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生活

家国悲恸油画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记者聆听小家庭的“家国情怀”

  不忘家训 做对人民有用的人

  “父亲一辈子是军人,在家不苟言笑,却将爱党爱国的家训传承了下来,到我这一辈,虽不从军,却也想尽自己所能做点有益于人民的事。”近日,在济南城东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园区内,记者见到了农业专家张延军。

张延军在研究种植技术。(张敏 摄)

  张延军从事农业生物科技研究和推广,志愿让更多农民受益,这种情怀,离不开家风的影响。

  张延军的父亲张敬民,14岁从老家河北邯郸报名参军,经历过百团大战、邯郸战役、鲁西战役、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还作为志愿军参加过朝鲜上甘岭战役,战功赫赫。“打仗时的事儿父亲讲得不多,平时在家,他最常说的就是让我们做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张延军说。

  1991年,机缘巧合,张延军开始涉足农业科技,为农民和技术员讲课时,他们对农业知识渴求的目光让张延军印象深刻。“农民掌握的农业知识太少了,和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于是他决心投身农业科技,为更多农民服务。

  针对当前农业现状,张延军专门在各地推广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菌群,从根本上解决作物与土壤良性循环问题,实现现代农业绿色、环保、高效发展。2018年9月,张延军作为农业技术专家奔赴湘西,加入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军中。近一年时间里,他把新型农业理念和农业科技产品带到湘西贫困地区,为当地农民带去脱贫致富的希望。

  张延军常说,攻克技术不难,难的是改变农民理念。湘西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户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种植技术,更难接受新技术。“推广新理念没有捷径,只能增加试点,让农民切切实实看到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张延军说,他计划下一步在湘西尽可能多地增加生物技术试点,同时利用冬闲时间,下乡进村给更多农户传授新技术,灌输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

  勤俭持家 忆苦思甜 奔向美好生活

  9月17日,记者来到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走进村民赵顺利家的“特色小吃店”,炉子上烙着油酥火烧,锅里炖着牛肉汤,香味扑鼻。只见这店不大,装修简约,但有一样物品与周边的家具看起来“格格不入”,显得“土里土气”。

赵顺利在自己的火烧店忙碌着。(本报记者 崔健 摄)

  “这叫‘三股叉’,当年收麦子时,我们用来挑麦秸,现在没人用了。”摸着光溜溜、已开裂的三股叉,赵顺利打开了话匣子,“别看这东西土气,可它就像俺们这一辈,从苦日子里摸爬滚打出来。”

  今年58岁的赵顺利,兄弟姊妹五个,靠着“一亩三分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收麦子的时候,三股叉是少不了的,层层的麦草秸秆,在晾晒过程中用叉子挑翻,用叉垒成麦堆,以后可以当柴火烧。赵顺利是家里的老大,重体力活自然是干在前头。

  1979年,17岁的赵顺利到章丘县公路站打工,一个月工资只有33元。21岁那年,家里人东拼西凑,花了5900多元,买了一辆拖拉机,开启了赵顺利30多年的运输生涯。“早上四五点钟起床,经常跑山路,神经整天绷得紧紧的,晚上回来,还得帮家里干农活、收麦子。那时候年轻,也不觉得累,就感觉自己当大哥的,必须干出样子来。”赵顺利说。

  2011年,村里实行旧村改造,赵顺利一家用自己的大院子,换了3套100多平方米的公寓;2014年,一家八口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高层。虽然日子好了,但赵顺利却还常讲起过去的苦日子,嘱咐孩子要勤俭持家。

  这两年,来三涧溪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赵顺利也觉得不能总在家闲着,于是,他又跟着老伴到泰安学习“打火烧”,6月10日,“赵顺利特色小吃店”正式开业。“店里搞装修,不少人劝我摆一些时尚高档的东西,可我啥也不要,就摆上这‘三股叉’,这样才接地气,才是俺们老农民的‘风格’。过上好日子,咱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孝老爱亲 肩扛责任 一个人撑起多个家

  2002年,济阳区济阳街道居民马居英丈夫因意外离世,悲恸欲绝的她硬是咬牙撑起了自己和公婆的家。十几年来,她悉心照顾已故前夫的父母、现在的公婆和自己的父母,用孝心和大爱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用点滴付出书写了一曲孝的赞歌。

马居英照顾不能自理的丈夫。(王宝静 摄)

  2002年马居英只有31岁,丈夫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后来,在公婆的劝说下,她改嫁到十里外的郑家村。第二年又添一子的她,一直惦记着前公婆的那个“家”。每逢插稻子、种麦子时,便想起一对老人膝下无子的艰难。于是,她起早贪黑奔忙于两个家庭,在地里忙碌的同时还照看老小。渐渐地,她的孝心感动了现在的丈夫郑庆涛和公婆。一到农忙的时候,丈夫便亲自开车陪她一起去前公婆所在的葛店村干活,这种义举在当地传为美谈。

