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红楼: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
十年砍柴 著
现代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闲话红楼》收录的文章大部分在2005年撰写,陆续发表于《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2009年4月,经整理、润色后在语文出版社出版。

这些文章,并非寻常意义的读《红楼梦》笔记,即分析其人物、情节、结构,或考证其版本、源流,云云。确切地说,我是通过解读《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宁、荣二府走向衰落的过程、原因,表达了我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认知。这种认知有针对历史的,也有针对现实的。或者可以说,我读《红楼梦》的感想,折射的是彼时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日居月诸,一转眼就十余年过去了。这十余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白驹过隙的一瞬间,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而言,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当下,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中国民众的生活之富足,已远超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农耕时代已渐行渐远。总而言之,过去的十余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我个人来说则更是如此,我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虽不油腻但总有几分萧瑟心思的中年人,而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不可能不随时移而变化,与当时写这些文章的心境和思想自然是有一些差别的。

如今,重新修订这本书稿,虽对当时自己的笔调时而激愤、表达有时不无轻佻、观点略显幼稚感到一点惭愧,但总体说来我对这些文章是满意的,也自认为我当时的一些认知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检验,至今看来亦不过时。世态纷繁复杂,人事变幻无常。但在朝夕有变、四时不同的河流水波之下,隐藏的是静穆的、稳定的礁石与河床。所以,对具体的个人来说,基本人性不会因时而变;对中国社会而言,透过喧嚣的表层,或许能看到那些顽固的文化基因。


就中国历史和社会而言,《红楼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恰当的文本。自这

鲁迅先生曾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中国人之所以能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红楼梦》,乃是因为这部伟大的作品对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中国社会的复杂、中国文化的丰富有着精准而宏大的描摹和再现,每个人在里面都能找到精神、审美和价值观的自我投射。这是《红楼梦》可以超越时代的巨大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我深信自己这本看“红楼”观世情的文集仍然有一些价值的信心之源。

当然,今天的我比起十几年前毕竟阅世更深一些,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也不可能停留在昔时。在青涩的学生时代,我读《红楼梦》,最吸引我的是宝、黛的爱情,为深爱的人被家族势力强行分开而叹息;待及壮年,涉世略深,我再看《红楼梦》,对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文化背景有了更多的思考,对大观园中无数小人物的命运予以更多的关注。如今,我再读《红楼梦》,则对诸多人物有着同情之理解,更能品出人在时代大势下的无奈与渺小。


这种同情之理解,我以为不是人到中年的苟且,而是深入历史的幽微处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个人的不得已。我从来不会对贾雨村这种不讲任何道义的伪君子有丝毫同情之理解,因为他的行为在任何时代都是缺德的,都是应该被鄙视的。但是对贾政,随着年岁的增长,则越来越能理解。譬如,贾政对待宝玉的态度,虽然我坚决反对家长对孩子的家暴行为,对贾政暴揍宝玉的粗暴行为当然不能赞成,但在那个时代亦可体谅。贾政终究是爱宝玉的,他希望宝玉能在科场上有所出息,长大后出仕做大官,成为家族的顶梁柱。这种传统中国式的父爱很沉重,但也是古代中国的制度和文化的产物。为了家族和儿子的未来,做父亲的不得不如此,所以该谴责的当是旧制度而非单个的父亲。去年秋天,我在常州的古运河边看到一个亭子里立着上书“毗陵驿”的石碑,想起了这是《红楼梦》最后一回中出家的宝玉在大雪中拜别贾政、了却尘缘的地方。可以想见,作为父亲的贾政,当是多么伤心呀!

宝玉对出嫁的女人有这样的评价:“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我年轻时读到这句话时,深以为然;而今依然觉得宝玉说得不错,但对女人出嫁后行为的变化,亦有着同情之理解。其实,哪个出嫁的女人没有过充满梦想的少女时代呢?但在男权社会,社会资源几乎都由男性掌控,多数女人的命运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当出嫁女进入另外一个家族,成为妻子和儿媳,她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男权社会的规则,进而成为维护这个社会运行规则的一员。由于她们没有男人的地位,往往表现得比男人更“进一步”,即“比男人更可杀了”,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黛玉如果嫁给宝玉,有了儿子儿媳,那么她变成王夫人当是大概率的事,而紫鹃自然也就是另一个周瑞家的了。

以我的个人体验为例,《红楼梦》不折不扣的是一部可以终身一再阅读的作品,同一个人在自己不同的年龄段完全可以读出不同的味道。如此,我希望能陪伴各位朋友继续把《红楼梦》读下去,而我也自信能把阅读的体会和感悟继续写下去。

最后,感谢现代出版社的信任,让我得以把这部书稿修订再版。同时,感谢责任编辑谢惠的认真负责,她对再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并订正了原书稿中的不少错讹之处。

十年砍柴

2019年岁末于北京

1.《闲话红楼 十年砍柴《闲话红楼》:深入解读中国历史和社会现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闲话红楼 十年砍柴《闲话红楼》:深入解读中国历史和社会现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9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