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润梦,翁放

文章来源:云锋金融微信公众号(majikwealth)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婕 《虞美人·听雨》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婕 《虞美人·听雨》

“在我准备离开董事会之际,” 房内主人敲击键盘的声音没有丝毫停顿,“我很欣慰的是,金融体系比十年前强大得多,能够更好地抵御未来的不稳定局面,并继续支持美国家庭和企业的经济抱负……”

2017年11月20日,珍妮特·耶伦敲下最后一个字符,释然地靠坐在椅背上。看着电脑屏保上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家中花园的照片,她轻轻笑了一下,按下了发送的按钮。这份辞职信,将很快出现在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邮箱里。

第二天,感恩节前,淅淅沥沥的雨中,纽约西四街头上的行人不是很多。

这天耶伦要参加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In Conversation with Lord Mervyn King”讨论活动。

就在活动开始几个小时之前,她发表声明,宣布将会在继任者宣誓就职之后,马上离开美联储。

但在活动上,她的眼中,看不出任何波澜。

耶伦参加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活动

她用特有的淡淡的语调跟Mervyn King勋爵叙说着作为美联储主席的个中体会:

“成为经济政策制定者的时候,我们大多已经对于经济政策有着自己明确的观点,但是作为美联储主席,作为一个政策制定者,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需要保持一个开明的心态(open-minded),不要去假设历史将会重演。

客观地看待,去分析,去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去想事情“应该”怎么发生。”

美国时间2018年2月5日,鲍威尔宣布就任美联储主席。属于耶伦的时代,结束了。

沟通,她温和又强硬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伦的宏观经济学是最受欢迎的课之一。

课堂上,她跟大家开玩笑:“你可能会以为美联储食堂应当精心布置,例如有餐垫、服务或是香氛,但事实上,只是一些罐头水果和干酪,并且还装在塑料盘子上。”说完,这位银发女士还会俏皮地眨眨眼睛。

2016年4月,在非盈利组织International House组织的一场公开论坛上,她细致询问每个大学生的专业、职业规划、最关心的经济话题、最困扰的问题。

曾是耶伦房东的剑桥大学教授帕萨·达斯古普塔爵士说过:“如果我们做邻居的话,我多半会跟她讨论我生活中的一些烦心事。”

但她远远不只是一个温和善良的老太太。

时间回转到两年前,2014年4月的一个早晨,华尔街上最有权势的各大金融机构代表聚集在纽约时代广场一间酒店里,聆听这个小个子女人在主席台上发表演讲。

随着“我们的经济目标达成,将需要实际利率保持低位一段时间”的话音刚落,美股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反弹。

这几乎成为耶伦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和市场互动的缩影。

她一开口,全世界都会聆听。

拥有这样的影响力意味着偌大的权力,但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曾经的“美元总统”格林斯潘习惯利用出人意料的行动引导市场,不与市场进行太多的沟通是他的“骄傲和坚持”。

伯南克时代开始注重增加美联储的透明度,对外的表达也更为清晰。

而耶伦将这一点发扬光大,更加注重与市场的沟通,而她本人也拥有非比寻常的沟通技巧。

童年在布鲁克林工薪阶层社区度过的耶伦,曾领略过生活的不易和在大萧条大潮中个体的无奈。年纪轻轻的她,经常瞅着码头和工厂的工人生病却不能支付诊费的窘境,这让她理解了失业对于普通人会造成什么影响——那不仅仅是对个人,更是对家庭的毁灭性打击。

大萧条的景象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之中,几年之后,在布朗大学经济学课堂上,当她了解到有些公共政策本可以减轻大萧条中人们的痛苦,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并未推出时,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从此之后,她的研究一直与失业、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进入美联储后,耶伦依然关注着社会中的普通个体。在芝加哥的一场关于社区复兴的活动中,她坚定地说道:

“虽然我们的工作需要通过金融市场实现,但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普通百姓,而不是华尔街。”

她认为,自己所在的美联储有责任去和公众、和国会沟通,去解释清楚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以及背后逻辑,而不是故作玄虚,和市场玩捉迷藏的游戏。因为货币政策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沟通也能让政策本身更加有效——

