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汕头水灾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多少人夜不能寐,家不能归,又涌现出了多少民间志愿力量!或感人、或悲痛、或振奋的故事在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重复上演着,一如五年之前。作者是汕头大学学生,曾亲历2013年的汕头水灾,五年回首,昔时场景历历在目。

随着全国对汕头水灾关注的提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失真、滞后等现象,影响了救援的进展和效率。由于对灾民的境况、救灾的全过程、汕头的人文地理缺乏更深的了解,许多网友的热心之举往往成了无用功。

作者选择回到冷清的旧纸堆里,翻阅汕头市志、年鉴和当年相关媒体报道,尝试重现2013汕头水灾的脉络和面貌,力求客观多维,展现出灾难面前民众、志愿者、政府等多方姿态,为现在的救灾提供参照。经验便是财富,希望不同的读者能在援助方式、临灾心态、舆论导向、民间自救与政府配合等方面有所收获。

由于时间紧张及本人才力有限,文中多有不足,恳请读者指正。希望老天赐福给每一个善良的人,也赐福给我千里之外的家乡。

五年前,潮人能够齐心协力、共渡时艰;五年后的现在,我们的抗灾、援救经验更加成熟,相信定能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天佑潮汕,老爷保贺。

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

汕头市是我国近代形成的城市之一,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汇合出海之处。2003年,汕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区面积便从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4平方公里,辖一县六区——南澳县及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而最后一个潮南区,将在10年后的一场大雨中成为内涝重灾地。

韩江为汕头市境内的最大河流,其它几条主要河流有榕江、练江、黄冈河和龙江,它们和各县的小河流交织成一张疏密有致的水网。潮汕人靠水而居,与海相伴,繁衍生息。

亚热带季风每年都为汕头带来丰沛的水汽,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地方发生旱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汕头市志·水利卷》记载:沿海地方,每年5—10月常遭台风袭击。台风登陆前后一般还带来暴雨,往往引起洪涝,如遇大潮,还会造成海潮上涌,为害更大。据史不完整记载,明代发生水灾43次,清代发生水旱之灾320多次,民国11年“八二”风灾死了3.45万人。汕头解放至1985年,发生水灾84次,以1969年“7·28”台风潮灾和1970年“9·14”台风暴雨损害最惨重。

与洪涝潮灾和旱灾等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是潮汕人民的一项长期任务。

接下来,让我们把时间的刻度拨回到2013年8月9日——台风“尤特”在西太平洋生成,向西北方向移动,13日登陆广东。

汕头的台风并不少见,民众们早已见怪不怪。

那时人们尚未意识到:这个台风将给汕头沿海陆地带来“超百年一遇”的强降雨袭击,灾难即将来临。

8月17日

练江决堤 70万人受灾

17日08时,汕头市大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其中潮阳录得最大降水552.1毫米,为1959年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台风“尤特”虽然走了,而强对流云团还在持续施加影响。

汕头市潮南区从下午4时起便下起大暴雨。

“水好像就是天上泼下来一样!”家住潮南区陈店镇沟湖乡的蔡先生回忆,雨势很猛,地上开始出现积水,但他们并没有在意,““我们这里的地势还比较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实际情况是:洪水浸过堤防,许多堤防开始决口,海水也倒灌进来。

每次台风前,司马浦镇华里西村村支书欧阳吉辉都会派人去3公里长的堤坝一带巡逻。当天下午,他感到水位涨得较快,便再次派人去巡逻,该段暂时没有问题。

但下午6时起,局势变得严峻起来了。村委会开始通过100多个广播站发出通知,撤离低洼地带和危房的村民。到了晚上10时左右,欧阳和5位村干部一起,每人带一支队挨家挨户去通知撤离,有的人不觉危险还不肯走,有的人家已经睡了,村干部甚至只能“粗暴地踢门”。

到了当晚11时,上游流仙村、港后村的护防堤出现80多米的决口,洪水淹到了华里西村,最高时水位近2米。

8月18日

10万受困群众转移

在陈店镇文光村,文光南切流的河水溢出路面,致使当地道路全部受浸,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水位已经接近两米。除了文光村,该镇不少村居都受灾严重,共有14万人口受灾,受灾面积达23.5万平方公里。从峡山街道金光路往司马浦方向也已设置警戒线,324国道多处路段,因水浸基本都无法通行。

