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橡树《高平战事 1979 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系列》后感: 1.1979中越战争毕竟是两国之间的战略博弈级别的战争,而远不是一次攻城拔寨的战术战争或者一役定成败的战役战争。这要看两点,第一,外交;第二,军事。 2.东集群则分兵近乎一半去攻击高平,开辟了1979年中越战争的第三个战区,可看成中国军于战略和战役层级的失误。以两个军为主攻,再辅以300余辆坦克伏击中,中国军坦克因为战区狭窄,进退两难而损失巨大。 其实,在越南北部地区使用坦克也未尝不可。但肯定不能拿坦克实战来演戏。以几辆坦克,配属一个加强连的步兵,在远程炮火和营连直属炮火支援下进行合同作战,何尝不是战胜越军一个战术部队的利器?然而,实战中一字摆开的坦克打头的长龙穿插阵势,遭遇了有作战经验的越南军包括武装民兵的袭击,这类战例,高平战役南线和北线频频相见。 越南北部战区地形地貌的复杂,削弱了长时间的炮火准备的效果。步兵攻击的困难,远不是指挥部卡着地图掐指算基数预计杀伤的将官们的理论推断。在17日之后,中国军攻击步兵和坦克脱离中国境内炮群掩护,而集群、军、师等各级前指一味强调猛冲猛打,限时抵达作战目标,使得攻击部队和穿插部队不得不面对猛烈抵抗,进行几乎自杀性冲锋。 行军中的坦克与掩护步兵。因为通信装备缺失,步兵和坦克兵不能进行无线通信联络,步兵坦克协同在中越战争期间几乎无法完成。 实战已经证实:山林地,坦克引导步兵冲击或者坦克单独冲击这作战方式行不通,因为敌方在茂密的丛林中,处处可以荫蔽、埋伏单兵操纵的火箭筒,对坦克进行袭击。所以,山林地步坦协同的进攻作战方式应是:坦克以火力支援步兵冲击。 作为军事探讨,认识1979年中越战争的所谓坦克大战,要谈也要谈如何使用,如何协同作战,多研究战法和作战手段,少谈单兵、单坦克的英雄行为。 5.我们均为这场中国军准备的战役的战前军队部署感到遗憾。在1979年,在地形地貌如此如此复杂的狭隘的山地战场,在拥有绝对炮火优势的基础上,如此密集部署多达10万余的步兵,指挥官的企图是什么?对炮火打击的不信任?为达到战争目的需要付出的战损,和炮弹、时间、外交和政治比较,步兵价值最低?更可能,两个原因都有。 在这样复杂和狭小的战场,在炮火绝对优势下再密集投入重兵,如此“奢华”打仗,让一个普通军官去当总指挥也是有胜算的!珍惜士兵,敬畏士兵,这应是中国军队的将官们的起码素质。但如誉为“军神”的林彪,张嘴一句: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这类话语,绝不代表指挥者的高明,只能够说,军队要想现代化,要想成为文明和伟大的军队,将官们不懂珍惜士兵,敬畏士兵是起码基础。虽然战争是血与火的世界,铁血军人都知道“慈不掌兵”,但若信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信条,那不是将军,是莽夫、屠夫。 6.在中国军界名校石家庄步校的《世界经典战例》系列,赫然有1998的抗洪抢险、2008的汶川抗震抢险,但却无1979年的中越战争。 此系列文章是战后以来我看到的,来自民间较客观的军事论文。有战略分析,有战役、战术权衡,有观点、有战例说明,虽有一些细节的错误,都无影响观点和叙述。如此看来,我作为战场亲历者,一个曾经的前线穿插纵队的指挥员,也应该留些战场的真相文字于社会。
1.《高平战役 高平战役纵横谈—“高平战事”观后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平战役 高平战役纵横谈—“高平战事”观后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2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