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润,自疏浚始”。简单7个字却完美地诠释了疏浚行业存在的意义和地位。4月23日,时隔9年后,世界疏浚大会再次回到中国,“疏浚与生态更和谐”这一主题反映出目前疏浚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小到污染河道的治理,大到远海岛礁的建设,疏浚行业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涉水而生,向海而兴,中国百年疏浚历史是中国国际地位一步步提升的一个缩影。“天鲲号”等一批优秀的“国之重器”下水,为中国疏浚业乃至整个基建业在海外的业务拓展打下根基,助推“一带一路”前行。

  中国百年疏浚历史饱含辛酸泪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海怀发言   第22届世界疏浚大会4月23日在上海开幕,全球疏浚业精英齐聚黄浦江畔。人类发展离不开海洋,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贸易向海而兴,目前全世界通过海运来完成的贸易占据全世界贸易总量的9成。“所有涉及海洋经济活动的起点都源于港口,而港口的形成首先要做的就是航道疏浚,疏浚业就是这一切的开路先锋。如果航道不通,码头不起,这一切都是空谈”。在疏浚大会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包起帆对环球网记者指出疏浚业对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会议现场

  中交疏浚公司总裁胥昌荣在大会开幕式致辞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人工疏通河道、挖运河、发展航运的文明古国。回首中国疏浚行业的历史,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耳熟能详。1897年,光绪皇帝御笔朱批“知道了”,中国第一个疏浚企业“海河工程局”在天津诞生,这家企业就是中交天津航道局的前身;1905年,清政府又在上海设立浚浦工程局,这是中交上海航道局的前身。两家企业是中国近现代民族疏浚业的肇始,也是中交集团壮大跃升的历史原点。

  

会议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光绪帝批复“知道了”时,正是鸦片战争后与列强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后。中交疏浚宣传文化部副部长王兴松告诉环球网记者,“光绪帝‘知道了’虽然看似3字简单,但其中也饱含了无奈之举,从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不情愿,但没有办法。可以说,遭到列强的欺辱后,过去的疏浚是给别人在疏浚,饱含辛酸史,应不平等条约要求开辟航道,为的是能让列强的铁甲船通行。而今天我们是在为我们、为世界其他国家造福”。

  2015年,中交集团为全面优化旗下发展历史最悠久的核心板块——疏浚业务,整合所属天津航道局、上海航道局和广州航道局业务,成立全球规模最大疏浚公司——中交疏浚集团。迈入新征程的中交疏浚,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胥昌荣在大会上发言时提到,中交疏浚先后完成了世界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程、洋山深水港建设、巴拿马科隆集装箱港、乌克兰伊利乔夫斯克港、马来西亚槟城造地、巴西伊塔雅伊港疏浚工程等一批代表性海内外项目。或许也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中国疏浚的百年发展史也正是中国一步步崛起的真实写照。

  中国疏浚企业打破欧美垄断

  经过120多年的长足发展和改革整合,中国疏浚的先锋力量中交集团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现代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海洋工程及装备一体化综合服务商,2018年资产总额、年度新签合同额、累计投资总额均跨入“万亿俱乐部”,位列世界500强第91位,在ENR(国际承包商排名)中全球第三,亚洲第一。正如中交副总裁、中国疏浚协会理事长王海怀在大会上发言时所说的那样,疏浚业发展到今天,去内含还在不断延伸,建设港口和临港城市、岸线岛屿修复、改善航运和供水状况等,都成为了疏浚业所从事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荷兰是围海造田和疏浚业的鼻祖。长期以来,来自荷兰、比利时等国的4大企业凭借其庞大的挖泥船团队,垄断了全球主要疏浚业市场。荷兰三角洲研究院高级顾问叶清华博士告诉环球网记者,荷兰曾一度占据全球疏浚行业90%的市场份额。不过,近20年间,随着中国疏浚企业的异军突起,这种局面最终被打破。

  打破垄断,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参与良性竞争,平起平坐。荷兰鹿特丹港曾经是世界第一大港,如今已被上海所取代。现在的上海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港口。在世界疏浚专家、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教授米德玛看来,中国疏浚企业的崛起,并不是一种恶性竞争,这对于两国的企业或两个地域而言都是一种相互帮助和相互提升。他认为,整个疏浚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个良性发展状态,发展疏浚业也是一项极为符合商业逻辑的行为。

  米德玛提到,“400年前荷兰的一家叫VOC的公司已经来到亚洲,来到中国,包括他们在印度尼西亚,包括在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日本,他们都有开展一些合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那时候合作跟今天合作,他都可以称为是一种对外商业扩展一种方式”。这位荷兰教授还认为,“荷兰人现在还会将这种商业扩展模式叫‘新丝绸之路’,这和中国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从某种意义上是契合的”。

