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之星》报道,近日,由中宣部组织的长三角城市群“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专题采访小组深入合肥重点园区、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调研采访。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9家中央媒体先后推出“长三角城市群结构调整和模式转变研究银行”专栏,聚焦合肥转型升级。其中央视新闻网7月23日和24日连续两天聚焦合肥。
合肥舞动创新之翼
“通过移动嘴巴,你可以拉起窗帘,打开空,让扬声器播放歌曲,让电视节目换台……”7月20日,人民日报推出“舞动合肥创新之翼”,张文以IFlytek为导向,介绍合肥创新转型。报告称,在龙头企业科大讯飞的带动下,合肥“国家智能语音高科技产业化基地”已占据国内语音市场70%以上的份额,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的产业生态链。
“一个技术创新,一个龙头企业,再一个产业基地,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在合肥遍地开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是合肥蓬勃发展的翅膀。
科技创新铸就“合肥智造”
“全球首条10.5代LCD面板生产线正在建设中;世界首个量子通信城域网建成;国内首款5座前倾设计的A0级电动车,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研发成功……”7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重点报道《合肥,攀登“创新高地”之路》。文章从“科技创新、协同创新、产业创新”等多角度充分肯定了合肥在转型升级中取得的成绩。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安徽省省长李金斌在接受采访时说,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要利用好这个优势,做好创新。目前,合肥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56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七。
美丽合肥的绿色贡献
7月20日,《经济日报》发表《美丽合肥的绿色贡献》。报告称,为了积极整合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目标,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重点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将主导产业定位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安全食品和高科技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目前,巢湖周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第四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120多条河流纳入“河长制”管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巢湖周边3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巢湖地区整体水质由五级提高到四级。
此外,合肥还紧紧围绕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目标。目前,上海和合肥正在积极推进两市合作,并将生态建设作为两市合作的重要内容。
安徽将成为内陆崛起的“标杆”
7月19日,《中国日报》整版刊登专题报道,其中《繁荣的生物技术成为安徽骄傲》一文报道了合肥坂塘生物经济实验区建设世界最大生物制药基地的战略构想和创新举措;《三村一乡企业遍地开花》重点介绍了三瓜公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创业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
7月21日,中国新闻网发布“拥抱长三角安徽将成为内陆崛起标杆”的报道。文章指出,“拥抱长三角”无疑是安徽这个内陆省份近期最大的机遇。安徽8个城市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为安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更高起点提升城镇化质量、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急进”
7月23日和24日,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两天聚焦合肥。23日,《新闻联播》报道《合肥:以“大智慧”引入智慧,吸引“小人物”,时长4分15秒。报告提到,合肥不仅拥有科大讯飞等创新学科和量子通信等金牌,还拥有中科院等820家研发机构。2015年,合肥拥有36个国家级R&D平台和10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正是因为有如此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合肥才有信心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之一。
“新闻网”24日在“合肥凝聚、外化、五指并拢、抱成拳”的报道中指出,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合肥、芜湖、马鞍山组成的合肥都市圈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打造区域增长新引擎的重要任务。事实上,在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合肥等安徽省沿江城市在连横的协调发展中一直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根据规划,到202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将达到2400万左右,GDP总量将占安徽省的一半以上。
1.《安徽崛起 内聚外合 安徽将成内陆崛起“标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安徽崛起 内聚外合 安徽将成内陆崛起“标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9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