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桥高中原名江陵县滩桥中学、江陵二中,创办于195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学校连续20年被评为荆州市高考质量先进单位,每年高考各批次上线数、上线率等指标在全市同类中学一直名列前茅。荆州市副市长徐朝平曾多次称之为“滩中现象”,被荆州市教育局树立为“全市农村高中的一面红旗”。学校还先后被授予荆州市文明单位、平安校园、花园式学校、教科研实验学校、优秀教工之家、体育运动先进学校、红旗团委等称号。2012年4月整体划归荆州开发区管理,现有教学班级28个,师生员工1500余人。
托管四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党工委、市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我校的发展。市委书记李新华对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把托管后的滩桥高中办得更好。原市委副书记、开发区党工委第一书记施政多次主持召开开发区教育发展专题会议,要求站在优化招商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满足百姓需求、展示新区形象的高度,大力办好开发区的学校教育,特别是要优先办好高中教育。2015-2016年度,开发区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发展,学校搬迁和提档升级加速推进,目前已经组建专班,完成前期调研,进入搬迁的实质阶段,计划用1-2年的时间,以省级示范学校的标准完成新校的建设。
托管四年来,学校牢牢把握教学质量生命线,严格过程管理和目标结账,在生源数量和质量严重受限的不利条件下,全校师生克难奋进,用可喜的教育教学成绩续写历史,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发展。2012-2015年高考,我校各批次上线数、上线率稳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连续20年上一本线24人,上线率65%,二本上线率100%,过600分4人,居全市同类班级的领先水平。对比三年前的中考成绩上一本线11人,上线率20%,上二本线50人,上线率89%,居全市同类班级的领先水平,创造了我校同类班级的新纪录,很是难得。全校文理一本上线46人,本科上线237人,专科上线率99.5%,均完成工作目标,继续保持全市同类学校的前列。
托管四年来,学校重视科研创新,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业务精进的骨干老师,有效推动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2013年,数学组青年教师徐勤丰获得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被推荐参加湖北省优质课评选,再获一等奖,2014年由湖北省推送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015年12月,数学青年教师黄荣参加湖北省优质课评选获得一等奖。在2014-2015年度“一师一课”活动中,我校生物教师何珍群的优课荣获省级优课,语文教师邓诗兵和历史教师康孝勤的优课荣获市级优课。2016年4月,语文组青年教师张甫鑫参加荆州市作文创新课堂教学比武,以优异成绩荣获一等奖。学校鼓励老师们积极从事课题研究,目前拥有“高效课堂不同课型研究”、“英语三维语感教法研究”、“网络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物理“健康课堂”课堂教学研究等课题。
2月月3日,天气是滩桥一贯的风和日丽。家在荆州的宜昌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师恩难忘,母校情深”小分队成员我们于上午十点到达了她的母校,来到了阔别半年的母校——滩桥高中。
学校还是放假期间,陆陆续续有新生报到。在闲逛怀念之时,我们很幸运的遇到了以前的班主任张卫华,张老师十分热情地找了一处凉亭与余秀梅叙旧闲聊,言语非常亲切。我们在谈话中很细致地对学校目前的情况进行了询问了解,与张老师共同探讨了关于对学校和学生们的整体发展情况及趋势。老师很详细客观地评价了当前学校的状况,并且对当前的教育情况、学校发展趋势和学生们的发展情况等做了详细的解读,见解独到,言语犀利。张老师在言谈间透露了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他也表示,虽然有很多困难,但仍对学校的蓬勃发展充满了信心。
结束了与张老师的谈话后,我们又在校园中采访了几位谈不上熟悉却并不陌生的老师。在交谈中,老师们表示对现在学生的教育有些许担忧和迷茫,一致认为现在的学生远不如以前的学生听话好教了,认为90后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的大工程。
之后我们碰到了一些师弟师妹。他们非常热情地回答了关于如何看待学校、老师和自己的一些相关问题。从整体情况来说他们对于学校提供的条件感到满意,对于老师的授课水平都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就是对于学校的个别规定有些许抱怨。对于自己,虽没有非常清晰地规划,但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也对未来充满了热情。
回访结束,离别时,当年在校时的一点一滴渐渐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一次的母校之行,更让她体会到——师恩难忘,母校情深。


1.《江陵二中 我的美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江陵二中 我的美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24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