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五年,对于刚刚褪去革命团体联盟外衣的国民党来说,是不幸的一年。建立民国的重要领袖黄兴和没有正式入团的蔡锷,一个月内相继去世。宋将带有浓厚帮派色彩的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早在民国前两年就被刺身亡。对于湖南来说,这种损失更大。湖南三巨头都在辛亥革命中英年早逝。从此,为民国的建立做出巨大牺牲的湖南人,不可避免地在民国的政治版图上被边缘化。
源地图
黄、蔡去世后,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程潜将军为先生作诗,为蔡松坡将军作诗。程潜拉着黄兴先生说:“当公众从海外归来时,袁媛会很高兴。忽梁木破,余内捶。”他接过蔡锷的云:“老朋友的棺材挡不住我的眼泪。”
程潜,原名宋云,湖南醴陵县人。1916年,他向两个最好的朋友致敬时,他很难过,但是否有点迷茫和不知所措。这时候袁世凯已经死了,但是民国分南北两个政府。作为旧同盟的一员,程潜当然是忠于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南方政府的。不知他此时会否想到,即使黄、蔡两位朋友成功地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他也不能再作为国民党湖南籍代表站在政治舞台的中央了。
黄兴的追随者,湘军第二梯队
蔡锷、宋、程潜都出生于1882年。黄兴比他们三个大8岁。总的来说,这四个湖南同乡年龄相仿,但就革命资历而言,程潜是个落后的小字辈。这和四个人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不用说,老大哥黄幸子是辛亥革命的双子星座之一。如果说孙是理论创新的精神领袖,那么黄则是理论实践的执行领袖。作为华兴会和同人孟慧的创始人,“无君无民国”不是一个口碑评价。但由于英年早逝,政治遗产无人继承,他在国民党官方历史上长期尊崇孙,轻视黄。宋·,与程潜同岁,1903年与黄兴创办华兴会,一度成为国民党实际领导人。另一位同行蔡锷,跟随梁启超,很早就去日本留学。1904年程潜入日本士官学校时,蔡锷已经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回国,成为清廷大力培养新军的甜蜜点。宋、蔡都占有时间,但在革命征程中,程潜起步较晚,这决定了他不能与黄、蔡、宋比肩,只能成为这些人的追随者和第二梯队。
程潜16岁成名做学问,后赴长沙城南书院求学。1900年进入岳麓书院,被录为全日制学生。这期间拜曹一亭为师,研究阳明学说。——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致实用”说,影响了程潜一生。
作为一名湖南学者,能否在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读书,几乎是判断他与传统儒学关系的一个标准。蔡锷十几岁时,进入新时事学堂追随梁启超。黄兴从长沙城南书院出来后,进入张之洞创办的新书院武昌湘鄂书院,宋从武昌普通中学毕业后赴日求学。在辛亥革命的四大功臣中,程潜学习传统儒家经典的时间最长、时间最长,导致他的革命资历不及黄、宋、蔡。
1901年秋,清廷在湖南长沙设立军事装备学校,为新军培养基层军官。1902年,20岁的程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报考军事装备学校。——此时距离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还有三年。一个作为学者成名,又是岳麓书院的优秀学生的年轻人,要当一个初级军官并不容易。他报告了弃文从武的三个原因:一是中国被列强侵略,有分裂的危险;第二,中国传统的政治腐败、八股和政策理论不能“保家卫国、救死扶伤”;第三,“我对自己一无所知,什么都不会。我既没有真正的知识,也没有真正的能力,我无法与我的烦恼和解。听说有些人自费出国留学,问问题,但我是农民家庭,却没有这样的斧头。还听说政府经常派学生出国留学,我是国家学者,一定不能分配。我反复思考,却不得不放弃文学,报考武备学校,前途一片坦途。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学习,再也不学习,也不应该参加科举考试。我一定会结束我十几年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涯。”
1903年,程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军事装备学校,成为清代新军军官预备役。前一年,1902年,蔡锷回国参加“独立军”起义后逃往日本,考入日本士官学校。1903年11月,从日本归来的黄兴在他30岁生日宴会上与宋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华兴俱乐部。华兴会作为一个湖南起源的革命组织,后来成为同盟会的三大来源之一。
程潜与黄兴、宋、等湖南籍革命老战士有交集,要等到1904年才能考上公费留学生,进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在日本,他受黄兴、宋、等人的影响,第一批入团。程潜1908年毕业,被四川巡抚赵尔勋召入四川新军,任浑成会参谋。
程潜一生敬仰的三位湖南革命家:黄兴、宋、蔡锷
在大转折大变革时期,他们起步比同龄人晚两三年,在清军新军中的地位和在革命阵营中的资历会差很多。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程潜虽然没有错过清末民初的任何重大革命事件,但他始终扮演的是一个重要的配角而不是领导者。
独自参加革命,创建阿香军队
1911年6月,在四川“保路运动”气氛风起云涌之际,程潜接到父亲去世的电报,立即请假回湖南安排丧事。葬礼做饭后,他没有回四川。而是接到了控制朱庆兰的四川驻军十七镇的电报,任命他参加北京永平关操。农历八月十九日,程潜一行乘火车到达张德府时,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这时,住在张德的袁世凯几乎同时得知了这个消息。第二天,程潜到了北京,得知永平对演习的观察已经停止——发生了这么多事,朝廷最重要的是出兵“平叛”。怎么会有空闲时间去操操?
