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恢复高考
从“一生一考”到高等教育方式多样化
江南大学实验员邵康,坚守岗位近40年。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响应“知青下乡”的号召,在农村呆了三年。我以为他这辈子可能扎根农村,但他1978年参加全国高考,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我又找到了高中课本,自学了物理、化学等课程。我们高中的时候,经常要学习农业和工作,所以我们重新拿起的高中课本还是很新的。”邵老师介绍,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努力上大学,是因为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那时,他已经在农村呆了三年。如果他考上大学,他就有机会带着城市户口回到城市。最后如愿考上了无锡轻工业学院。根据他的回忆,大学班级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和年龄最小的学生是有区别的。
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上了大学之后的工作包分配,意味着他们赢得了“公共饭碗”,农家子弟可以“换草鞋换布鞋”。出生于农村并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黄卫平感慨地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有限,大学很少。高考复读后,很多有天赋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复读埋乡,一辈子当农民。“如果高等院校的入学率更高,农村教育水平更高,更多的人将能够展示他们的才华。”
经过40年的发展,让老一辈后悔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邵康毕业后一直在高校工作,见证了无锡轻工业学院几十年来如何一步步成为“211工程”大学。此后像高铁一样迅速发展,去年成为“双一流”大学。对大多数人来说,上大学是一种奢望,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教育。
高校是人才的宝库,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无锡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引进和自我完善,丰富了学校资源。除江南大学外,太湖大学、南京信息科技大学滨江学院无锡校区等本科院校纷纷崛起,高水平大学与无锡合作建立分校和研究所,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后,留学也进入了西城普通百姓的家中。市教育局国际合作交流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最早的海外班是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与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联合举办的海外实验班,采用“2+1”办学模式。高二结束后,国际班学生可以报读预科,为出国留学打下基础。
此后,无锡一中、江苏天一中、江苏西山高级中学、江苏梅村高级中学相继设立国际部,培养了一批批国际人才。现在每年大约有300名学生通过大学的国际部晋升到国外大学,很多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回国发展。
1982年,少年宫被列入名单
素质教育将“爱”嵌入孩子的心中
说到无锡的素质教育,不得不提到无锡少年宫,校外培训行业的“大哥”,也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校外教育机构之一。
无锡少年宫主任成红枪说,少年宫的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少年宫”。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校外教育场所之一。当时借用了市内公园门口的三清殿,设置了科技、文艺等孩子们喜欢看和听的项目。
1982年,无锡少年宫正式挂牌,建在锡山河下游,粉红色的“宫殿”成为无锡的标志性建筑。
当时少年宫占地19000㎡,建筑面积8000㎡,包括天文馆、天文馆、艺术楼、科技楼、小博士工作室。
当时小学二年级的王来到少年宫,以一首《春水的》成为第一批唱诗班学生。之后在著名音乐教育家朱宏清的指导下,在少年宫学习了六年。
“每次来少年宫学唱歌,我都很兴奋。”王说,老少年宫高大的宫殿、精美的壁画、德高望重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锡少年宫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吸收了许多新鲜的素质教育形式,如电子琴、卡拉ok、合唱等。它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全国各地校外教育机构建设者的关注,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合唱团几乎每周都有一次展示活动,并接待过几次日本外宾。”
师范学校毕业后,王成了一名儿童音乐教师。2008年,她从南昌区少年宫调到无锡少年宫,挑起了指挥合唱的重担。
“说实话,负担很重。朱宏清等老一辈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以著名歌唱家、原艺术团文职将军朱宏为代表的优秀艺术人才。那我能怎么办呢?”
当我希望我的老师退休的时候,王看着老人翻出一张张学胜寄来的明信片和一套学生穿的旧的甚至是黄色的服装。这深深打动了王维珍。“也许我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是对唱诗班孩子们的爱。”
带着这份爱,王加入了合唱团一家,在少年宫长大。2009年,因市政改造需要,无锡少年宫实施整体搬迁,迁入城建职业学院。虽然整体办学条件略低于以前,但唱诗班的表演水平正在蓬勃发展。近年来,他在中国赢得了许多顶尖的儿童合唱比赛,培养了许多因为唱歌而充满爱心的学生。学生何应星在作业中写道:“我喜欢我们唱的每一首歌。歌里有爱,有渴望。音乐如湖如镜,让我们俯身给自己拍照。”对此,王感叹道,与教学大纲严格的学科相比,校外教育发现了学生的无限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果实。
合唱团的成功只是城市少年宫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市少儿艺术团、教师科普小组、少儿书画院等协会在市少年宫成立,每年举办100多场活动,吸引近80万名儿童参加,逐步打造“百灵鸟”文艺表演、“小红梅奖”锡剧表演、新市民儿童才艺展示、科技创新大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
2018年2月,无锡少年宫迁至太湖新城。新宫殿占地30580㎡,总建筑面积约40000㎡。是集儿童学习、活动、交流、展览、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课外活动场所。
1993年,大乔经营一所学校
私立学校给学生和家长更多的选择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办教育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等人就开始兴办私塾。此后,私立学校、书院等各种形式的私立学校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无锡第一所私立学校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日前,无锡市桥梁实验学校校长张介绍了无锡市桥梁实验学校25年的办学历史。
1992年,无锡一中、无锡二中(现无锡市辅仁中学)先后停办初中,由完全中学改为高级中学。如何保证高中优质学生,留住初中老师?这两个问题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甚至引起老校友的关注。一中的老书记顾,一中的老校长宋,看到国家鼓励民办学校的趋势,想办一所同样“轻负担、高质量”教学风格的民办初中。
张表示,民办学校在无锡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关部门仍持观望态度。无锡大桥实验中学经过一年多的办学,于1993年9月正式开学。张介绍,招生第一年只招收两个班,每学期学费定在600元。“以当时的家庭条件来说,600元不是个小数目,但办桥的初衷是精英教育,选拔学生。”他说,办学第二年,学校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报考人数激增,办学规模翻了一番。改革开放的红利推动了西城民办教育的崛起,一所优质的民办学校应运而生:1994年,无锡二中校友创办民办辅仁中学;1998年,无锡外国语学校在中学开学;2000年,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小学成立...
在过去的25年里,大乔实验中学也发展成为大乔实验学校,包括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国际高中。每年的招生季都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目光,成为公立学校之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补充。1996年,徐杨作为第一名毕业生从大乔中学毕业。17年后,他把女儿送到桥上读书。“五年前我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找过桥。无论是校园环境、老师,还是学生和家长的素质,这座桥都是值得信赖的。”徐杨仍然记得有一次参加她女儿班上的公开课。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下课后,离开教室的学生将把他们的椅子推到桌子下面." alt="无锡教育 无锡教育砥砺奋进40载,在这里寻找属于我们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