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南岗子吃饭,北岗子下店。”过去,普利门外往西,快到了纬一路这片,有两个土岗,塘子街往北至小纬北路一带是“北岗子”,往南就是“南岗子”。为嘛要在“北岗子下店”呢?因为在民国时期,那里都是廉价旅社。住店之前得吃饭、听书、泡澡啊,那就要去南岗子了…… 开埠前,南岗子、北岗子一带都是坟地,又有一部分安徽义地,济南人管这里叫“乱葬岗子”。开埠后,就在老百姓还没闹明白“商埠”是什么、能带来什么利益的时候,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张怀芝看中了南岗子一带25亩大小的荒地,它北接经二路,南至魏家庄,西邻纬一路,东近普利门。这块地虽然荒冢累累,但它正处在老城与新辟商埠之间,紧邻火车站,是老城去往火车站的必经之路,实打实的黄金地段。张怀芝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这块地,建起了市场,因为不同于旧式市集只在“集日”营业,所以老百姓直呼为“新市场”。 说起张怀芝,济南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万竹园,那是张怀芝辞职闲居济南时耗巨资兴建的私人宅邸。除了万竹园,张怀芝在济南还有许多产业,在万竹园完工前,还在魏家庄同生里建造过“松菊花园”,1920年9月,又联合王占元、靳云鹏等人在东流水成立了民安面粉厂。他既是一个政客,又是一位精明的商人。济南开埠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商埠一带先后建过五座市场:麟祥门外的人民商场、五里沟的万紫巷商场、经四纬二路的大观园、经二纬十路的西市场以及经二纬一路的新市场。张怀芝所建新市场,开济南新式市场营建之先河。 张怀芝,历任北洋常备军第一镇第一协协统、北洋陆军第五镇统制、山海关巡防营统领、甘肃提督、天津镇总兵、帮办直隶防务大臣、山东督军兼省长等职。1905年,张怀芝买下了南岗子的坟地,把地面整饬平整,新市场就这么草草开张了。开业之初的新市场,形式上跟老式的庙会市场没有多大区别,全部都是地摊。而此时的商埠,就是一个大工地,众多劳动力每日的吃喝娱乐需求非常大。张怀芝利用权势,把北岗子、穆家林子一带的小商贩和江湖艺人赶到了南岗子,使新市场很快便有了人气。随着经营的日益繁荣,市场逐渐从地摊、席棚到木板屋,后来又建起了砖瓦房、电影院。1934年兴建趵突泉自来水厂时,又将趵突泉南侧市场上的商户都迁至南岗子新市场,使新市场成为当时济南最为繁盛的市场。那时的新市场,集商店、饭店、说书场、影剧院及农贸集市于一体,有鞋帽、杂货、皮货、估衣、洋货、委托店、书店文具、水果糕点、酒馆饭店等各类商号200余家,剧院、茶园、书棚20多所,济南的许多老字号如赵家干饭铺、玉记扒鸡都是在这里起家的。 除了美食,新市场让人念念不忘的,还因为它是一处非常繁盛的娱乐场所,说书场、戏院、电影院、杂耍摊子繁多,仅说书场就有五六家之多。20世纪20年代开始,新市场内曲艺鼎盛、名角云集,曲艺形式有评书、西河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等多种,颇具“曲山艺海”的大气象。 过去在新市场的东面,有一家金声茶园,上演王云卿、王云宝姐妹演唱的京韵大鼓。它附近的光裕茶园,演出石振邦的木板大鼓,以及刘泰清演唱的西河大鼓。 石振邦,出身鲁北的山东大鼓艺人,他是南口犁铧调一代宗师范其凤的徒弟,擅唱《响马传》《刘公案》两部中篇书目。石振邦感到山东大鼓伴奏格律过于严谨,难以适应赶集、赶会说唱的需要,遂丢掉三弦,自创唱腔,改以单鼓木板形式演唱木板大鼓。他于1915年进入济南,在北岗子、南岗子等处茶馆演出达20年之久。 刘泰清与山东评书名家傅泰臣同出于山东大鼓“老北口”代表性人物何志凤门下,当时西河大鼓还是一种新兴的曲艺形式,虽唱者众多,却无出刘泰清之右者。他嗓音宏亮、表演风趣,既擅演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又喜唱富于生活气息的书段,书路子极宽,时有“盖山东”的雅号。 新市场西墙下有一块从南到北的大空地,被称为“杂把地儿”。北头是泰臣书场,午场由傅泰臣演出评书《龙衣案》《三剑侠》等书目,晚场由王大玉演出西河大鼓《五代隋唐》。南头有一溜小书棚,杨凤山、尚五等山东快书名家都曾在此演出过,还有杜春田的落子,黄春才的西河大鼓,荀春盛的山东落子,张凤池、张凤辉、王三妮的山东琴书,黄春元的木板大鼓等等。