这时,从北京到武汉的铁路已经用来运送士兵了。程潜等人乘船经天津来到上海,于农历九月十八日抵达汉阳赵衷寺的革命军总部。他们遇到了黄星河、革命老爷爷谭人凤、革命军参谋长李书成和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曾吴极,曾被任命为龟山炮兵阵地司令,指挥炮兵炮击北洋军。
辛亥革命胜利后,湖南革命党人焦大丰、陈等响应武昌起义,第一时间向武汉增援的领导人被杀。翰林世家子弟、前清官谭,任湖南巡抚顾问局局长,湖南省政府落入旧官僚士绅之手。程潜对此颇为愤愤不平。他认为“投机者急功近利,有功者尚在底层”,他也是屈尊于谭那种“民中甘草”的性格,但为了湖南的和平,他仍然尽职尽责地担任湖南省军事厅长,协助谭解除武装,稳定湖南政局。
1913年,宋遇刺身亡,关于谁是真正的凶手,众说纷纭。但以孙中山为首的一些国民党人认定,刺杀宋朝的幕后指挥是袁世凯总统。黄兴原本主张在法律层面为宋鲛人讨回公道,但不得不与孙中山保持一致,在军事上与袁世凯对抗。国民党任总督的南方几个省宣布独立,南北再次为“二次革命”大打出手。善于算计的谭颜楷,对袁世凯模棱两可,程潜当时也说谭颜楷是个“德性”。然而被刺杀的宋是湖南人,、、程潜都聚集在长沙。谭不得不同意湖南加入袁的阵营,宣布独立。
命运把他和孙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次革命”是一场仓促的战斗,国民党战败,程潜化妆逃亡上海,后流亡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
流亡日本的革命者之间开始出现矛盾,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出现在孙中山和黄兴之间。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蒋介石的大哥陈挑起的。但我觉得这只是表面原因。孙与黄的矛盾始于孙坚持使用天旗和同盟会成立之日。但为了革命大局,一向豪爽大度的黄兴推崇孙中山,矛盾并没有激化。宋遇刺后,孙中山不顾黄兴等人的意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执意以武力解决问题。大败之后,国民党在华势力被整肃,骨干再次流亡日本。孙中山把“二次革命”的失败归咎于黄兴,并严厉指责他。
当孙和黄不同意时,程潜站在哪一边?我觉得程潜应该是认同黄兴的,不管是家乡情怀还是价值认同。一个例子可以证明,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国革命党,规定“任何人想加入中国革命党,无论他在党内的历史和资历有多长,都必须重写誓言,加上手指模型,以示决心。”承诺书上明确写明“我是孙先生的挂靠人”。程潜没有通过手印认可这种对领导的忠诚,没有加入中国革命党。
袁世凯当皇帝的野心日益暴露后,程潜于1915年11月初从日本偷偷溜回上海,后于1916年1月27日经香港转往越南,抵达昆明。在此之前,蔡锷已返回云南,并与唐等人一起举起了反元保国的大旗。
程潜受国民警卫队委派,经贵州回到湖南老家,来到抗击袁世凯军队的前线。在程潜等人的操作下,新化县陈光斗、邵阳县胡、武冈县谢宝贤、凤凰县、溆浦县舒少良、泾县沈、麻阳县米、枝江县等。掌握了各郡守备部队的,都接受了爱抚。1916年4月28日,程潜经湖南省人民选举,在泾县出任湖南国防军总司令,宣布湖南从此独立,并誓师讨要袁。
1916年底,黄兴、蔡锷相继去世,这是湖南部队在国民党内的转折点,也是程潜个人命运的转折点。程潜在国民党内扛不住“湘军”的大旗,无法与其他派系抗衡。年老体衰的,多才多艺的谭,都没有这种能力。程潜此时的命运只能与孙中山紧密相连。
光荣北伐时期
1920年11月28日,孙中山返回广州,重组民国政府。12月8日,孙中山任命程潜为陆军部次长。程潜来粤上任后,应该说对革命事业和孙中山个人都是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孙中山先生也是倚重程潜的才能。当孙中山与陈炯明发生争执时,他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一边。1923年,程潜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军政大臣,创办了“大本营陆军武校”。程潜也担任过校长。这所军校招收了大批湖南儿童,特别是醴陵儿童,如左权、陈赓、袁忠贤、宋希濂、李默庵、邓文仪等。讲武堂后来与后来成立的黄埔军校合并,这些湖南孩子几乎都成了黄埔军校前几期的学生。——这也是黄埔军校一、二期湖南人特别是醴陵人多的原因。
