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晚,从北京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乘飞机降落在长沙黄花机场。
袁隆平 新华社 资料图风尘仆仆的袁院士和夫人下了飞机,接受了简短的欢迎仪式,晚上回家。在星空下,袁院士后院附近的实验场进入了一个“幻境”,他可以在黎明时分下去看望他的“老朋友”。
这个星期天,由于奖牌沉重,注定要被载入新中国的史册。崭新的奖牌历久弥新,汗水浸透。奖牌背后是袁隆平院士50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坚守“愿天下人吃饱饭”的初心。
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法发展到两系法,再推进到第三代杂交水稻,一次次不断创造高产纪录当年,我亲眼目睹了饥饿的折磨,总是让袁隆平更加关注吃饭的问题。
安江农校的袁隆平老师,在可贵的求实创新精神的指引下,从发现一株形态优良的水稻植株,到发表里程碑式的论文《水稻雄性不育》,一步步地开创了杂交水稻的新领域。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水稻单产不断创新高。2018年,云南个旧100亩超级稻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再次创下大面积种植水稻单产的世界新纪录。
现在,从三系杂交稻到两系杂交稻,再到第三代杂交稻,中国继续领先世界。第三代杂交水稻结合了三系法和两系法的优点,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对基因工程不育系的研究,为水稻增产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去年,种在田里的第三代杂交水稻长得很好。袁老师亲自叫了10个人跟他一起去实地测产量。结果,亩产量超过1300公斤。他高兴地说‘太棒了’。”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回忆说。
数据显示,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已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5%。大米产量的每年增加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没有粮食就难吃。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在草地上乘凉。高产、更高的产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袁隆平说。
杂交水稻国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是袁隆平院士的又一个梦想。
杂交水稻技术的出口几乎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同步。1979年,农业部向美国西部石油公司赠送了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这些种子在美国种植后,产量比当地品种增加了33%以上。接下来,中美杂交水稻技术合作延续至今。
曾五次应邀赴美讲授技术的袁隆平院士至今还记得,由于美国杂交水稻大幅增长,1981年美国西部石油公司专程来华拍摄纪录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在美国上映,并由日本电视台在全国播出,引起轰动。
40年来,杂交水稻技术的教学范围不断扩大。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龙平高科技已经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约80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万多名技术人员。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许多国家生根开花。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袁隆平越来越忙,接待了越来越多前来“问路”的外宾。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单位面积平均产量比当地品种高一倍以上。几个马达加斯加官员来长沙拜见袁隆平院士时,特意带来了新版米币图案,以表达马达加斯加人民的感激之情。
“如今,国外种植杂交水稻700万公顷,种植面积最大的印度有350多万公顷。”袁隆平说,如果世界上8000万公顷的稻田中有一半种植杂交水稻,估计每年增加的水稻可以多养活5亿人。要让最好的杂交水稻品种走出去,争取尽快增加到800万公顷。
“要在百岁之前努力完成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20吨的目标”29日下午,袁隆平院士再次出现在中国工程院召开的座谈会上。
他说,这次被授予奖牌不仅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和鼓励。“我现在是‘90后’,我要努力工作,实现100岁前每公顷生产20吨杂交水稻的目标。”
每一次挑战都是坚持原来的心。每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
坚持下地多年的袁隆平,早早穿上了“下地黑”,这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哀叹袁隆平比农民更农民。
只要身体允许或者不出差,去外地对袁隆平来说是必须的。“屋里手脚痒痒的,在地里做实验也挺好玩的。”就连他考察研究生科研质量的标准,也是能顶着太阳,趟过泥水,下地干活的。
袁隆平院士后院旁边的试验田里,今年又种上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每天要下去看三四次。目前黄耳朵是弯的,装了防护网防止鸟吃小米。收获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网友评论郑大头祝袁老早日实现梦想
你向袁爷爷致敬
子万,我们的梦想之一,希望你能像东海一样快乐,比南山更长寿
延伸阅读袁隆平获勋章感受,他先用了两个字这是我得过最“重”的奖来的时候,我去地里和我的杂交水稻告别。明天回去,我就去外地。这是我第一次‘行动’。9月29日,刚刚从人民大会堂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出现在中国工程院。同日,中国工程院为他和另一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黄旭华院士举行专题座谈会。
视频截图袁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获得这一至高荣誉的感受。他先用了“兴奋”这个词,然后谈了自己未来的研究计划。其实无论记者问他什么问题,他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主题——“杂交水稻”,自然亲切的介绍“我的超级稻”。
谈佩戴共和国勋章的感受?袁老坦言,“很重很重。这是我得过的最重的奖。”
对于袁隆平来说,这种“沉重”的荣誉不仅仅体现在重量上,更是精神上的鼓励。在即将到来的10月份,如果一切顺利,将收获亩产1200公斤的“超级稻”。他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在想,‘超级大米’是什么样子的?每天都在想。有什么新发现吗?有什么病虫害吗?有旱灾吗?”也正是因为这种奉献精神,在谈到“我的超级稻”时,袁老说:“我有90%以上的信心,我这次一定能成功!”
事实上,在“超级稻”达到每亩12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产量达到18吨之后,他给自己定下了下一个目标——把每公顷产量提高到20吨。"理论上这是每公顷超级稻的最高产量."
89岁的袁老也自称是“90后”。他开玩笑说,他的大脑还没有“糊”。"算术还能做,所以他还能做研究."在采访中,他还说:“我想我可以在100岁之前达到20吨‘超级大米’的目标。
1.《两个世界一个梦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是什么?一想“禾下乘凉”,二是覆盖全球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两个世界一个梦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是什么?一想“禾下乘凉”,二是覆盖全球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1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