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广大影音发烧友对提升视听效果的关注面不再局限于设备均衡、电源处理、线材搭配和摆位避震,逐渐关注到空间声学对声音的叠加染色。
关于听音室、视听室混响时间的话题,一直是发烧友玩家圈争执话题,基本统计大概有如下三种:
1.空间混响最佳0.2-0.4秒?
2.Hi-Fi空间混响要长,0.6秒以上为佳?
3.空间不要混响时间,直接搞成全消声室或半消声室?
以往的文章来说,一般都会先从混响公式说起,一来就枯燥和老套,同时陷入了教条主义。今天我们换个思路来分析——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们先从唱片工业和电影工业这个源头来阐述我们Hi-Fi和AV的正确打开的姿势,个人认为这是比较正确的。
我们先从以下几点关于唱片和电影工业来作客观透析:
1.全世界来说,中国的GYJ26-86、美国THX和HAA认证培训取自PMI、然后还有国际电联ITU-R BS.1116-1等标准都有准确的界定:录播室必须具备一定量的混响时间,并且这个混响时间一定是与空间容积挂钩,并随容积一起增减。
2.录音师在编辑唱片或电影音频文件时,是在这个符合各国混响时间标准的录播室里通过监听音箱作电声回放,声波一直叠加此空间的声学混响声学特性的情况下,通过人肉耳和结合仪器,加上经验来编辑修饰制作唱片母带和大片音效。
并不是像音箱厂或科研机构的半消声室(中高频无混响时间)或全消声室(容积很大,6面全吸声,模拟大自然中的无反射自由声场)里来做测量测试或科研。
3.录制原文件,AV不用多说,必然全是来源于现实(例如爆炸、碰撞、金属、挥舞等各种真实音效)但夸张于现实(拳拳到肉,现实中可不会打得那么震颤)。
然后重点说一下Hi-Fi交响乐录制,先说一下Hi-Fi交响乐几种录音方式:同期两轨录音、分期多轨录音、同期多轨录音。
上面我们简述了唱片和电业工业音频的制作,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讨论一下该以什么样的正确姿势去“解锁”再现这些优美的作品。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录音师在制作唱片时:
1、是通过监听音箱回放,人肉耳朵加上仪器辅助
2、空间不是消声室,而是按各种标准体系具备一定混响时间,所有声音都是叠加此空间声学特性的。
那我们是否应该尽可能的去贴近还原录音师的情境?本底噪音要低够安静?空间扩散均匀频响平直?空间混响时间达到此容积的最佳?
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我们先还是以最关键的混响时间来作些分析,都知道THX建议片视听室的混响时间大概是0.3秒
THX作为视听室一个比较科普级的全球规范教材,其实对混响时间是比较宽泛的一个界定,而THX的教材中关于声学的部分却是引于用更为高级和苛刻的美国PMI录播室设计标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PMI更为苛刻的标准,PMI以空间的容积提出的更精细的混响时间要求来计算每个空间的混响时间,每个空间不同,混响时间的范围和最佳混响时间亦当不同。而不是一刀切。以一个220立方容积的空间为例:建议混响时间为0.33到0.45秒,最佳混响时间0.39秒
此空间投入使用状态时的清华大学国际互认资质检测报告:整个空间4个点抽测,所有点,所有频段混响时间为0.33秒到0.43秒之间,达到0.38秒正负50毫秒。
为什么说这是符合科学的严格混响时间计算办法呢?
我要再举一些例子,例如有些10平以内的小小视听室,刚做完硬装处理完墙面吊顶时的混响时间就在1秒以下,如果放一个3人位布沙发、5-6平地毯,一个帘幕,那混响时间一般都在0.4秒以下了,如果要按一些玩家的说法,混响时间0.6秒,那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的,裸奔进去也不行的。
刚说了10平小小空间,接下来来个大的,四川省电视台30000立方演播厅。
实测国际6个倍频125-4KHZ混响时间0.73秒到0.92秒,如果作声学逆推算,6个面都是至少吸声系数在0.6以上的强吸收。即便如此强的吸收,混响时间依然可观。但是实际上的主观体验就和在混响时间0.3秒左右小房间相当,如果有朋友去过电视台的录播大庭就会明白。
最后,希望本文对广大影音爱好者系统的认识空间混响时间有所帮助。
1.《知识丨解读视听空间的最佳混响时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知识丨解读视听空间的最佳混响时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