冲锋舟、橡皮艇、龙船等工具都发挥了用武之地,政府职能部门与当地百姓立足自救,全力转移低洼地、危房等危险区域群众。

凌晨1时,武警汕头支队机动中队40名官兵携两艘冲锋舟等进入陈店镇,成为灾后首批进入重灾区的救援队。

沟湖乡的积水高度已经可以淹没整个人。

蔡先生全家已转移到二楼,家里十口人,年纪最大的母亲已过七旬,最小的孩子只有两岁,全部都被困在家中。自来水、供电全部中断,通往外面的道路成为巨大的水塘,唯有时断时续的手机信号,成为与外界唯一联系的桥梁。

“群众还泡在水里等着救援,我们怎么睡得着。”深圳潮汕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朱鹏,是最早从外地赶到灾区支援的人之一。18日上午,他从深圳一路驱车,将大米和食用油送到了司马浦镇溪美朱小学,为学校2500多名安置的灾民解决了燃眉之急。

18日下午,家住在司马浦镇的村民廖先生说:“水已经漫过很多村民的屋顶了。”

“几条冲锋艇,根本无法满足大片救援的需要。”一位镇干部说。

缺乏物资却无法出行,整个灾区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情绪。

当天,普宁练江多处溃坝堤,导致8人死亡,汕头市潮南地区由于大雨,造成堤溃海水倒灌,至少2人溺水死亡,其中一位死亡人员是骑着自行车被大水冲倒然后溺死,尸体在中午才找到。

不到两天时间里,潮南全区平均降雨量已达253毫米,个别地方降雨量达438毫米。

援救活动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展开。武警中队最危险的一次援救是在18日晚10时,船上已经坐了十几个老人,再接上一位即将临产的孕妇及4位亲友,冲锋舟载人能力接近极限吃水较深,加上孕妇情况紧急、加速行驶,船头猛地往前冲,进了不少水,差点沉了。袁世锟和六七名战士马上跳入水中,老人们在船里帮忙舀水,才度过危机。

潮南区的峡山、陈店、司马浦、胪岗、两英、井都等地早已是一片水海,而强降雨仍在继续,江河、山塘、水库水位继续上涨,严峻的形势让人喘不过气来。

受困群众10万人成功转移,但仍有大量群众被洪水围困亟待救援。而此时,整个广东省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全省18个市41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0人,失踪7人,紧急转移安置51.3万人,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9万间,一般损坏房屋7000间,直接经济损失49亿元。

《潮阳年鉴2014》同样记录着:24小时最大降雨量534.4毫米,这是潮阳自1959年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超100年一遇。全区13个镇都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07亿元,受灾人口55.86万人。

年鉴里记录了灾情发生后,“省、市领导林少春、陈茂辉、郑人豪、郑通声、张应杰、邢太安、李耿坚、徐凯、赵红等第一时间奔赴潮阳指导救灾复产工作。”

年鉴里只提到了“潮阳区金灶镇官坑村石盘仔山有山体滑坡危险,潮阳区区委书记陈新造、区长林定亮及相关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部署应急抢险工作。险区285户群众全部安全撤离,妥善安置。”

此外,再无其它细节。

8月19日

潮南城中两三米水位不减

50年一遇的强降雨,加之上游决口下泄、练江水顶托等诸多因素,潮南区不少乡镇成为泽国一片。媒体记者们前往灾区报道的交通方式变成了橡皮艇、冲锋舟甚至是村民自制的木筏。

大雨后的潮南区陈店镇变成了“水上威尼斯”。前往陈店救援的车辆在沟湖乡路段几乎被堵死。周围不少居民推着木筏、泡沫板等,装一些生活物资在水面划行,不时可以看到一些怀抱小孩的妇女乘坐木筏离开灾区。原本整齐的街道,完全变成水塘,上面漂浮各种生活物品和垃圾,随处可见已完全浸泡在水中的汽车。

沟湖乡大量制衣厂、布料厂一楼仓库里成批的货物被泡在水中。在二、三楼,不少居民隔着窗户,抓着栏杆向外望着,眼中充满着无奈,有些顽皮的孩子,朝着水面丢石子,相互嬉戏。

