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事太多,脑子有点不够用,刚离开饭桌,竟想不起吃了啥,所幸对读书的承诺,还没忘。
闫红这本书——《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是从朋友的晒书单里看到的,封面很有特色,让人不由自主想起张爱玲的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的名言,于是,从孔夫子旧书店里淘了来。
此书集合了一组与张爱玲密切相关的人,包括她的祖父,父亲,母亲,姑姑,弟弟,还有她的两任丈夫。
周末凉台上细细读来,很佩服作者能将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从岁月长河里,一一打捞上岸,湿漉漉的,漫漶在你我的面前。
周末的凉台,安静得很,心中却又分明响着隐隐的锣鼓声,象坐在旧时的戏台前,那些旧世绘、旧人情,就这般纷至沓来,张家人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众所周知,张爱玲的祖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曾外祖父是更有名的李鸿章,随着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变故,昔日的辉煌慢慢变成‘蹉跎暮容色,煊赫旧家声’的一声慨叹,但正是那夕阳余烬,照进张爱玲的字里行间,如飞金走彩,韵味无穷。
几番掩卷唏嘘。
感叹有一种感情,你是不可以对它做决定的,是拿它没办法的,你只能一动不动地待在原地,听凭不讲道理的命运随意调度。张爱玲与父母、与弟弟、与姑姑、与胡兰成、与赖雅的感情,莫不如此。命运安排他们见,他们就见,安排不再见,他们便不见。
感叹张爱玲的孑然独立、拒人千里的姿态与表情,却原来是因为她对这尘世的情谊太珍重,不想逼得太近,让彼此都穷形尽相。不幸的是,她这一路高冷下来,距离不再是一种手段,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态度,于是乎,她与生活本身都有了距离,也是一种悲哀。
感叹遗传真是个神秘飘忽的东西。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让自己柔软下来,张家人的强硬,更是世袭的。虽然张爱玲只是从照片上见过祖父张佩纶,但是祖孙俩的命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早早成名,都追求“飞扬”的人生,致使从高处跌落,苍凉转身。张爱玲的晚年,选择了离群索居,那种心意如铁的坚硬,可以说与祖父同出一辙。
如果说祖辈的故事铺就了张爱玲文中的沧桑底色,那么,和她有过亲密接触的那些人,则直接影响了她对情感的认知:若没有和父亲之间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芥蒂,怎会有张爱玲青虫化蝶般的成长?若不曾一厢情愿地将母亲美化成仙女,接近之后又一次次幻灭,怎会有张爱玲描摹人生时参差对照的笔法?若没有一个清坚、决绝而又锦心绣口的姑姑,张爱玲下笔又怎会如此的凌厉与另类?至于她的两任丈夫,他们不同的命运与性格,都让张爱玲体验到更多。
难怪作者要借张爱玲的原话大发感慨,没有哪一种爱不是千疮百孔。但正是这千疮百孔的爱,让张爱玲一次又一次,剥落生命之上的附丽,与人生的真相劈面相逢,无可躲避地杀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所以,作者写张爱玲爱过的那些人,无非是想尝试,通过他们,来破译张爱玲的情感密码,并且在破译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张爱玲,在发现张爱玲的路途上,重新认识我们自己。
必须要推荐的,是涉猎胡兰成的那些段落,作者抽丝剥茧,以庖丁解牛般细致熟练的笔法,对这一段乱世情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解剖。
曾经有多少人,包括我自己,都为张爱玲遇上胡兰成就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并从尘埃里开出欢喜的花,感到不解、不值,须不知,张爱玲只是在借助爱情的路径,告别日常的平庸,将半个身子探进了传奇中;须不知,她抱住的不只是一个男人,还有自己的旧感情,自己第一次的爱。
她太在乎这一场恋情,即使不得不结束,也该是一个苍凉的手势,没有一地鸡毛的难堪与算计,于是,她用三十万,为这样一个愿望埋了单。
三十万啊,放到现在也不是三瓜两枣的小数目,三十万,让我震惊,也让我再次触摸到张氏家族强硬的骨头。
很难说这本书会具有多么重的史料价值,但作者以心换心、设身处地的写作态度,以及对张爱玲及其家事,如数家珍的热爱,足以让这本书跳脱出人云亦云的窠臼,从而具有了一种直逼真相的力量。
张爱玲自己,本就是个最重“真实”的人,在这点上,她有股子见佛灭佛的狠劲儿。如果她看到另一位解读者,对自己如此准确地、中肯地“不留情面”,她或许会感到是一件幸事吧。
几年前读过白落梅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两本书相较,还是闫红更懂张爱玲。难怪张爱玲的堂弟在读了作者的文字后,会致电表示感谢:
“谢谢你,谢谢你为我十一叔说了句公道话,我看过的关于十一叔的文字里,没有谁提到他是爱张爱玲的,谢谢你看出了这一点”,
联系里的“十一叔”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
天上或许可以掉下一个林妹妹,却再也掉不下一个张爱玲。
1.《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57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