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求是》杂志近日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离不开灵魂》。总书记在文章中引用了“文章写得与时俱进,歌诗写得与物和谐”,鼓励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为时代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写在对的时候,诗词歌赋写在对的事情上”,这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写的《豫园旧书》。白居易“为时”、“为物”的创作原则,突出了诗歌创作与现实的关系,讲的是古诗千首为时为物的道理。
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唐代以前就有争论,焦点是文艺创作对现实是有益还是有害。先秦墨家、道家、法家认为文艺创作对社会现实有害无益。儒家非常重视文艺在现实中的积极作用,视文艺为“利民之心”的重要工具。《季乐乐本》记载:“乱世之音怨怒,其政尴尬;亡国之音哀,其民困。声音的方式与政治有关。”音乐可以告诉世界的心,所以有一句话叫“读乐道政”。孔子把诗歌的功能概括为“可以快乐,可以观赏,可以分组,可以抱怨”。你事物的父亲,遥远事物的绅士;多了解鸟兽草木之名”,系统地表达了诗歌教学的观点,是儒家对诗歌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总结。
白居易继承并发挥了儒家思想,强调诗歌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如“以诗补时政”、“以歌泄人情”。所以他提出了“文章与时俱进,歌诗与物和谐”的理论。白居易认为,诗歌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诗人:根感悟,妙言,华声,真意”——正是这种诗歌的精髓,决定了它能打动人心,也决定了它能看到国风的盛衰,听到王政的得失,知道人情的悲欢。
白居易把诗歌作为从事政治活动的辅助手段。“卓在翰林,身是谏,月请谏纸。开始之间,有能缓解人的病,弥补人的缺点的,也有觉得很难指的说话的。他们想唱歌,他们想闻一点。这样他们就能收到“说话者无罪”的效果,让统治者“不出家门,知天下”。
自《诗经》开创了“饥者唱食,工者唱物,爱好者唱情”的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以来,历代进步文人在文艺创作中,都主动自觉地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以时政为重,为民求情,为国建言。当前,关注现实,走出一条通向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创造性道路,与时俱进,引领时代,已逐渐成为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教育报,第二版,2019年4月19日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0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