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认为,2019年银行不良贷款率将维持在2%以内。

不良贷款率对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

1.盈利能力下降,银行利润减少。

  企业或者个人偿还贷款的能力减弱,出现逾期甚至于进入不良状态,银行资产是否能够有效受偿就会经受很大的考验。

  根据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商业贷款依据风险程度可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可称之为不良贷款。

  本息逾期超过90天以上的,至少就应该归类为次级贷款了,银行本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受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本金和利息收不回来,利润肯定要受影响。而且,根据监管要求,各家银行必须要计提足够的拨备来覆盖不良贷款,从而有效降低风险。

  不良贷款增多,需要计提的拨备就多,拨备后利润就相应减少,创利能力、纳税能力都要打折扣。

2.考核位次下滑,员工收入降低.

  各家银行在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监管考核,以及银行系统内部各层级的绩效考核,都要与不良贷款的相关指标挂钩。也就是说,不良贷款的增长、减少、稳控、压降是与员工收入挂钩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等等,是压在各级行长头上的硬性指标,未达到考核要求或者超过指标红线的话,评先评优就要与自己无缘了。

  如果一家支行的重点核心客户倒下了,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本息,这家支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在考核指挥棒下,员工收入缩水三分之一甚至以上是很有可能的。对于业务经办人员来说,不只考核性收入降低,还必须要追究责任,扣罚工资不可避免。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与银行是互为支撑的裙带关系,企业好了,银行才会好。所以,只有社会经济发展稳健向好,银行和企业这哥俩才有酒喝、有肉吃。

3.同业竞争乏力,社会声誉受损。

  不良贷款对银行利益的侵蚀效应不仅仅体现在利润和收入上,在市场营销、新设备投入、社会声誉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因为创收能力的下滑,在经营管理各方面的费用投入不如之前了,想要在商务区开的新网点开不成了、想要购置的新科技设备也泡汤了,在同业面前,不得不面对综合竞争力的下降。

  同时,一家支行如果不良贷款过高,会让社会公众对该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产生质疑,觉得在这家银行办业务不保险,民众的业务需求会转而投向其他银行,社会声誉受到损失不说,客户和业务也会流失不少。

原标题:什么是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

1.《不良率 什么是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对银行有什么影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不良率 什么是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对银行有什么影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1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