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明星电影院门前。本版照片均由胡明摄
1965年9月,华灯初上的济南大观商场之夜。
1980年4月,电影放映前,工作人员认真检查设备,保证放映质量。
1980年4月,明星电影院在槐荫少年宫辅导制作幻灯的方法。
1980年4月,明星电影院和交通公司乘驾人员一起座谈电影观后感。
每个济南人的记忆里,都封存着一座过去的济南城。“济南记忆影像保护工程”系列报道,借助一张张城市影像,追溯城市过去,重温城市变迁,唤醒我们的城市记忆。在怀旧的情感共鸣中,珍惜城市的当下,展望城市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场老济南人的集体怀旧,也是在向更多的人诉说这座城市的历史——济南的昨天是什么模样,有什么东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怎样的传承,从一代又一代人那里延绵至今,而这一切,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在济南市纬十二路381号,有一栋斑驳的民族宫殿式建筑。虽然如今它在闲置中尚未重新使用,仍然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经过时忍不住多看几眼。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是济南最热闹的影院之一——明星电影院。
在电视尚未普及、其他娱乐方式也较少的年代,看电影曾是人们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之一。光影斑驳的黑白影片不仅记录着时代,也感染着那个时代的人们。如今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影院或拆除、或改建、或闲置,只能从一张张老照片中回味属于它们的“高光”时刻了。
“洋玩意儿”走进济南
这是一张由济南日报社记者胡明拍摄于1980年4月的老照片,拍摄地点在明星电影院门前。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院的大门上方悬挂着大幅华丽的电影海报,一场电影正要开演,观影的人们正在三三两两地走进电影院,十分热闹。
老电影院承载了很多人的青春记忆。
电影这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刚来到济南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在《西风东渐气象新》一文中写到了1904年济南第一次放映电影时的场景:“此时,山陕会馆大戏台前已经人山人海,不时的喝彩声像一股热潮席卷着整个会馆。只见戏台上挂着一块大白布,白布上突然出现了两个西洋女子的影像。两女子欢快地跳起舞来,她们一头金发乱蓬蓬的,样子憨态可掬。”不过在电影进入济南之初,能够有机会看电影的大多是外国人、政府职员、军人和知识分子等“上层人士”。
说到济南的老电影院,最绕不开的是小广寒电影院。1904年,济南开埠前后,德国人在济南创办了小广寒电影院,它是济南最早的一家电影院,也是国内建设最早的一批影院之一,还是目前国内现存影院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影院于1906年开始营业,起初主要播放默片。影院原建筑是砖木结构,能容纳500多人,分为上下两层,楼上是能容纳6人的包厢。最初的电影只在晚上放映两三个小时,1920年后,小广寒有了自己的发电机,开始全天候放映。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广寒电影院牢牢垄断着济南的电影市场。直到有声电影出现,1932年济南建了大观有声电影院,小广寒电影院一枝独秀的局面才被打破。《济南通史·近代卷》这样描述上世纪30年代电影业的盛况:1934年出版的《济南大观》记载,当时济南的电影院有9家。电影放映分日场和夜场,日场自午后二点至四点,夜场自八点半至十点半。至“七七事变”前,全市营业的电影院有14家。
截至新中国成立前,济南先后创办的电影院有近20家。小广寒电影院、大观有声电影院、东城电影院、济南电影院、光明电影院、新华电影院、新明电影院等与戏院一起,构筑了济南的戏剧影视艺术。
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下班后干什么?”“去明星电影院看电影吧!”上世纪70年代前后,居住和工作在济南商埠区的年轻人经常有这样的对话。如今的纬十二路381号,就是明星电影院的旧址。
今年70岁的济南铁路局退休干部高生,当年就是明星电影院的常客。不只是明星电影院,当时济南各家电影院的地点、建设年代、座位数量等数据,高生都能信口说来。当时的明星电影院为甲级电影院,总面积128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31人观影。观众从影院右侧的售票屋里买票入场,凭票就座。当时济南有《大众日报》和《济南日报》这两份报纸,《济南日报》的报缝中会刊登当日及次日上映(演)的电影和戏剧广告,字体很小很密,人们仍争相传阅。
高生老人印象最深刻的电影之一,是上世纪70年代放映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那时,《卖花姑娘》在明星电影院24小时全天候循环播放,几乎场场爆满。时隔近50年,高生老人讲起剧情来仍激情满满:“出身贫寒的卖花女花妮一家人命运十分悲惨,但花妮却从未向苦难低头,她那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让人动容。”除了《卖花姑娘》,备受人们喜欢的电影还有《高山下的花环》《丰收之后》《林海雪原》《红楼梦》《垂帘听政》等影片。一些大的厂矿企业、部队大院的内部礼堂,像机车工厂、裕兴化工厂、国棉一厂、国棉二厂等大厂的礼堂,也定期或不定期放电影,热闹非凡。看完一场电影后,人们还会聚在一起聊聊电影中的情节、演员和观影感受,经常会聊得不亦乐乎,像极了一场场小型的“观影茶话会”。
这一时期,电影早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娱乐休闲方式。当时的电影票根据座位的位置分为两档,居中的位置两毛,前后的位置一毛五,学生票五分。“那时候的油条大约两分钱一根,所以看场电影也就是10根油条的价钱,是老百姓都能接受的价格。”高生回忆说。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电影院是青年人约会、聚会的重要场所,所以那时期很多的爱情、友情均是源于这些老电影院。也因此老电影院在老一代人的印象中,有着别样温情的感触和记忆。
有温度和温情的电影记忆
从更多有关老电影院的照片中可以获知,那时候的电影院不只是给人们提供观看电影的场所,电影工作者也在全社会致力于普及电影文化。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明星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会走进交通公司的电车场,和驾乘人员一起座谈电影观后感;会走进少年宫辅导青少年制作幻灯片;也会自己印刷和制作“影讯”小报分发给观众。电影之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是一种能够带来精神慰藉的艺术品。
除了电影院可以观影之外,便携式电影放映设备出现后,工作人员会携带设备在村居、社区以及一些单位礼堂播放电影。如今已经成为电影博物馆的小广寒电影院旧址就收藏着很多珍贵的老式电影设备,其中有一台是产于上世纪60年代、引进乌克兰技术制造的长江老五四电影放映机。它是当时较为普及的一种便携式电影机,很多放映员就是带着它走进村庄和社区,为老百姓们播放一场场露天电影。每逢放电影的信息传播开来,人们会像过节一样欣喜。
一些反复播放的经典影片,人们对其中的情节、人物和插曲十分熟悉,一些经典台词更是耳熟能详。比如“向我开炮”(《英雄儿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许放空枪”(《地道战》);“不见鬼子不挂弦”(《地雷战》);“这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渡江侦察记》);“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智取威虎山》)等等。
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新型电影院的兴起,老电影院经过了数十年的辉煌之后走向没落。济南的大多数老电影院已经拆除,小广寒电影院改建成电影博物馆兼1904精品餐厅;济南电影院从旧军门巷搬迁至南门大街,后来改造成为科学馆;明星电影院经5次改换名称、3次改变企业性质后闲置……电影犹在,但这些老影院消失的消失、改造的改造,只留下一张张充满回忆的老照片。
从济南第一家影院建立至今,已过了一百余年。百余年来,老电影院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成为几代人心目中充满温情的记忆。
1.《黑白影视 黑白电影里的光影记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黑白影视 黑白电影里的光影记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5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