  2006年,马居英前公公因小脑出血住进医院,那时她小儿子才一周岁。她顾不上看孩子,日夜守在病床前,精心看护,直至老人康复出院。对于马居英,前婆婆逢人就夸:“多亏了这个‘亲闺女’,儿子虽然走了,但老天眷顾我们,送来这么好的闺女,不管啥时候都想着我们。”

  马居英家庭生活并不宽裕,公公婆婆年老体弱,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前婆婆家只剩下了老两口,靠着地里的微薄收入生活。丈夫郑庆涛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她自己以摆摊卖水果为生,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去批发水果,同时还挂念着打工的大儿子和照顾上小学的小儿子,每天都很疲惫。但是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带着孩子去这几个家里,帮着干农活、家务活,陪老人说话聊天。哪位老人不

  舒服了或者住院了,她都要买上水果和营养品去看望。这几个家庭,因为她的维系,变得越来越温暖和谐。2016年10月,不幸再次降临到她身上。丈夫在施工中从高空坠落伤及颈椎,当即被送到医院重症监护室。虽经多方努力保住了性命,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卧床。马居英有空就给丈夫擦洗、按摩身体,防止肌肉萎缩和生褥疮。

  马居英用瘦弱的身躯支撑着这几个有些残缺的家庭;用拳拳寸草之心,践行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书写着孝行天下、大爱无言的美丽篇章。

  勤劳向上 让不幸家庭过上好日子

  1999年,在平阴县孝直镇的农村大集上,一个骑着嘉陵牌二轮摩托车、后面拖着一辆满载蔬菜地排车的农妇很“扎眼”,赶集的人碰到她都得多看上两眼。“这个妇女不简单!”是很多人当时的第一印象,在那个年代,农村妇女会骑摩托车的还是少数,何况后面还拖着一辆地排车。

苏丙莲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并扛起家庭重担。 (冯经伟 摄)

  农妇叫苏丙莲,是平阴县孝直镇泊头村一名普通农村妇女。1987年,她的丈夫李长洪因腰椎疾病瘫痪在床,丧失了劳动能力,那一刻,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苏丙莲柔弱的肩上。她没有时间悲伤,也不能逃避现实,只能擦干眼泪,扛起家里的重担。

  丈夫看病需要花钱,大儿子上学需要花钱,苏丙莲一边带着丈夫四处求医,一边在地里种上了辣椒、茄子、大葱等蔬菜,安顿好丈夫后,拉上地排车就去周围几个集上卖菜,来填补家里巨大的支出窟窿。

  在苏丙莲精心照顾下,丈夫的病情渐渐好转,就在2010年初,已经被宣告站立无望的丈夫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虽然腿部依然不能打弯,但起码已经能在屋内慢慢活动,也能站立在饭桌前吃饭了。

  李长洪病情的缓解让苏丙莲松了一口气。安顿好家里,苏丙莲就一心扑到了地里。白天去赶集卖菜,晚上一桶桶提水浇菜,就这样,却还是凑不够孩子上学的学费。为了不难为孩子,每到过年前,苏丙莲都会早早地找亲戚把孩子开学后的学费借到手,再用卖菜赚的钱去一点点还清。靠着家里的4亩土豆,每年能给这个家庭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生活这才能够勉强维持。

  苏丙莲说,丈夫刚瘫痪的那几年,各级政府和村里没少给家里资助,还给办了低保。但生活稍微好了一点,他们一家就从低保里退了出来,到现在已经退了十几年,她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撑着这个不幸的家庭。

  她说到做到了。2009年,苏丙莲一家盖起了二层楼,债也已经基本还清。今年,她已经年满60岁,按说两个儿子都有出息了,自己可以歇歇了,但常年勤劳的她总是闲不住,家里的几亩土豆忙不过来了才找村民帮忙。苏丙莲说,看看今天的好日子,当年那些苦没白吃。

  传承家风 孝心真心搭建和美大家庭

  在商河县韩庙镇店子张村,提起薛大华,人人都竖起大拇指为他的孝顺点赞。村里人说他人好、家风好,他却说“千好万好,都是因为俺找了一个好媳妇”。

王克慧侍弄家中的花草。 (李冬阳 摄)

  王克慧是薛大华的第二任妻子,2013年两人重组家庭,新媳妇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照顾老公公。薛大华父亲年事已高,患有哮喘、肺气肿,瘫痪在床,王克慧每天早起蒸鸡蛋,煮牛奶,变着花样给老人做饭。做好饭后,再将饭一口口喂给父亲。

