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工笔画家李大成作品观摩展8月31日起在上海中国画院推出,这是上海中国画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所推出”画师系列展”的首个展览。

《岜沙汉子》

李大成是以工笔画为主要创作方向的画师,他的作品勾勒精准、设色细腻丰富,注重自然意趣的追求,着意于生活实境的再现和静谧诗意的营造,形神兼备。本次展览展出60余幅作品,主要以大幅工笔花鸟为主,花鸟画中又以孔雀作为表现题材的居多。四幅组画《秋尽江南草未凋》《花开忘川情彼岸》《一鸟带烟来别渚》《片片红叶惹秋思》精彩纷呈。展览中还有部分工笔人物画,人物画中抗战题材的有《光辉的一生一一邓子恢》,军事题材的《似火年华》,农村题材的《乡思随梦入闽西》《岁月无情》《冬季的红辣椒》,少数民族题材的《岜沙汉子》《悄悄话》等,展现了李大成对生活、对艺术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翠羽生风花影动》

21岁那年,以“自学者”姿态敲开画界大门

李大成1966年10月生于福建连城,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作品连续入选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10余次获国内外大型美展金奖、特等奖、一等奖,多幅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美术馆收藏,作品《红枫树下谁为伴》荣获中国工笔画艺术最高奖——全国第四届工笔画大展金奖。谁曾想这位在画界已颇有建树、硕果累累的画家,却是在21岁那年以“自学”的姿态闯进画坛的。

1990年,李大成慕名拜著名工笔画大家喻继高为师。1991年秋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得以进行系统的绘画基础训练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两年的院校学习令他的艺术水平突飞猛进。毕业之际,他接受国家文化部的委托创作,需完成具有历史意义的,长60米、宽1米的巨幅历史题材工笔人物画《大驾卤簿图》。三年来,他平均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夜以继日,以惊人的毅力圆满完成了这幅巨作。1996年,《大驾卤簿图》在台湾中山纪念堂首次公开展出,作品后收藏于台湾。2009年10月,《大驾卤簿图》等作品再次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受到参观者的高度赞扬。

《光辉的一生——邓子恢》

喻继高先生对这位得意弟子的评价是:学老师,而不像老师。“他画的工笔花鸟画,不但造型生动优美,更注重意境的深远清奇,空蒙迷离,笔有尽意无穷。他的画不像有些人,总是脱离不了某些前辈画家的窠臼和痕迹,而是重视从生活中选取题材,敢于、善于创造,走自己的路。”李大成的作品对于勾勒的注重与深入,即使渲染敷色再多,也从不遮掩中锋线条的作用,细匀有力的线条在作品中依然保留着独立的审美地位。另一方面,则是设色淡雅柔和,渲染多于重彩,复色多于纯色,追求恬淡、宁谧、沉静的审美意趣。这两个方面的特点都是工笔花鸟画的经典特征,而在工笔画语言发生较大变革的时代,守护这种经典特征同样需要勇气。

我是画家,我的画表达我的心声和情感

在李大成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鲜明的个人面目和创造,主要体现在自然意趣的追求、生活实境的复现和婉约宁谧的诗意的营造等方面。所谓自然意趣的追求,是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活力的讴歌,不论《红枫树下谁为伴》还是《翠华清露》,都体现出他对于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真情描绘,他很少沿袭松、竹、梅、兰等传统文化花鸟题材,更不局限于名贵花木、珍禽瑞兽,而是从观照生命的角度捕捉自然的情态和意趣,让人们从观赏自然中感悟生命。所谓生活实境的复现,是指他擅长从寻常景物中发掘生活的美。不论是《篱影的故事》中栖息于瓜棚篱笆的野鸽子,还是《歇晌》中温情相依的锦鸡;不论是《荷塘清趣》中嬉水啁鸣的水鸟,还是《秋雨润江南》中千姿百态、聚散离合的群鸭;不论是纷繁复杂的花鸟画,还是神形兼备的人物画,画家都力图在三维空间的复现中,撷取生活小景,凸现平凡之中的美。所谓婉约宁谧的诗意,是他对于画面总体意境的营造。像《歇晌》《醉秋》《篱影的故事》等作品,都营造了一个以禽鸟为画眼的视觉中心,由此发散开的景物都具有稳定性的构图。婉约就是不直白肤浅,他善于通过掩藏、镜借、蕴含等结构方式增加画眼表达的曲折性与幽深感,通过温和轻柔的色调,为作品遮罩一层曼丽的罗沙,从而达到婉约的境界。宁谧则是画面透现出的禅意,画面中所设计的大片空白,不仅与实景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对比性,而且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李大成说:“作家用文字表达,歌唱家用歌声表达,我是画家,我的画表达的是我的心声和情感。”

《冬季的红辣椒》

李大成已在上海生活、工作了20年,他始终远离都市的喧嚣,低调而勤奋地生活、教书、创作,这次拿出了自己全部“家当”在上海中国画院的展厅里展示,引来业内人士的“惊呼”。说起自己在上海的首个个展,李大成淡淡地说:“我把这次展览看作是汇报和感恩。上海中国画院认可并接纳了我,我觉得很幸运。”而面对一幅幅让人惊艳的画作,不少人感叹:这样的工笔画家,确实越来越少了。

大胆改革,取消画师专职和兼职间的界限

上海中国画院历经六十年华诞,在今年推出“六十年再出发”系列画展,也是画院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所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继“上海中国画院藏优秀作品展 ”“ 上海中国画院写生作品展 ”以及“ 韩硕、张培成、施大畏连环画插图作品展 ”之后,“画师个人的观摩系列展”是展览活动的第三部分,旨在将画师们各自的艺术探索成果,汇报给大众,并督促画家们在观摩中相互交流,以更好的作品回馈社会。

六十年来,上海中国画院一代又一代的画师紧跟时代潮流,出人才,出作品,成就斐然。为更好地实现画院的公益价值,上海中国画院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打破围墙、开门办院为宗旨,取消了画师专职和兼职间的界限,为画院画师的社会化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同时,鼓励和支持广大画师积极用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1.《中国工笔画 他是中国工笔画金奖得主,60多幅作品展现其创作轨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工笔画 他是中国工笔画金奖得主,60多幅作品展现其创作轨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