有的时候,只要稍微改变一点市场参与者和公众对于未来的预期,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而相反,如果美联储没有倾听市场的声音,则可能出现政策失误。例如油价上升暂时地推高通胀水平,如果联储只看到数据而没有关注背后的原因,进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那将会是一个糟糕的决定。

耶伦也十分重视美联储与其他机构的沟通,这一点与她的前任伯南克一脉相承。

在美联储附近的咖啡店中,经常会出现耶伦和财政部长们吃早餐的身影。她还会和Gary Cohn(现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午餐,与白宫的经济顾问们喝下午茶。

形式是轻松的,但讨论的内容却并不轻松——如何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控制政策节奏永远是他们话题的中心。

耶伦的小身躯里仿佛有着用不完的能量。从美联储研究者、地方联储主席直到晋升为联储副主席,她总是不断地在敦促机构内部采用更加透明、有效的沟通机制。

她推崇缓慢加息,在联储内部当然会有反对的声音,但她总能以温和的语调和逻辑说服反对者。但这并不代表她惧怕与他人发生冲突,在需要的情况下,她也会发脾气。

自任美联储主席以来,2015年12月,加息0.25%;2017年1月和3月,分别调高操作利率10个基点;2017年12月,再次加息。无论外界有何非议,美联储加息始终遵循着自己的节奏,由于经过反复的论证,她对于颁布的政策充满信心。

事实证明,这次加息周期的每次行动都没有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长期利率的走势也十分温和。这足以说明在耶伦的带领下,美联储和市场的沟通是多么的有效。

临危受命,是鸽派?

“你永远不可能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做到确有把握,你所能做到的就是用你的勇气和力量去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

——梵高传

“你永远不可能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做到确有把握,你所能做到的就是用你的勇气和力量去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

——梵高传

2014年2月3日,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迎着众人揣测的目光,这位银发女士在美联储理事Daniel Tarullo带领下,不紧不慢地走进她将工作的办公室。

在几位理事的见证下,她完成了美联储主席的宣誓。整个宣誓简朴而务实,前后不超过一个小时。她随即投入到了一天的工作中,专注准备给参议院和众议院的银行金融委员会进行的一场关于货币经济政策的听证会。

作为伯南克的接班人,耶伦可能并不是奥巴马心目中理想的美联储主席继任者,她的名声也远没有当时的另一个潜在候选人——前任财长劳伦斯·萨默斯来的大。

那为什么是她,最终坐上了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央行掌门人的位置呢?

“救市英雄”伯南克留给耶伦的并不是一个好收拾的摊子,初来乍到,她就面临着如何将史无前例的的“货币政策实验”平稳收尾的难题。

在2008年的极端情况下,伯南克力挽狂澜,连续推出多轮量化宽松,终于没有让金融危机变成长时间的经济萧条。但他在开直升机撒钱后留下了近4.5万亿美元的巨大资产负债表,接着便“解甲归田”重回学术界。

这个摊子有多难收拾?2013年的夏天,即将离任的伯南克只是隐晦的表达了逐渐削减购债规模的意思,就吓懵了整个市场。投资人疯狂抛售债券,资金快速抽离新兴市场,一时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二次恐慌。

面对决策机构内部的意见分歧以及市场的担忧,耶伦一旦踏错步伐,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在美联储任职之前,耶伦曾是一个优秀的学者。1980年起,耶伦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曾两次荣获柏克莱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的杰出教学奖。她也曾于伦敦经济学院与哈佛大学执教。师从凯恩斯学派托宾的她深谙市场的力量,有着很高的经济预测精准度。

1994年开始,她离开高校,开始了政界的职业生涯,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委员会主席、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委员到美联储副主席,一路披荆斩棘。

她习惯看数据说话,关注经济模型,喜欢用海量数据、图标和表格来表达观点,是业内知名的“数据狂人”。

核心通胀率是她判断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每次加息之前,她都会在电脑前密切地关注数据。她还格外关注劳动力市场,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数据依据。

从领导风格上来说,她与前任们也大不相同。格林斯潘在会议讨论时强调发言要严格按照流程和委员会名单,而且最终决策一定是由自己拍板;伯南克则鼓励举手发言、交换意见,显得更为民主;到了耶伦这里,往往亲切的就像一阵清风,谈笑间不动声色地就中和了各方意见。

