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是一个非常个人化和艰难的决定,对她来说是一种治愈和自我救赎。原谅和反对家暴从来都不是矛盾的。

图片来自微博。

文本|刘树军

最近李阳的前妻金发了一篇长文,说她会一直爱着自己的丈夫,说家暴是错误的,不能容忍的,但两者同时存在,并不矛盾。

在于亚被家暴、江再次被控家暴的节点上,我却矢口否认,金的原谅显然像一颗巨大的炸弹,迅速引爆网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嘲讽声此起彼伏。

但是,很多人在骂受害者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同时,也不要忘记,2012年还没有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的判断还是极其困难的。当时,金通过尽最大努力维护自己的权利,最终赢得了与李阳的诉讼。此案也是2013年《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北京首例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被当时众多媒体称为“中国标志性反家庭暴力案件”。

离婚后的几年里,金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推动反家庭暴力立法的进程中:她以女儿的名义成立了一家公司,并开展家庭教育和培训,帮助中国女性更好地保护自己。作为女权主义者,这些年来,她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捍卫自己的权利,唤醒更多的女性。

但在目前的微博舆论领域,她显然不够“女权”。不够革命,她不仅要被踢出队伍,还要被拉出来鞭打。如果按照“U能U起来”的逻辑,实际上有多少人有资格站出来骂她?

图片来自微博@林华的妈妈

在金与李阳办理离婚案时,当时网络上的声音更像是“家丑不可外扬”,“家暴只是夫妻关起门来打一架”。

如果把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家暴只有0和N次”这句话用在当时,可能是极其有价值的——可以鼓励女性不要在不值得的婚姻中咽下自己的声音,而要及时止损,鼓起勇气“放弃生命”。

但是现在,当网友用这个大骂金的时候,这句话就变味了。这位女性在困境中选择寻求公众和法律的帮助,并在晚年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做出了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她做出违背公众意愿的决定后,公众就被赋予了伤害她的权利,也不意味着她的努力会被抹去。

不得不说,当前舆论领域有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那就是“谁更有反抗精神,谁就值得提倡”。在这种环境下,一端的“一记耳光”和另一端的“我原谅我的丈夫”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少有人愿意理解这种“原谅”背后的声音。

但正如金所说,“宽恕”是一个非常个人化和艰难的决定,对她来说是一种疗愈和自我救赎。原谅和反对家暴从来不矛盾。任何头上没有“家庭”二字的暴力行为都有违法嫌疑。但是,我们不能把受害者包起来,要求他们一生都带着对施暴者的反抗和仇恨生活下去。

无论如何,相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判断,我们需要尊重一个成年人经过深思熟虑后,由自己的意志做出的决定。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法律层面和社会环境上给女性更多的勇气,让她们放心离开,而不是抓住每一个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受害者。

刘树军

1.《丽娜华 别骂李阳前妻了,她是家暴受害者而非助拳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丽娜华 别骂李阳前妻了,她是家暴受害者而非助拳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8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