后来这一块场地成了相声的聚集地,上世纪30年代,由京津来济南的相声艺人黄金堂、常连安父子、李寿增、孙少林、王凤山等名家都曾在此演出过。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那时并不叫“山东快书”,而称为“唱武老二的”或“唱大个子的”,因早期主要演唱武松故事,故名。杨凤山是山东快书名家,他功架好、板火爆,唱起来口正活脆,赶劲解气,动作洒脱,一个飞脚能踢到鼻子尖,是当时的“书坛三大将”之一。 那时,同在新市场西墙下说书的还有评书名家尚五,他与济南的傅泰臣、济宁的张善仰同为山东评书代表人物。尚五说书,口齿清楚,嗓音圆正,讲古论今,敷衍故事,夹评夹议,情趣横生。他注重说书与表演相结合,善用戏曲手法表演人物,说到壮阔处像大河磅礴,扣人心弦,说到细微时如溪水潺潺,引人入胜。擅长演唱书目有《说岳》《杨家将》《包公案》《聊斋》《三国演义》《水浒》等。 上世纪30年代,评书艺人傅振海在新市场西边修了“振海书场”,傅泰臣盖了“泰臣书场”。傅泰臣表演感情真挚,吐字清晰,擅长贯口,喜用歌、赋、赞、语刻画人物,形成“说、学、做、白、评”五艺俱佳的艺术风格,代表书目有《隋唐演义》《杨家将》《秦琼下海州》等。 新市场的南面,有崔金霖、吴景春、吴焕文、黄景利等说相声,变魔术,以及山东快书创始人于传宾的山东快书。吴景春、吴焕文是济南早期的相声前辈。吴景春早年拜裕德隆(“相声八德”之首)为师,擅长文哏、单口相声等。吴焕文为吴景春之弟,师承崔金霖,后拜师杨凤歧,1948年收女徒吴萍(艺名“小苹果”)。吴焕文招人有一个绝活,惯用“白沙撒字”,就是用拇指食指捏起磨细的汉白玉石粉在地上撒字,写得相当漂亮。黄景利又名黄德利,1912年生于济南,其父“黄小辫儿”蜚声曲坛,其母是唱天津时调的。黄景利10岁拜崔金霖为师,1933年出徒后就一直在南岗子表演相声。 新市场北侧,有同乐小剧场,大鼓艺人刘宝全、鹿巧玲、姬素英、谢文英等曾在内演出过。鹿巧玲,夏津县的梨花大鼓艺人,其母傅大传、其姐鹿巧云都是梨花大鼓演员。鹿巧玲擅演《鸿雁捎书》《黑驴段》《凤仪亭》《王二姐思夫》《昭君出塞》《宝玉探病》等书目,因其姿容俏丽,歌喉甜美,声情动人,倍受观众称道,被誉为“鼓界皇后”,是继“四大玉”后梨花大鼓女艺人中的佼佼者。 新市场中间的空场上,有刘剑秋、杨秀峰等演出方言相声及双簧,另外还有洋片、杂耍。刘剑秋,在济南的名声大过侯宝林,有“滑稽大王”之称。他说济南方言相声,内容难登大雅之堂,但很受市民欢迎,场子周围经常是里三层外三层的。 因为演艺活动的繁荣,新市场这个巴掌大小的地方,相继出现了几家戏院和剧场。建于1918年的民乐戏园、风裕茶园及晚一年建起的风顺茶园都是平房,每处都能容纳近300人。建于1920年的商乐舞台及建于1930年的天庆大戏园、开明戏院则都是楼房,可容纳500人以上。 鲜为人知的是,新市场的演艺园子在吕剧形成发展过程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吕剧最早被称为“山东琴书”“化妆扬琴”,随着济南商埠的开放,化妆扬琴也挤入了这里的娱乐场所。1917年,广饶县化妆扬琴艺人张凤辉等人组成的车里班首先进入济南市演出,此后,大量的“化妆扬琴”剧班也纷纷进城表演,最早就是以新市场为活动中心,后来才又扩大到西市场、大观园等地。 当时较有影响力的化妆扬琴班子,有黄家班、张家班、同乐班、庆和班、共和班等。“七七”事变以后,化妆扬琴的多数艺人都回到了家乡,留在济南的艺人则组成了一个义和班,主要演员有殷毓庚(领班)、郑江田、殷毓庚、程立孝、张连祥、阎宗先等共十几人。义和班在新市场风顺茶园演出时,经常和五音泰斗邓洪山(艺名“鲜樱桃”)搭班同演,促进了化妆扬琴在演唱方面的提高。直到上世纪40年代初,义和班才去了大观园的新新舞台演出。 济南解放后,新市场曾一度成为自行车、五金、电料等行业的集中售卖地。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市场的商业开始衰落,到90年代末已名存实亡。一朝繁华成春梦,如今的南岗子已变成了一片高楼大厦,但曾繁荣一时的新市场,仍保存在老济南人的记忆深处。
1.《新游乐场 南岗子新市场:民国时期平民的游乐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游乐场 南岗子新市场:民国时期平民的游乐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5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