访、办结,我都一点点地尝试、一...

粮票的故事 融媒见证·光影70年|吃穿全按计划走手里有“票”才不愁 供销社和粮票的故事

  • 粮票的故事 融媒见证·光影70年|吃穿全按计划走手里有“票”才不愁 供销社和粮票的故事
  • 粮票的故事 融媒见证·光影70年|吃穿全按计划走手里有“票”才不愁 供销社和粮票的故事
  • 粮票的故事 融媒见证·光影70年|吃穿全按计划走手里有“票”才不愁 供销社和粮票的故事
莱芜四中 莱芜四中2019年高考学霸亓一宁谈学习秘诀:做任何事都要百分百投入

莱芜四中 莱芜四中2019年高考学霸亓一宁谈学习秘诀:做任何事都要百分百投入

与印象中的学霸不同,亓一宁给人的感觉是调皮和幽默,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交谈中,他并没有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学习心得,他认为学习没有秘诀。但是他的一句话,记者印象非常深刻,“每堂课都注意力高度集中,百分百地投入,心无旁骛,尽最大可能提高效率。玩的时候也不要想学习,尽兴尽乐。”  亓一宁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老师。谈及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他...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_成语“道听途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_成语“道听途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_成语“道听途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道听途说成语故事_成语“道听途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在路上听来的话,就在路上传播。  【用法】  现在用来形容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阳货》:“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