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法根老师: 亲爱的校友们这是一块“校址铭”,上面刻有铭文,而不称“碑”,以通过纪念原浙江医科大学校园来表达曾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过的校友们对已成为历史的浙江医科大学的情怀。同样希望提醒人们,真实的“浙江医科大学”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她永远在这里,永远在我们校友们的心中。把“浙江医科大学”的牌子挂到哪里都是不真实的,也是不允许的!这块“校址铭”高约2米,宽约3米,是一块自然花岗石,放在延安路从北向南走快到庆春路的那幢红砖房时任杭州市下城区委付书记时,与購地方提出保留这碑块宝地,后撰写了碑文,先后多方徴求意见,完成了〈校址铭〉经高法根老师书写、寻找石材凿刻,在李鲁等十多位老师及同学们共同精心设计与策划代。努力完成了石碑。 石碑代表了我们浙医的根,浙江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源头,浙医人为浙江医药卫生事业以致全国全球作供献的鉴证,标志浙医的丰碑,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校址铭〉将会不断激励我们,並为后生们前行的灯塔 陈卫强: 近日,“浙江医科大学校址铭”石在母校旧址亮相引起校友们热烈关注,甚感欣慰!铭石落地要追朔到11年前,也即2005年的10月25日,这一天有着百年历史的母校的百亩土地将花落他主。我时任下城区委副书记,五味杂陈地亲眼见证了这块宝地招拍的全过程。在一百多轮的竞价后,最终香港嘉里集团以24.6亿元一锤定音。分管招商引资的我向嘉里集团的钱少华、陈肖峰两位代表表示祝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在母校不复存在的这块土地上留下点母校的印记。没想到他们一口应允:没问题!于是,我就开始起草“校址铭”。铭文的写作我是第一次,不懂套路,但直觉告诉我,一是要简炼,百年母校文脉悠悠,但字数有限;二是要直白,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有生僻字,让大家一看就能懂。我将铭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引子,也即铭石的由来;第二是正文,讲了母校的变迁以及教育、医疗、科研和国际交流四大领域的评价;第三段是展望。并全文采用了四字一句,以显工整和对仗。写好后请郑树校长、陈昭典校长等老前辈、老教授斧正,并在浙大医学院官网上征求意见,李鲁、陈健尔、张新跃等帮助修改,最终得以定稿。 谁知文稿一放就是十年,该项目因建筑高度等规划方面的原因迟迟未能开工。到了前年,我以下城区委书记的身份访问香港再遇少华先生重提“铭石”一事时,他说快了,再给份文稿他们来做设计方案。过了不久,嘉里中心就拿出了方案。我看了总觉不满意,就找到了高法根老师,请他来掌印。高老师几次去现场踏看,并去桐庐等地寻找石头。经数月推敲,方案终于出炉。起初方案有个基座,后因承重关系而取消。方案在校友本站圈里征集意见,大家出了不少好点子,如易平建议的将母校不同时期的校徽字体刻到背面等等,高老师一一予以采纳。安放的位置原先没有那么露脸,我和高老师踩点后,与嘉里中心商量,他们爽快答应我们的要求,并非常认真做了配套工作。今年3月12日是该地块重头项目杭州城中香格里拉酒店开业的曰子,在高老师的辛劳下,铭石在东方欲晓的凌晨终于悄悄安放到位。从此,延安路多了一道风景!

1.《浙江医科大学 浙江医科大学“校址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浙江医科大学 浙江医科大学“校址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0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