  虽是重组家庭,但两人对待对方的孩子一点不比亲生的差。

  薛大华的儿子当兵退伍后在天津工作,每次回家之前,王克慧总是提前准备孩子们爱吃的饭菜,把新的床单被罩换好。薛大华的两个女儿离家近,不管是包水饺还是炖排骨,王克慧总是给女儿们打电话让她们回家吃饭。

  “你不也一样,对我的孩子,比对自己的孩子都好。”看着老伴夸自己,王克慧也夸起了薛大华。在家中小院里,薛大华特意为孩子们种了白菜、葱、大蒜、香菜等蔬菜,每当孩子回家时,大包小包地拎着。小院里的石榴、柿子,也早早地被薛大华送去了济南市区王克慧的孩子们家。村里刚收了玉米,他就张罗着磨玉米面,给他们送去。这一家人普普通通又十分幸福,用孝心、真心传播淳朴家风。

  两人的孝行也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们。10岁的孙女小美(化名)给老两口特意写了《孝经》:“爷爷奶奶孝老爱亲,我以后也要孝顺他们。”

  (本报记者 李小梦 张敏 时晔然 李冬阳 王宝静 冯经伟)

1.《家国悲恸油画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记者聆听小家庭的“家国情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家国悲恸油画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记者聆听小家庭的“家国情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56352.html

上一篇

季羡林的故事 [济南故事]季羡林:济南就是我的故乡

下一篇

装配式钢结构 装配式钢结构国际贸易“拓荒”——国舜集团出口智利一个“鸟巢”

微信如何显示自己号码 怎样在微信中显示自己的手机号码

微信如何显示自己号码 怎样在微信中显示自己的手机号码

微信现在是我们最流行的聊天的app,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要想让别人通过微信知道我们的手机号的话,就会进行显示手机号的设置,那么怎样在微信中显示自己的手机号码?方法很简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怎样在微信中显示自己的手机号码  1、如果想要对方的通讯录中显示您的手机号,只能够对方在通讯录中找到您的名片,设置备注;这个无法通过个人的更改让对方显示,或者...

孩子爱哭怎么教育 9岁儿童教育方法 爱哭的孩子怎么教育

  • 孩子爱哭怎么教育 9岁儿童教育方法  爱哭的孩子怎么教育
  • 孩子爱哭怎么教育 9岁儿童教育方法  爱哭的孩子怎么教育
  • 孩子爱哭怎么教育 9岁儿童教育方法  爱哭的孩子怎么教育

宝宝4月早教 4个月宝宝如何早教 怎样早教才能让孩子更聪明

  • 宝宝4月早教 4个月宝宝如何早教 怎样早教才能让孩子更聪明
  • 宝宝4月早教 4个月宝宝如何早教 怎样早教才能让孩子更聪明
  • 宝宝4月早教 4个月宝宝如何早教 怎样早教才能让孩子更聪明

王志才的儿子 明星们生孩子的奖励哪家强?陈婷生四子获张艺谋半亿奖励才排倒三

  • 王志才的儿子 明星们生孩子的奖励哪家强?陈婷生四子获张艺谋半亿奖励才排倒三
  • 王志才的儿子 明星们生孩子的奖励哪家强?陈婷生四子获张艺谋半亿奖励才排倒三
  • 王志才的儿子 明星们生孩子的奖励哪家强?陈婷生四子获张艺谋半亿奖励才排倒三

范冰冰初恋 范冰冰首次回应自己的初恋:只有他分手后从没有黑我,拆我的台!

  • 范冰冰初恋 范冰冰首次回应自己的初恋:只有他分手后从没有黑我,拆我的台!
  • 范冰冰初恋 范冰冰首次回应自己的初恋:只有他分手后从没有黑我,拆我的台!
  • 范冰冰初恋 范冰冰首次回应自己的初恋:只有他分手后从没有黑我,拆我的台!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他日若遂凌云志全诗及出处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他日若遂凌云志全诗及出处

全句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出处是水浒传中宋江再浔阳楼上题的一首诗。名字叫做《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自幼曾攻...

尼日利亚男子带6名怀孕女友参加婚礼:孩子都是我的!真相是什么?

尼日利亚男子带6名怀孕女友参加婚礼:孩子都是我的!真相是什么?

【尼日利亚男子带6名女友参加婚礼】近日,在尼日利亚著名喜剧演员威廉姆斯·乌岑巴的婚礼上发生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在Instagram(照片分享平台)上拥有30多万粉丝的网红“漂亮迈克”(Pretty Mike)竟带着6名怀孕女友一同出席,还公开承认:孩子都是我的!...

3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3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3岁宝宝早教方法

  • 3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3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3岁宝宝早教方法
  • 3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3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3岁宝宝早教方法
  • 3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3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3岁宝宝早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