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肺炎影响,2020年居民出行消费行为与往年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一些变化可能会对未来市场供求产生深远影响。桐城旅游近日发布了《2020年国内居民旅游消费报告》,对2020年国内居民旅游消费特点进行了盘点。《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前10个月民航和铁路客运恢复速度较快,9月后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5%以上。受国际疫情影响,国际航班数量大幅减少,居民国际旅游需求大幅萎缩,旅游消费开始出现“内循环”模式。疫情期间,非一线城市出行消费强劲增长,客流增长最快的城市基本来自三四线城市,刺激了数字化水平的提高。疫情对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产生了一些影响,如预订提前期缩短、对旅游安全相关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等。

国内交通消费趋势总体稳定,9月和10月复苏明显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报告中的数据,2020年前10个月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的累计客运量约为78.8亿人次,同比增长52.9%。其中,民航1-10月累计客运量约3.31亿人次,同比回升59.7%;1-10月铁路累计客运量约17.81亿人次,同比回升57%;1-10月,高速公路累计营业客运量约56.44亿人次,同比回升51.4%;1-10月,水路运输累计客运量约1.24亿人次,同比回升52.3%。总体而言,民航和铁路客运量恢复较快。

据月度统计,自8月份以来,民航、铁路、公路月度客运量明显呈现加速回升趋势。10月,民航客运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8.3%,铁路客运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5.2%。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10个月,疫情对居民出行消费需求的抑制主要集中在2月份。随着全国各地恢复工作和生产,3月份刚性出行需求逐渐释放,市场复苏开始缓慢。我国疫情基本控制后,整体旅游消费在5月份出现小高潮,来自旅游度假市场的贡献显著增加,在夏季进一步释放。为期8天的国庆黄金周假期对国内居民的旅游消费有非常明显的刺激作用。9月和10月,民航和铁路客运量恢复到2019年同期85%以上,比暑假直接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

旅游消费开启了“内循环”模式,国际旅游需求全面萎缩

《报告》称,在严格的“防外进口”政策下,国际航班大幅减少。同时,在民航局“熔断”措施的影响下,国际航班有限供应存在不确定性。随着跨境旅游需求的萎缩和供应的急剧减少,国内居民的旅游消费开始了一种“内部循环”模式。

《报告》引用了第三方的统计数据。2020年1-11月,mainland China民航航线客运量占95.8%,明显高于2019年的79.2%,而国际航线客运量仅占3.7%,明显低于2019年的17.6%。港澳台航线客运量也从2019年的3.2%下降到2020年。

非一线城市的旅游消费增长强劲

疫情期间,非一线城市旅游消费强劲增长。根据《报告》中来自同程的住宿大数据,2020年前11个月各大城市住宿设施客流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为:广州、成都、深圳、上海、重庆、北京、Xi、杭州、长沙、东莞,基本都是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住宿设施客流增长最快的前十位城市分别是黔西南的昭通、毕节、周口、德宏州、临汾、铜仁、天水、赣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云南曲靖,均来自三四线城市。

此外,《报告》来自同行程地面交通数据,显示疫情期间道路客流量增长最快的城市基本来自四线以下城市,主要包括河北邢台、陕西铜川、吉林延边、海南定安、海南澄迈、陕西宝鸡、海南儋州、楚雄州、丹东等。疫情期间,在非接触式服务刚性需求的带动下,低线城市的旅行社基础设施数字化、在线化水平大幅提升,刺激了需求的释放。spacer.gif

疫情期间,桐城旅游积极参与非一线城市旅游设施数字化改造,在三四线城市和部分县城部署了一批数字化终端设备,对拉动当地旅游消费起到了一定作用。

低票价刺激民航出行需求,热点城市需求恢复强劲

根据《报告》中的同程大客票数据,2020年国内机票平均票价比2019年便宜20%左右,大量国内航线出现同程比高铁二等座便宜的情况。从地区来看,成渝、深、Xi、贵、沪等热点城市的出入境航班和客流量整体恢复趋势非常强劲。但冬季疫情的零星爆发对部分城市机场客流恢复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对整体恢复趋势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尤其是年末出行消费的拉动带来了更好的市场预期。

除了价格因素之外,疫情引发的人们对出行安全的关注也是拉动民航出行需求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出行方式相比,民航客运的出行时间较短,人流密度相对较低,消费者感觉更安全,从而主动提升消费。

预订提前期大大缩短,安全关注度提高,疫情对旅游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报告中的数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

首先,旅行预订的提前时间大大缩短,与2019年相比,出发前三天内预订的比例明显增加。以机票为例,2020年出发前三天内下单比例为61.5%,明显高于2019年的54.8%。同时,提前8天以上下单比例从2019年的25.5%下降到2020年的19.7%。

其次,居民更注重出行安全。根据报告中来自同一旅程的大机票数据,民航旅客在疫情期间购买相关保险的比例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也高于2020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

尽可能避免使用地面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人群接触是乘客对安全旅行需求的另一个方面。根据报告中来自同一旅程的大机票数据,2020年前11个月使用接送服务的机票用户比例和贵宾厅服务比例均高于2019年同期。其中,机场每月使用贵宾休息室服务的比例较2019年同期平均增长90%以上,使用班车服务的比例也同比增长100%以上。

除了交通,住宿消费行为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报告中来自同程住宿的大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酒店用户当日下单比例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提前8天以上下单比例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以上。在需求结构上,连锁品牌酒店的比例有所增加,分散住宿和大床房的需求比例有所增加。

家庭出行比例明显下降,中老年人长途出行需求下降

报告称,疫情对2020年的旅游消费者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疫情期间,出于安全考虑,中老年人跨省长途出行需求明显下降。另外,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都建议在校学生尽量减少跨省出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家庭出行需求。

根据报告中同一旅程的大机票数据,2020年1月至11月,65岁以上的机票用户比例较2019年同期下降36.7%,而18-23岁的年轻用户比例上升42.7%。2020年,机票用户年龄结构变化呈现两端下降中间上升的趋势。

根据报告中的同程住宿大数据,2020年国内家庭中父母子女出行比例为17.2%,比2019年低6.3个百分点,而单独出行比例同比增长8.7个百分点。疫情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报告》对2021年行业复苏态势持乐观态度,认为2021年国内旅游市场将保持高确定性的稳定复苏态势,尤其是五一、暑假、国庆黄金周等重要节点的旅游需求将有较强的增长概率。

作者:南方记者许巍

1.《客流量 2020全国主要城市住宿设施入住客流量排名,广州排第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客流量 2020全国主要城市住宿设施入住客流量排名,广州排第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2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