2017年10月份,美联储开始准备缩减资产负债表。这个看似简单的“开始”步骤,却在美联储内部足足讨论了一年的时间:如何开始缩表、如何向公众解释、如何利用剩余资产、如何减少缩表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充分的准备加上良好的沟通,美联储的缩表行为并没有对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到了这时,市场终于理解了耶伦为什么可以坐上美联储掌门人的宝座——她的耐心,她的专业,她与市场恰如其分的沟通,都是全球市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收到的最佳礼物。

她,一个强大的女人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记住的。”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记住的。”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曾批评耶伦,说她领导下的美联储让利率保持低位,这样做是在帮民主党的忙,并表示自己上任后会立刻把她换掉。

“当前的低利率正扭曲资产市场、鼓吹泡沫,终将让通胀膨胀。美联储的做法不但眼前毫无益处,长远也制造伤害”,摩根大通的全球策略师得知美联储在2016年9月宣布不加息后激动的表示。

“我不确定我们能否让美联储再次伟大起来,但我们可以让它比以前更好,耶伦不是她自己的好接班人。”2017年10月,俄亥俄州共和党众议员Warren Davidson号召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议员们在呼吁信上签名反对耶伦连任。

2017年11月20日,耶伦辞职。

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提名的新任主席鲍威尔获得国会批准。

2017年12月14日,耶伦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

她成为近四十年来在位时间最短的美联储主席。

她没有伯南克或者格林斯潘一样的“明星光环”,也不曾进行过伯南克式惊天地泣鬼神的政策操作,但是她上台后一手探索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一手保持了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失业率也下降到了近17年来的最低点。

事实上,让她出彩的正是 “平稳”二字。平稳地带领美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心平气和地与反对者讨论政策,温柔地关心社会个体以及失业问题,慈和地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她避免了市场对利率正常化的巨大恐慌,也并未发生恶性通胀和美元崩溃,她对金融监管的执着让金融系统更加稳定,在给金融市场注入韧性的同时也让市场参与人士更具信心。可以说,短短的一届任期内,她交出了作为美联储主席能实现的最优答卷。

“除了A,我想不出她的任期可以有别的评分。她提供了延续性、稳定而且清晰的领导,没有政治偏向,而且非常有效率。在她任职期间,经济持续扩张、通胀水平稳定、美元走势相对平稳、而且达到充分就业。”

——全球市场咨询集团高级市场策略师肯尼(Peter Kenny)

“除了A,我想不出她的任期可以有别的评分。她提供了延续性、稳定而且清晰的领导,没有政治偏向,而且非常有效率。在她任职期间,经济持续扩张、通胀水平稳定、美元走势相对平稳、而且达到充分就业。”

——全球市场咨询集团高级市场策略师肯尼(Peter Kenny)

作为美联储百年历史上唯一的女掌门人,耶伦走上由男性主导的政坛巅峰谈何容易。

美国经济学本科学生只有30%是女生,美联储中女性委员的比例也只有30%。从专心学术到在政界平步青云,耶伦必须加倍努力,才能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

就像电影一样,也许事情有点遗憾才会更让人回味无穷。耶伦的存在给予了经济界的职业女性以信心,但也凸显了现实的苍凉。

《大空头》的作者、美国知名金融学者Michael Lewis曾当面调侃另一位登顶金融权力圈的女性领袖、IMF总裁拉加德称,“每当看到女性被委以金融要职,便有一种感觉——她之所以能上任只是因为,如果事情出了错,她需承担责任。”

而拉加德的回应同样巧妙,“当事情变糟时,女性介入,使形势恢复到稳定,或更好的状态。然后,男人们又莫名其妙地杀回来。”

似乎是在映证拉加德的这番话一般,在美国经济开始强劲扩张,货币政策正常化稳步进行之后,耶伦选择了“裸辞”,将接力棒传给了鲍威尔。

因为“她是一个强大的女人”,耶伦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也是由于同一个原因,她告别了这个权力的巅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免责声明:

本文由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于本平台,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涉及风险。

1.《别了,耶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别了,耶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