“乡里面组织几批人员撤离,但由于救援力量相对太少,还是有些人被困。”由于整个沟湖乡都被淹在水中,所有居民都成了灾民。

撑着龙舟、皮艇的村民在洪水中奋力的划水,目的就是快点解救被困的亲人。然而,在短短的1公里路程上,他们来回一次就要花费6个小时。

下午5时30分许,广州军区调派两架军用直升机赶赴汕头潮南区和揭阳普宁地区执行物资空投和航拍任务。陈店镇溪口小学被设为临时安置点,由于大水封路,外面的各种物资无法运进来,数百名安置于此的居民缺乏食物。直升机将大约两吨的物资从空中投下,里面有面包、方便面,纯净水等食物,解决安置点居民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2—3米的水位不但没有减退,还出现潮水倒灌现象,加重内涝情况。两座变电站被迫停运,峡山镇、陈店镇等3个镇约5万用户用电受影响,但抢修工作难以进行。

8月20日

潮南还有37个村泡在一两米深水中

20日中午12时,练江及内涝地区水位有所下降。但因部分堤段管涌、普宁练江段决口客水下排、练江出口顶托海潮等多因素影响,陈店、司马浦、峡山等地积水排泄缓慢,内涝问题仍很严重,潮南还有37个村水深还有1-2米。

形势最严峻的是陈店镇、司马浦镇,这2个镇(街道)是潮南经济重点镇,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口密集,安全转移安置压力十分巨大。司马镇五片、窖洋、港西三村,其中港西村受水灾影响较大,尽管昨日水位已经退去将近1米,但该村水深处依然达到齐胸位置。当地村民称,华里西村的水浸状况更为严重,水位减退前曾深达2米半。

而群众急需的救灾物资依旧匮乏。

已经转移出来的12.542万群众,急需大量救济物资进行安置,尚未安全转移的群众急需投送食用物资,目前很多地方急需面包、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类物资,转移安置群众急需棉被、行军床、睡袋、彩条布等居住类物资。

潮南区多条道路严重冲毁。国道、省道、区、镇主干道大部分受水浸,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路段无法通车。路上可见红十字会等一些救援队和村民自发组织的龙船队,用来运输热心村民捐赠的物资;还有更多的是村民自己利用木板、轮胎等物搭成的小船,用来运送从外部购买的物资。

“帮忙把孩子运出去吧!”“你们到底是来救灾还是在这瞎逛的!”一路上,如此求救声和抱怨声不绝于耳。但救援队收到消息,港西村有人脚被砸伤,伤口正在发炎,救援队只能继续前行。

救援下的灾民百态

刚过中午,武警的一艘冲锋舟从五片村口进入几个村落内派发救援物资,包括矿泉水、方便面、饼干、面包等。由于村民大多困在二楼,冲锋舟无法转入各个巷口,物资部分只好用手扔至楼上,更多的则是被涉水涌来的村民抢走。因此物资无法转发到每个人手上,部分村民对此不满。

有直升飞机飞过,有村民称知道附近有物资空投点,自己正是涉水出村把物资扛回家。但不少村民家中缺乏劳动力,又要兼顾孩子,对于物资空投点具体位置也不清楚,只能在家等待救援。

整个白天,厦门蓝天救援队主要的工作就是转移几个村内的老人小孩、病患者,以及孕妇。“离村口几百米就被村民截住救助,不让我们走”,救援队最初没能到达五片和窖洋两村,受灾更严重的港西村却无法顾及。

鉴于村民的表现,救援队白天不敢运送物资,怕引起哄抢,直到晚上8时许才协助将两辆货车的物资发给村民。

陈店溪南村的赵明泳家里收留了上百个外来工邻居,他们一家把东西和他们一起分着吃,但依然远远不够吃。家里缺粮缺水。赵家几百头猪被水冲走,损失惨重。

窖洋村有不少塑料厂,工厂的民工平时住在仅有一层的老房子里。暴雨后,民工部分搬到附近学校,部分带着小孩子向村民求助。本地居民李大姐见民工吴先生一家实在可怜,让其一家十口住进自己另一栋楼房,其中4个小孩,2个老人,最小的仅有8个月大。吴太太请救援队员将孩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但三艘冲锋舟都有了任务,只能有限照顾病患。

吴太太说,几天来一直没能拿到救援物资,孩子只吃矿泉水和面包后拉肚子、咳嗽,李大姐赶紧在夜里煮了粥给他们送过去,“赶紧派人来救援吧,我们本地人还好,这些民工怎么办。”

有些居民已经被困长达五天四夜,在停水停电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

“因此受灾群众的抱怨多多少少肯定是会有的,但这种不理解同样会让许多连续奋战在救灾一线的村(居)干部感到委屈。”陈店镇张副镇长表达了他的无奈。

“林百欣校友物资救援队”到达灾区分发物资时,有些灾民冲过来哄抢食物,几次打开车门发物资几次被叫停了。校友林勇超说,有灾民抢不到物资,校友差点因此被打,“在饥饿难忍时,我们可以理解”。

