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书的作者是路遥,看《人生》这本书的此时我已工作一年多,这本书让我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思考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在阅读过程中,头脑始终浮现着苏轼诗中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三天内我将《人生》看了两遍,因为阅读第一遍下来,我实在没看明白,为什么马云会说《人生》这本书在他十八岁时开始改变他的人生,因而我再次阅读。神奇其一在于看第二遍后的感触却与第一遍时异常不同;神奇其二,看完《人生》能够让我迁思回虑,回味无穷。只能说这本书写得太好了。   《人生》讲述高加林的曲折人生,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安排进本村当代课老师,三年的代课让他心满意足,可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他原本安稳的生活,被迫从代课中撤下来,之后加林一蹶不振,无法接受成为一名农民的事实,但是先后进城卖白馒头和掏粪的经历,使他渐渐接受自己是一名农民的事实。最重要的是他和“村花”巧珍恋爱了,成了全村聚焦点,他沉浸在甜蜜的恋情当中。当农民干农活的日子并没有很长,加林的叔叔玉智从部队分配回老家县城担任劳动局局长,马占胜溜须拍马将加林安排进县城新闻报道社工作,加林成为一名“记者”。进入县城工作后加上身份的转变,他被生活蒙蔽了内心与丢失了为人最基本的良心,他抛弃了巧珍,妄图跟随高中同学黄亚萍举家迁去南京工作,飞往他向往的大城市生活,可惜好景还未来临,张克南妈妈的告发,加林再一次失去工作,被迫回到生产队当农民,面对这样的噩耗,此时的他心里多了几分的淡定,然后沉静理智地处理与黄亚萍的关系,面对克南的愧疚与道歉,他淡然处之,他唯独放不下的是巧珍,因为巧珍已经嫁给了马栓,然而他后悔莫及。当他心觉无脸、心怀羞愧地回到村里时,意料之外的事情,村民并没讥讽他,也没做出落井下石的举动,而是加以开导鼓励,语言的温度瞬间温暖感动了加林。   此书很多情节和语言赋有规导意义,德顺老汉对加林说过,“归根结底,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啊!一点土也没有了,轻飘飘的,不知你上天呀还是入地呀!”实则告诉我们做人最根本的是要厚道,守本分,不可忘乎所以,德顺老汉还说过,“人常说,浮得高,跌得重!不管你到了什么时候,咱为人的老根本不能丢啊……”也是同样道理。这样规导的话不在少数。 同时这本书最常用的是比喻写法,并且用得特别妙,将人物心理活动、神情表现得贴切妥当,神采奕然。   规导意义也好,比喻手法也罢,我觉得都是非常好的地方,也正有规导的语言,让我们有所思,也是因为有大量比喻手法,让文字更加栩栩如生,更有温度,更有画面感。加林经历两次“失职”的打击,显然第二次他的心态与第一次截然不同,为什么第二次的打击比第一次来得更大,可他却能淡定面对了?我想人都有一个心里预期和承受阈限,当你经历过一次打击过后,心里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以后的打击却也不觉得那么难以承受了。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却一直联想到苏轼,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面对人生起伏时的乐观豁达心态。看到高加林的起伏人生,不禁感慨人生百态社会万象,起伏的人生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但心态却在我们掌控之中。 高加林第二次被“贬”成农民在回高家村的路上,父老乡亲们没有恶语相向,只有鼓励安慰相加,经德顺爷爷一番话后,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故事就这样收尾了,却让人无限想象着高加林以后的人生。 我做了一番猜测和一个结局。书中多次出现高家村高明楼书记强调看好加林,并且认定他为潜力股。我想经历波折后的高加林,也答应过德顺爷爷他会重新好好开始生活,自此,作为农村年轻骨干,他也将带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踏踏实实成为一名农民,为高家村发展努力奋斗,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开辟出了一条他的人生道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就像走在人生这趟艰难的旅程中,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不应为那些伤心的过往停滞不前,人生道路漫长,要相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你的人生不可能一塌糊涂到底,也不可能永远糟糕透顶,必定有一片属于你发挥的天地。要有苏轼那样“一蓑烟雨任平生”泰然处之的心态,在面对失意,来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人生如逆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读《人生》有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生如逆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读《人生》有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90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