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联合商业画廊
海底捞又是新品牌了!一个叫“樊凡林”,一个叫“秦小仙”。9月20日,两家店在北京开始试营业。
这两个品牌卖什么?海底捞要“折腾”多少新品牌?
海底捞今年很忙!忙着开快餐店!
继北京“涩谷”、四川成都“老排面”、河南郑州“百麸私家面”、陕西Xi“新秦排面馆”曝光后,9月20日,红Meal.com收到内部人士独家消息。海底捞在北京知春路附近新开了两家品牌店“樊凡林”和“秦小仙”
红Meal.com接到消息后,立即去核实基本情况。经企业查找,海底捞的子公司北京十八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申请注册“林”和“秦小贤”两个商标。申请的商标类型包括43类、29类、30类等。基本可以肯定,这两家新店确实是海底捞全新的子品牌。
同时,红参。com还发现,北京十八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仍在申请注册一个名为“林小曼”的商标,据信这是它正在酝酿的另一个新品牌。
然后,红参。网在北京公众评论网站上发现,樊凡林和秦小贤被列为新店,分别被列为快餐和甜点,这与举报人披露的“樊凡林专营快餐和米粉”有所不同。而林小曼没有被列入,应该是因为他的店还没有开业。
由于目前关于这三个品牌的公开信息非常少,红粉。com目前还不清楚具体情况。稍后,我们将在实地考察后继续为您揭示秘密。请注意。
2020海底捞:一边失血一边加速扩张
其实在2020年,海底捞在扩张地盘的过程中一直在频繁搬家,相信很多餐饮人已经很正常了。
8月底,海底捞发布了上半年财报。根据财务报告数据,上半年总收入下降16.5%,至97.6亿元,净亏损9.64亿元。
△巨额亏损近10亿,海底捞2020年上半年财报部分数据
然而,这一巨大的损失并没有阻止海底捞加速扩张领土。
上半年,海底捞在餐饮业集体低迷的背景下,新开了173家门店。世界上的商店总数从去年底的768家增加到935家。平均每1.05天新开一家店。与往年开店数据相比,2018年开店193家,2019年开店302家。今年的开放速度比过去两年都快!
海底捞在加快海底捞品牌开放步伐的同时,继续推进多品牌布局,通过自主创造和收购进行联合进攻,扩大在整个大型餐饮领域的覆盖面,瞄准除火锅以外的其他品类市场。
如上所述,“涩谷”、“老排油面儿”、“百麸私家面”、“秦心面馆”、“樊凡森林”、“秦小仙”、“林小曼”都是海底捞打造的全资子品牌,主要涉及快餐,分布在不同地区和城市。目前大部分还处于单店探索阶段。或许相关的商业模式还在推敲中。目前这些自制品牌还没有开始扩张。
△成都的钓鱼学校有面
海底捞在积极创新品牌的同时,也在“寻找”一些新的品牌,通过并购的方式,拓展在中餐和轻装快餐领域的版图。
9月4日,海底捞宣布最新收购计划。全资子公司四川新派与上海彭海相关人员签订了汉社协议,并有条件同意以人民币1.2亿元收购上海浩海80%的股权。同时,另一家全资子公司海底捞新加波与“豪面”品牌相关人员达成豪面协议,以304万美元收购HN电信控股80%已发行及已发行普通股。
据洪灿说。在北京、上海和杭州,9家以“汉社中国菜”为品牌的中式餐馆的平均价格约为180元。招牌菜有水果烤鸭,葱油鸡等等,整体风格比较突出。海底捞新加坡在纽约拥有两家餐厅,提供清淡的食物、饮料和饮品等。这是一家清淡的快餐店。
△图片来源:汉社中餐官方微
在日益逼近的“中年危机”下,海上捕鱼并不容易
海底捞目前好像发展的很顺利。2020年的市场形势如此糟糕,上半年品牌的流失并没有影响其扩张。
但其实海底捞的“努力”也有困难。
此前,Hongcan.com曾分析海底捞面临两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其上半年巨额亏损的财务报告也证实了一两个。也就是这两个问题迫使海底捞开店、创品牌、收品牌。
第一个问题是海底捞火锅业务的增长已经面临肉眼可见的天花板,成交率下降,单店收入下降,净利率下降。迫切需要开发出另一条可以与火锅竞争维持增长的轨道,即“第二增长曲线”。
长期以来,海底捞的超高流失率一直是超越同行的优势,但近两年来,其流失率持续下降。
根据相关财务报告数据,2019年海底捞平均成交率为4.8倍,为近三年来最低。剔除2019年新店开业的影响,整体流失率从2018年的5.2次/日下降到4.9次/日,一二线城市门店流失率从5.1次/日和5.3次/日分别下降到4.7次/日和4.9次/日。
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餐厅平均营业额由2019年同期的4.8次/日下降至3.3次/日。当然也有疫情因素,但海底捞店在一二线城市增长乏力,整体流失率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流失率下降不仅与海底捞短期内开店数量多有关,还与火锅轨道竞争日益激烈有关。
从门店数量、客户单价、火锅轨道上的市场集中度来看,海底捞单店在空成长期已经触顶,甚至在难以持续提价的情况下有所下降。如果未来的增长靠开店的话,只能通过挤出其他火锅店来实现。
目前很难。很多连锁火锅品牌都有自己的受众,短期内不会被海底捞取代。如果挤不出别人,海底捞只能跳出火锅行业,找第二条增长曲线。多渠道多品类布局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第二个问题是,要想成为真正的行业巨头,海底捞的想象力远远不够。只有努力把价值链从单一品牌的火锅企业扩大到综合餐饮管理服务公司,才能把业务范围扩大到全球,这也需要海底捞不断充实自己。
这两年海底捞走南闯北,向综合餐饮企业迈进,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因为这个考虑。
△海底捞生态链布局图来源:艺鸥。com。
据了解,在纵向上,海底捞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底层材料供应、原材料采购、仓储物流、企业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广告和营销设计等环节。,形成深层次的产业链壁垒。
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业态的布局是其横向拓展策略,具体措施可对应上述打造“十八品牌”、“鱼面带饼”、“樊凡森林”、“收购“汉社中餐”等新品牌。
总的来说,在即将到来的危机下,海上捕鱼并不容易。
标签
事实上,近年来,除了海底捞,许多知名餐饮品牌也在尝试采取多品牌战略。
目前海底捞的“实验”基本都集中在快餐领域,比较落地。“十八瓶”“捞面带派”等几个新品牌在市场上反响不错。未来,这些品牌能否成长为另一批有影响力的餐饮企业,还有待观察。
1.《北京海底捞火锅 海底捞再开两个新品牌,已在北京试营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海底捞火锅 海底捞再开两个新品牌,已在北京试营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2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