官方在行动。继8月18日省财政紧急预拨7000万元用于全省救灾后,20日省财政再次预拨汕头、江门、潮州、云浮等4市救灾复产省级补助资金2500万元,其中汕头1000万。

8月21日

潮汕乡亲千里驰援

在政府积极救援的同时,民间力量也成为救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自17日潮南遭灾以来,在该区的陈店镇、两英镇、司马浦镇……处处都能见到民间志愿力量在现场派送物资、救人的身影。他们中,大多是潮汕乡亲,有的来自汕头市区,有的则是从广州、深圳等地赶回家中,灾区随处可见挂着粤A、粤B广深等地车牌的车辆。

存心善堂,作为汕头历史最为悠久的慈善机构,在这次水灾中反应非常迅速。今天,他们在司马浦镇324国道窑洋村口发放面包,一辆小四轮货车上的面包堆着像山一样,半小时内就发放完毕。会长蔡木通一直高声大喊:“慢慢来,不要抢,大家都有面包吃。”

截至21日,存心善堂已经运出10卡车共100吨物资。

不只是善堂,还有一些在外地的潮汕人也自发地组织在一起,赶回家乡抗洪救灾。自从得知潮汕家乡受灾以后,各地的潮汕人迅速发动起来,自筹资金,购置各种急需物资和橡皮艇,自发组成“返乡救灾团”,将物资送到灾民手中。

潮汕挺住!潮汕加油!

潮汕同胞在足球场高举横幅

18日上午,中国精英会会长黄智中从老乡口中获知家乡潮南灾情后,便叫停了公司的所有业务,立即派出协会的财务部长等10名会员赶往灾区。救援小组到达潮南后号召亲戚朋友参加营救。

与此同时,各种潮汕联谊会、商会和校友会,都以各种方式准备物资,目的只有一个 --救援潮南灾区。

7时30分许,深圳市潮阳一中校友会自发筹资采购的4车物资也运到潮阳区,活动发起人黄鹏宇介绍,18日得知水灾后,校友会便发动捐款,80、81、82届校友有的甚至全家出动押车前赴灾区。

潮人有难,八方支援。潮汕乡亲千里驰援,让时任潮南区民政局局长的郑永廷十分感慨:“这次水灾引起了海内外全体潮汕人的关注,许多海外潮汕同乡会等机构都打来电话询问捐助事宜,潮汕人抱团自助的精神得到空前展现。”

物资充足配送成主要压力

汕头市民政局已组织调拨了549.6吨物资,物资配送成了潮南区抗洪救灾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

汕头市民政局长陈镇坤说,他也留意到有网友说政府没有人前往送物资之类的说法。群众的埋怨可以理解,但物资配送确实很难,“你知道,我们调拨一船物资送到最远的村民手里需要多少时间吗?5个小时。这段水路可不是坐船就行了,经常是到一个地方,船过不去,救援人员只能把船抬过去,然后再走。”

救援工具也很短缺。“这么大一块区域,不过十几艘冲锋舟,每次出动至少要一个小时,加上运送物资的时间,救援人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镇坤说。

然而,灾情仍在持续,潮南区成为全省唯一未能排除内涝的受灾地区。

受灾总人口已增加至78.196万,暴雨已造成6人死亡,全区直接经济损失17.5亿元,受困群众4000多人主要集中在陈店。

可喜的是,水浸情况依然严峻,不过与18日时一度高达3米的水位相比,很多地方水位已经退了下去。其中,陈店镇沟湖市场的最深水位已退至50多厘米。

但马上传来一个声音:“秋风岭水库水位告急!”

秋风岭水库作为潮南区最大水库,它的安全为否直接影响到下游村庄安危。真相又是怎样?

