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未从19岁女孩跳楼自杀的事件中缓过神来,几日前令人震惊的申城小学生被砍杀的惨剧又让人们再一次深深陷入悲怆之中。还有此前出现的青少年意外猝死的新闻,以及幼儿园虐童案件,我们不得不反思,“让孩子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否是已经成为了一句空谈?

除去各种不可抗力因素,孩子的健康快乐应建立在生命教育的起点之上,生命教育不是紧急关头时的临阵磨枪和悲剧发生后的研讨与演习,生命教育不应被边缘化、功利化、形式化,而应渗透到学习生活中去。

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灵、智能、人际关系、性格和品格的发展,面对挫折的能力,还有对社会负责任的意识。

那快乐是什么呢?现在让孩子“快乐成长”已经成为一个用来批评教育现状的口号了,但是我们对快乐的定义和如何达到快乐的途径还没有达成一致。

如何保护孩子在学校的安全?父母无法24小时保护孩子,除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让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也非常重要。

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孩子是一份宝贵的、未开的礼物,而不是给我们带来头痛和困惑的“问题”。要是我们天天带着兴奋的心态要来打开这份礼物,享受这份礼物,他们将会在我们的接纳与欣赏里成长。这样的孩子就会有弹性地面对挫折,而且跌倒时能够迅速爬起振作,重新开始,因为他拥有建立在父母赞赏的眼光里成长的自信。要是我们天天怀着焦虑和担忧的心态来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孩子将会在我们的否认和批评中成长。这样长大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好像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在自我否定和消极心态中成长,过度完美主义,不愿意冒险,也很难承认错误或乐意承担责任。

孩子是一本父母和教育者需要学会读懂的、独一无二的书,而不是一张按照我们自己的心意而画的白纸,更不是一个可以按照某个公式来批量生产的机器。成长的环境能够塑造一个孩子对人生的反应。用积极的心态来培育孩子能够造就一个快乐的童年和积极的人生,而消极的心态和批评的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内心缺乏阳光,重建自信和自我肯定将会是他一生的难题。家长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是跟着成绩或行为而改变的。

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

美好的婚姻关系才是家庭的主要关系,而不是亲子关系。

孩子需要成长在一个父母相爱的环境里来培养安全感,父母的快乐需要被配偶而不是孩子来满足,孩子无法为父母的快乐而承担责任。父母要是为了孩子的成就而牺牲一切包括婚姻关系,只会成为孩子的心理重担。家长的婚姻是孩子未来婚姻的教室,也是孩子培养情商的主要模式。美好的婚姻是家长能够给予孩子一个幸福未来的最好的礼物,比名校文凭或事业的成就要重要。

快乐不是目标,而是副产品

要是孩子的快乐成为家长养育孩子的主要目标,孩子会成为一个自私的、不会为别人考虑的暴君。一个孩子从小就需要学会延迟满足,控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别人的需要。他也需要家长允许他经过失败而成长,而不是禁止他失败,恐惧他失败,因为失败是人生里一定会发生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好工具。当孩子认为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就不会被挫折打败,因为灰心而放弃,而是学会迎接冒险、创新、思考,还有从失败中学习和反思。孩子们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休息和发呆,让他发挥内心的想象力。

最重要的是,无论孩子的智商和能力的高低,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长的管教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责任感,而这种良好的品格和责任感最终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到处受人欢迎的孩子。当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跟随着孩子了。相反的,当一个孩子认为周围的人都必须马上满足自己所有的需要,他的自私将会让周围的人对他产生反感,最终会带来孤单和痛苦。一个快乐的童年最重要的成份就是家长的陪伴,而不是物质的充裕。

孩子的安全不只是简单的叮嘱

针对反复出现的虐童时间,家长可根据以下方法保护幼儿园孩子的安全。

1、关注老师和孩子的互动情况,特别是在孩子吵闹的时候,看老师如何解决冲突,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技巧安抚孩子。通过这些观察,你会对老师的优劣,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2、多跟孩子沟通,了解他每天在幼儿园的情况。当孩子突然大哭,不愿意上幼儿园时,家长要注意了。不要觉得孩子在耍小性子,粗暴地批评他,而是要问清楚:到底是不舒服、闹情绪,还是幼儿园发生了什么,让他害怕。

3、在平时,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信任你,跟孩子保持亲密、支持的关系。让孩子知道:发生任何事情,爸爸妈妈都会站在你身后。有些父母管教孩子时,会用“再不听话我就打电话叫老师”这样的威慑语言。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认为父母和老师是一伙的,当在学校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也会因为怕家长责备而不敢开口。

此外,让孩子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培养孩子的“警觉力”。一个保持警觉的孩子,知道安全的环境、正常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也就知道哪些环境、哪些人的行为是不正常的。对孩子安全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不跟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而在于教他们对环境中可疑的陌生人、熟人的可疑行为保持警觉,这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

别让孩子成为折翼的天使

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首先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心理专家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

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父母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的倾向,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是”,就有点儿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的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

沉默就是一个态度,如果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的沉默是对抗,就恼羞成怒,那是父母的问题。父母需要马上得到结果,代表了一种不太成熟的心理,比如他们自认为特别权威,不应该被冒犯。

若想我们的孩子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首先自己就要学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以至于孩子可以得到人生中最好老师的庇护与引导,同时让孩子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直到他们的心志成熟,可以自由翱翔。

家长们,我们需要做的实在太多了。不要抱怨体系的不足,不要过度忧虑人生的无常,赶快改变自己,勇敢地正视困难与未知,让自己成长为孩子愿意效仿的英雄吧!

1.《“你不用优秀,你只要健康快乐”,那我们来看看啥叫健康快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你不用优秀,你只要健康快乐”,那我们来看看啥叫健康快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