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1日,98岁的国学泰斗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辞世。失去这位学界泰斗,举国悲痛,到灵堂吊唁的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季老生前的朋友、同事,有他的学生,也有很多崇拜和敬仰季老先生的人。在成百上千吊唁的人群中,来自济南的张世华夫妇,挎着两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98个香喷喷的油旋。他们给季老送了最后一次油旋。
说到季羡林和济南的缘分,不只是油旋这么简单。“我就是济南人,除了清平之外,济南就是我的故乡。”季羡林曾说。季羡林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贫穷的小村庄。为了让他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父母将他过继给当时在济南谋生活的叔父,六岁那年,季羡林便跟着叔父来到济南。起初他住在佛山街柴火市一个老宅子,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在童年季羡林眼里,济南是一个热闹好玩的地方。
在这个家里,季羡林系统地接受了叔父给他的教育,他在《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一书中回忆过这段时光。“我上过大概一年的私塾,就进了新式的小学校,济南一师附小。……国文教科书中有一篇寓言,名叫《阿拉伯的骆驼》,故事讲的是得寸进尺,是国际上流行的。叔父看到这篇课文后勃然变色,大声喊道:‘骆驼怎么能说话呀!这简直是胡闹!赶快转学!’于是我就转到了新育小学。” 12岁那年,季羡林报考上了大明湖畔的正谊中学。在这里,季羡林见到了一个后来让他终生敬仰的教育家——校长鞠思敏。每周一早上八点到九点,鞠思敏先生总是亲自对全校学生训话。
正谊毕业后,季羡林考取了山大附设高中。北园的两年高中,对他人生的真正转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开始学习德语,因成绩优异还受到过状元王寿彭的表扬。1929年,山大附设高中改建为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季羡林遇到了一批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文老师,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董秋芳先生。1930年夏,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北上求学,假期经常回到济南探家。1934年大学毕业后,季羡林回母校一中当了一年的国学教员。后来从德国留学回国直到21世纪之初,季老又多次返济,济南的大明湖、黄河岸边等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
晚年季羡林定居北京时,每当济南有友人前去探望,都会给他带上张世华夫妇做的油旋。张世华夫妇知道吃油旋的是季羡林时,试着想邀请季羡林题字,没想到病榻上的季羡林痛快地答应了,分文不取写下了“软酥香,油旋张”六个字。
如今,季羡林已经去世十年,济南人民依然怀念这名济南佛山街柴火市走出去的国学大师。(新时报记者 徐敏)
1.《季羡林的故事 [济南故事]季羡林:济南就是我的故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季羡林的故事 [济南故事]季羡林:济南就是我的故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5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