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中国又称驳壳枪。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 隔年正式生产。 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 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 有全自动功能的, 又称快慢机, 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 在1931年5月量产。 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 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 这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 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 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 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签约, 购买:

“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 连有木匣手把, 每杆连子弹五百粒, 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 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 在天津码头交货。 关税在外。” 这是自来得手枪一词, 在民国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证, 可能是最早见诸于公牍之一例, 而速射型要在将近廿年之后才会出现。

在美国, 因为握把的形状, 一般称之为扫把柄(Broomhandle), 也有由中文翻译而称之为盒子炮(Box Cannon)的。 许多人称速射型为712型, 并说这是毛瑟厂的型号, 事实上这是德国GECO(Gustave Genschow)公司的目录号码, 与毛瑟无关。

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Construktion 96 – 96型), 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 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 与Bolo一样, 也即是有人所谓的警用型。 所谓的Bolo, 来自俄国的布什维克(Bolsheviks, 俄国共产党的前身)党人, 因为3.9吋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

盒子炮的发明

盒子炮在传说中, 是毛瑟厂中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 Friedrich, and Josef Feederle), 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 为什麼会有争议呢? 一是该枪申请专利者是毛瑟, 因此有人以此为毛瑟积极参与的明证。 但是德国的专利法, 允许公司作为代表申请人及专利拥有者, 不像美国, 必须由发明人具名, 再将专利权转移。 不过, 盒子炮在美国申请专利者也是毛瑟本人。

第二个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 驻扎毛瑟厂的美军指挥官, 不知吃错了什麼药, 下令一把火把毛瑟厂的记录给烧了。 从此, 全世界的毛瑟步枪、 毛瑟手枪, 都没了出生证明, 大家只有用猜的。 烧毁的记录中也包括了研发日志等文件, 因此盒子炮到底是谁发明的, 至今仍有争议。

盒子炮在毛瑟厂又称菲德勒手枪, 是该三兄弟与其有极大关系的另一明证。 当时, 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 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使用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 毛瑟深知, 若要成功, 必须要得到一个主要强权的军队合约, 因此他将盒子炮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 1896年式, 希望能取得一个军方合约。 不过事与愿违, 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而盒子炮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 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盒子炮。

盒子炮的生产

中国的盒子炮来源有四种:

一. 中国各兵工厂以机械辅助生产的: 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 虽然仍脱不了手工装配, 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 但整体而言, 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较。 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 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大沽造船所、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重庆武器修理所、 衡阳军械局等。

1.《正宗德国毛瑟驳壳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正宗德国毛瑟驳壳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