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济南市“牢记嘱托 决胜脱贫 振兴乡村”宣讲团成立暨首场汇报宣讲在龙奥大厦举行。在活动现场,7位宣讲团成员用心用情讲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我市党员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务实担当,向社会各界传递了正能量。
高淑贞:当好带头人“五心一担当”
“当‘村官’很难,干好‘村官’更难。”省妇联兼职副主席、章丘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用自己当20多年女“村官”的体会,让大家看到了贫困村脱贫致富实现全面振兴的不易,也为大家展现了一名优秀村干部的实干与担当。
在娘家村,她挺着大肚子,待产前一天还盯在建设工地上,手术40天后就带着孩子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到了婆家村,为推动工业园区落到三涧溪村,苦口婆心做群众工作,为了拆违建甚至让家里老人遭到了死亡威胁……
20多年里前后任了两个村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高淑贞说自己一直坚持的就是“五心一担当”:初心为民,恒心干事,耐心服务,爱心奉献,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得有担当精神。
正是凭着这“五心一担当”,她将两个又穷又乱的后进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文明村、示范村,村民住上了公寓楼,老人们进了敬老院,年轻人进了工业园,孩子们有了一类标准幼儿园……
李书霞:期待更多十八里谷道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综合科助理农艺师李书霞为大家讲述了我市农技人帮助农民发展特色种植、端牢国人饭碗、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
长清孝里南黄崖村是个三面环山的贫困村。4年前刚走进南黄崖,农技人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里的谷子旺起来,让村民富起来!
依托我市实施杂粮提质增效工程,杂粮试验示范基地顺利落地南黄崖,但因村民们不懂技术,试验播种出了纰漏。此后120多天里,播种、施肥、测量性状、记录数据,农技人员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为这些谷子保驾护航。
谷子丰收了,销售是个问题。李书霞等人又组织全省小米品鉴会,把济南小米推向全省;申请资金打造“十八里谷道”。“泉城有好米,愿君来采撷。”全国杂粮大会走进南黄崖观摩,“十八里谷道”的故事也传到了全国。如今,周边17个村也加入进来,共同成立“十八里谷道”联合党委,以党建引领谷子产业发展,吸引投资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于娇娇:小小玫瑰花铺就致富路
平阴县玫瑰镇团委副书记于娇娇给大家带来了自己一家三代和玫瑰的故事。
还在爷爷那一辈,于娇娇一家就和玫瑰结了缘:爷爷爬山过坡,将“野”玫瑰花摘下来,用独轮车推着,到90多公里外的济宁酱菜厂换钱购买米和面。改革开放后,于娇娇的爸爸从小玫瑰里找到了商机。通过种玫瑰、卖玫瑰,她们家成了“万元户”,添了“三转一响”。
大学毕业,于娇娇选择和玫瑰花一起在家乡绽放。帮助帮扶对象建立家庭农场,推动发展玫瑰深加工,她和玫瑰花结下了更深的情缘,学会了做玫瑰鲜花饼,炸玫瑰花瓣、玫瑰梨丸子,拍摄的视频通过抖音平台和朋友圈转发后,为当地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小玫瑰,大产业。如今,小玫瑰已逐渐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年产值近50亿元。即便在疫情期间,通过直播带货,花农们的收入也有保障,小日子“甜”度不减。
吕新景:残疾人绝不缺席小康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吕新景带着和她一样想法的姐妹们一起,将莱芜区华美素食餐厅打造成了残疾人自立自强、脱贫奔小康的爱心餐厅,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落到了实处。
2002年12月,吕新景还未满月的女儿被查出患上了重度脑发育不良、脑积水。不放弃、不抛弃,一家人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孩子病情逐渐好转,还到特殊教育学校上了8年学。
为了给孩子谋个出路,她和另外6个残疾儿的妈妈一起建起了一座餐厅。但因经验不足,餐厅亏损严重,100多万元债务让她喘不过气来,孩子也因照顾不周病情加重,瘫痪10年的母亲又永远离开了她。
关键时刻,社会各界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素食餐厅由此浴爱重生,2019年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今年5月第一家社区店开业,开启助残敬老连锁经营模式;8月华美残疾人托养中心获批,将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和托养服务。
逯娟:大山里来了支教“姊妹花”
在济南对口支援湘西脱贫攻坚期间,济南大批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深入湘西开展支教活动,让山区孩子也能享受到“品质教学”。南上山街小学音乐教师逯娟所在的市中区“姊妹花”艺术支教团,就是其中之一。
在湘西龙山县大山深处的茨岩塘小学,由6名高级教师、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艺术支教团,在没有任何音乐教学设备情况下,给300多名孩子上了人生第一堂音乐课,将她们专门为学校创作的校歌《红色茨岩》教会给孩子们。在全校师生的期待之中,6位支教老师还为孩子们献上了一场最动情、最投入的露天音乐会。
在湘西的日子里,支教团的老师们每天行走在大山深处,走到哪儿就把歌声带到哪儿,随处都是她们的“音乐课堂”和舞台。6位姊妹花用自己的专长弥补了山区音乐教学的短板,打开了孩子们心底的那扇窗,并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对龙山县260多名教师进行了培训,并将长期开展全新形式的帮扶。
王泽楠:大学生村官有个扶贫情结
一群年轻人,沐浴着乡村振兴的春风,以最赤诚的初心深扎广袤农村,用奋斗向脱贫攻坚的决胜伟业立誓,以担当书写三农事业的青春答卷。历城区荷花路街道霍家流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王泽楠为大家带来的故事,是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扶贫情结。
王泽楠小时候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儿时贫瘠的物质生活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推动着她一路奋发图强。而初衷就是为了给姥姥买一双当时昂贵的编织凉鞋。可当她期待着带给姥姥幸福的那一天,姥姥却在她上大二那年离开了。
带着深深的遗憾,王泽楠工作之后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姥姥的爱,转嫁到了所有依然生活贫困的人身上,转嫁到了霍家流村的留守儿童、独居老人身上。
在尽心尽力帮助乡亲们之余,王泽楠在村里设立孝老爱亲养老金,用制度鼓励村民多做孝善之事;出主意、排万难,帮助村里盘活闲置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加快霍家流村脱贫致富步伐。
李洪文:摩托车上的“第一书记”
今年59岁的李洪文,从2016年3月起就在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叶家坡村担任第一书记,如今已是第三个任期。
叶家坡是省定贫困村,山高、路远、坡陡、道窄、弯急。为了方便工作,李洪文买了一辆大功率摩托车,每天4点就起床,翻山越岭往返于5个自然村之间,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各种难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摩托车上的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他每天要骑着摩托车行驶120多公里,已先后更换16根外胎、14挂链条、14副链盘,累计行程19.8万多公里,身体瘦了20多公斤。
在他的倾力帮扶下,如今的叶家坡家家户户吃上了优质山泉自来水;街巷全部变成了水泥路,硬化了3.9万米生产路,建起了村委办公楼、光伏电站,建成了引水灌溉工程;高光效苹果、高山小米、高山蔬菜等特色产品供不应求;村民人均收入由不足800元增加到1.1万元以上。
1.《于娇娇 用心用情,感人!务实担当,可敬!7位宣讲员讲述脱贫攻坚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于娇娇 用心用情,感人!务实担当,可敬!7位宣讲员讲述脱贫攻坚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5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