后来历史学家说,孙中山最初选程潜为黄埔军校校长。程潜当黄埔军校校长,无论从资历还是学历条件来说,都是顺理成章的。但历史并不假设,程潜和蒋介石的命运在这里是分裂的。我们大胆猜一下。孙中山未必真的信任湖南籍老兵程潜。他对湖南人有芥蒂。蒋介石一开始是的弟弟陈。陈死后,成为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对孙中山来说,选择蒋介石可能比选择程潜更有利于控制。
我以为程潜在国民党最后的辉煌是北伐时期。程潜任第六军军长,被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任命为中央军蒋友军总司令。1927年3月24日,他攻占了南京,这对国民党来说,意义最大。这个战役一直沉稳的程潜,两次拒绝蒋介石下令暂缓进攻。蒋介石以南京“敌多”为由,要求程潜等由何指挥、从上海打到丹阳的一起围攻南京。程潜没有把蒋介石的命令当回事。他上前线,攻占南京,获一等奖。
湖南将领似乎对攻克南京有些感触。曾国荃包围南京数年,最担心的是李鸿章的指挥和苏沪淮军作战。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深知自己给了曾国荃面子,使曾国藩第一次成功攻陷南京。
攻克南京,也可以说是程潜个人政治命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仅蒋总司令对程潜独据南京十分不满,连东路军的白崇禧、贺、的李宗仁等将领也对他深恶痛绝。1928年,湘桂联军攻打唐生智,程潜的部队帮助李宗仁打通了桂军与广西老家的通道。5月21日,李宗仁以所谓“盛气凌人,控制湖南政府”为借口,将程潜拘留,并宣布免去程潜本职务。与此同时,程潜第六军迅速分裂,两个师剩下的七个团由第十八师师长张志率领,撤至江西。蒋介石命令、和王围歼之。六军只剩下一个营突围到福建,被卢兴邦收编。至此,由程潜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创建的第六军被淘汰出局。从此,程潜没有了自己的部队。
20年后的选择
蒋介石和广西部联手除掉程潜和第六军。是为了报复程潜垄断南京吗?从此以后,程潜在国民党内确实被边缘化了,虽然他在抗战期间担任过参谋长、第一战区司令、武汉营导演。然而,高功率并不重要。国民党各大派系斗争时,他基本上是个旁观者。他不仅对国民政府的重大决策没有影响,而且对家乡湖南的政治也一无所知。他经常以诗歌和散文自娱,他的诗集《杨福源诗草》的标题可以解释他的心情。
1948年底,国民党政权动乱,国民党中央复活程潜主持湖南军政,希望依靠湘军老将的威望,保卫三湘四河。但是程潜心底是什么感觉呢?他应该对蒋介石总统和代理总统李宗仁没有道德负担。国民党的思想纯度远不如共产党。像程潜这样出身清秀的高级将领,一生大概遵循的是旧儒家的道德而不是什么教义。然后在解放军占领武汉三镇,即将出兵南下的时候,为了保护家乡免受冰鲜之灾,程潜也对来自湖南的共产党领导人产生了一种怀念之情。他与共产党代表李明浩签订了《长沙和约》,1949年8月4日,他与陈明仁领导出版了《湖南和平起义电气化》,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选择。——李明浩为第六军军长时,是程潜的部下。程潜被李宗仁拘留后,李明浩短暂地接替了司令员。
程潜在1949年选择的原因不仅是为了保护家乡免受战争的伤害,也是为了被排除在民国政治舞台之外
第六军,恐怕是宋公一生永远的痛。共产党用六军的袍泽做统战工作,真的是对症下药。
1928年3月24日至4月4日,“两湖善后会议”在长沙召开,程潜任主席。5月4日,“湖南省青香监察厅”成立,程潜也对其进行了监督。此时,程潜还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中央陆军军事学院长沙分院校务委员会主任。5月21日被李宗仁拘留。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程潜第一次全面主持湖南政。其间,程潜登岳麓山,游览了黄兴、蔡锷墓,撰写了岳麓山黄彩五大古墓。这首诗说:
起来扫除秽物,两个男人真的很健康。英气千古,元旦是真的...如何突然感恩,各种人都失去修养。世态炎凉难写。
这时,程潜才46岁,主管一省之政。直到1968年去世,享年86岁,我才想起他漫长的一生伴随着“沉重的忧虑”。在那之前的两年,1966年,他写了一篇七个字的《无题》:
豆糠天生同根,煮豆太无情。豆泪最终会烂在水壶里,烧着的水壶下早就形成灰尘。
已修缮一新的长沙程潜公馆作为湘军最后一棵孤独的树,他对煮豆燃烧的悲剧无能为力,只能发出诗人的哀叹。
1.《松坡将军 程潜:湘军最后一棵寂寞的大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松坡将军 程潜:湘军最后一棵寂寞的大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7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