  疏浚业与生态发展并不矛盾

  本届世界疏浚大会的主题是“疏浚与生态更和谐”,集中反映了疏浚的本质内涵、宗旨和新时期创新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不过也有声音认为,疏浚与生态存在矛盾。如何看到这一问题?这或许也是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包起帆告诉环球网记者,疏浚在海洋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这重要角色,这也是疏浚行业本身的价值所在,疏浚促进了生态,也促进了绿色发展。“疏浚如果做好,两者兼而有之。不合理的疏浚工程,会对我们的生态,对我们的大自然造成破坏。这是没有真正的把疏浚这个行业做好。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在生态发展、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间,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结合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正在成为疏浚行业的广泛共识。世界疏浚协会联合会中部疏浚协会主席拉博瑞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可持续发展是疏浚行业的目标,平衡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关系是疏浚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如果我们合理有序的推进疏浚业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地球,还可以通过改造这个星球为我们造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今的疏浚业担负着更高质量服务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中国流域治理专家、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彭增亮告诉环球网记者,疏浚和生态本来是一体的,因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大家对疏浚可能理解的不一定很全面。早期是属于工程的疏浚,在经济刚刚起步的时候,大家主要还是以江河湖海的工程疏通,其实就是水利。为了防洪搞了一些水利上的疏浚,叫做工程疏浚。“在经济社会发展运营时,它是一种环保的疏浚,到现在其实是一种生态疏浚,疏浚也是生态建设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种公益,疏浚和生态并不矛盾,这存在一个认识的过程”,彭增亮说。

  中国基建在海外扩张?专家:弱者心态

  作为中国基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地图编辑”的中国疏浚业正在走向海外。随着中国疏浚企业的发展壮大,“国之重器”不仅在国内发挥重要作用,也在海外市场赢得了口碑。巴西巴拉那瓜与安东尼娜港务局局长路易斯•费尔南多•加西亚•达席尔瓦(Luis Fernando Garcia da Silva)告诉环球网记者,之所以会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首先是价格,因为在任何的项目上面,价格是第一位的;第二,他认为中国公司现在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工艺上面跟欧洲公司是没有差别的。达席尔瓦还表示:“巴西政府包括巴西政府的商业人士、商业团队对中国是有信心的,他们希望中国更进一步加深扩展跟他们的商业合作。”

  中国疏浚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突飞猛进,而且在切实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造福。但西方舆论依旧带着“有色眼镜”,采取双重标准来看到中国的基建行业,认为包括中国疏浚在内的基建业在进行海外扩张,不停鼓吹中国“海外扩张论”。对此,包起帆直言这是一种“弱者心态”的表现。他用两个邻居进行了比喻:“就像我隔壁有个邻居,过去看我比较穷,晚饭也没有。他觉得帮帮我们家不存在问题。现在慢慢地我们家有些方面的比他还好了,他开始看不惯我了,开始对我说三道四了。我认为也很正常。所以我们不要对外面的这些过激的反应。但倒过头来,我觉得我们要更加谦虚谨慎、做好自己、戒骄戒躁这才是中国人应该的。”

  包起帆进而表示,我们今天能够得到世界尊重是因为基建行业体量大,就像我们人多一样,但这不应该是我们有智慧的中国人的想法。要走出去,各方面都要与国际接轨,要真正的从“量”做到“质”。

  拥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巴西圣保罗州码头公司总裁

  卡西米罗•特乔•卡瓦略(Casemiro Tecio Carvalho),在他看来,中企打破欧美垄断巴西市场的局面,不仅仅是因为性价比突出,设备及工作效率也有优势。“我不认为中国基建走向世界是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的,市场竞争就像国际象棋及中国象棋的布局一样,会有类似的博弈过程,但这是一种公平竞争,我们跟中国的合作都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卡瓦略说。

  “大国重器”助推“一带一路”前行

  中交疏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发展迅猛。包起帆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的港口发展比较滞后,“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疏浚业带来新机遇,也为中国疏浚业指明了新航向,而中国疏浚业也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2019年1月9日,亚洲最大、中国首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正式具备投产能力。此外,中交疏浚还拥有亚洲最先进、国内仓容量最大的耙吸挖泥船“浚洋1”号,以及国内首艘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深层水泥搅拌船“DCOC-1”号。一系列“大国重器”的下水成为中国疏浚业的里程碑。然而在此之前,中国先进疏浚装备基本上由国外引进,成为中国疏浚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彭增亮介绍说,目前中国疏浚业在疏浚装备、疏浚工艺、疏浚技术等方面均保持着全球先进水平。

  彭增亮还告诉环球网记者,“在人们想象无法达到的地方,我们现在都呈现很多现实的工程,在‘一带一路’沿线,我们现在有十几个国家(拥有项目),应该说把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工艺也带向了‘一带一路’,也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谈到未来疏浚业如何更好地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中交上航局总经理霍胜勇告诉环球网记者:“为了适应新时代,未来将致力于迈开转型升级的步伐,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注入疏浚动能;打造生态疏浚,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智能疏浚,搭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东风顺势起航的海外开拓新格局,将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1.《王海怀 中国百年疏浚史映衬国际地位提升,“国之重器”助力“一带一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海怀 中国百年疏浚史映衬国际地位提升,“国之重器”助力“一带一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