8月22日

水库水位告急的谣言很快告破。

8月21日,秋风岭水库水位离警戒水位41米仅有20多厘米,但尚在安全范围。

不过,17日暴雨突袭,水位线一度超警,水库曾被迫开闸泄洪。水库管理人员称,当日水库水位1小时内就涨了1米以上。此外,下游圆山的一处消力池侧墙被洪水冲垮,尚在抢修中。

灾区死亡牲畜垃圾急待处理

汕头市潮南灾区内涝逐步缓解,但遗留下的大量垃圾以及死亡牲畜有待处理。部分村委已从区疾控中心领取到几十桶消毒水,分发给村民喷洒消毒,不少志愿救援队也投人投物助力防疫。然而,垃圾究竟要如何清理、运往何处,仍然是悬在各村干部心里的“头等难题”。

司马浦镇华里西村目前已经打捞了近200头死猪,村支书欧阳不禁皱起眉头,“很麻烦,好多都是练江上游流下来堆积在我们村的。”

村干部们已经组织人手将死猪包起来运到荒地,喷过消毒水后填埋。满街的公共垃圾,也准备雇专人收集运至山上的垃圾填埋场。

22日,受灾地区未发生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专家提醒灾区居民,注意饮水安全,切勿食用受洪水浸泡过的食品和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对受洪水泡过的厨房厨具,要彻底消毒后才能重新用于制作食品;自来水或井水一定要经过煮沸方可饮用。

台风“潭美”来临练江堤坝修复

正当汕头市潮南区仍处于之前特大暴雨导致的严重水浸状态、全市人民处于各地抗洪救灾阶段时,另一台风“潭美”再次“光临”。

潮南水灾很大程度上缘于练江堤坝决口,此前有地方曾向上级申请修高堤坝,但省里一直未批复下来,此次洪灾袭来,练江水压太大,江水直接漫过内流的堤围。

为了防止“潭美”造成新的洪涝灾害,汕头市军地联合抗洪救灾指挥部快速做出决定,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对练江堤坝围进行抢修堤坝。当日,包括司马浦港洲段在内的决口堤围赶在“潭美”来临之前修复完成。

22日夜间汕头市又普降大雨到暴雨,从晚上8时起至晚上11时,本次洪涝重灾区——潮南区的陈店、仙城、司马浦镇,以及潮阳区的谷饶、贵屿镇录得的雨量均超过30毫米,给抗洪救灾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8月23日

23日,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灾区的灾情终于解除,村民陆续恢复正常的生活。灾情既已缓和,民众和志愿者露出了笑容,部分救援队开始撤离。

当日,司马浦镇华里西村村支书欧阳吉辉趿拉着布鞋,在村委大楼里走上走下,刚送走卫生部门,又迎来民间救援队,手机从不离手。预警转移,加固堤坝,指挥救援,分配物资……连轴转了六天,他喊破了喉咙,几近失声。华里西村已全面通水通电,他又开始担心缺大米的问题。

6年前,欧阳吉辉当选村委副书记,后来又做了三年书记,他坦言,“当村支书太累,压力大,做得好也说,做不好更骂。我们村干部在这次救灾中已经做到应尽的责任。”

加大抗洪救灾工作问责力度

8月23日,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时刻绷紧抗洪救灾这根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纪律要求,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违纪违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惩治,决不姑息,情节严重的要予以公开曝光,以铁的纪律确保抗洪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8月24日及以后

潮汕为何现史上最大洪水

据省防总相关负责人分析,此次汕头、汕尾等地洪涝灾情,超历史记录的强降雨是主因,其他五大因素叠加是“帮凶”。

一是土壤含水饱和疏松。第一次降水过程持续约1天后,16日夜再次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降水强度大,使得已经饱和的土壤迅速产流。

二是降水均匀时段集中。此次降水过程属“尤特”环流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范围覆盖全流域,降水云系滞留时间长。

三是上游决口江水下泄。练江上游普宁段出现决口,江水不断下泻。

四是河道淤积严重,致排水不畅、水位回落缓慢。防洪工程标准偏低,“潮汐顶托”也影响了洪水泄流出海。

五是水库泄洪影响,汤坑水库在暴雨发生后于17日迅速泄洪减蓄,持续的水库泄洪对洪水流量产生叠加影响。

而广东省水文局总工程师陈芷菁认为:由于多年污染,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部分排涝设施老化,水浮莲长满江面,遇上降雨均匀、时段集中的强降水造成城镇内涝及河道排水不畅、水位骤涨,回落缓慢。

24日,潮南区各地的灾情逐渐解除,全省降水明显减少,随着副热带高压脊开始控制广东,气温也明显上升。

“8.17”特大洪涝灾害最终造成汕头市135.42万人受灾,死亡12人,失踪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5064亿元。

尽管广东气象台预计,广东大部分地区将有晴朗天气。然而,8月28日汕头还是下起了雨。对于这座城市来说,下雨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雨越下越大。

五年后,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再次将这座城市淹没在洪涝之中。

1.《汕头水灾 2013汕头水灾纪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汕头水灾 2013汕头水灾纪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