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个月紧锣密鼓的排练,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舞剧《闪闪的红星》于10月24日晚正式与观众见面了。作为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作品之一,《闪闪的红星》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连演五场。与此同时,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也于同一天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进行了第一次联排,并将于12月首演。两部红色题材的原创舞剧,都在舞台上重塑了人们记忆中的红色经典。大胆的艺术手法、当代的舞蹈语言,打破了观众对红色舞剧的想象。
红五星和红围巾,让红色文化可观可感
舞剧《闪闪的红星》从成年后的红军战士潘冬子的视角展开,以全新的蒙太奇式叙事方式,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讲出了新意,受到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好评。一位年长的观众表示:“当《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等深入人心的旋律响起来,就让我感到热血沸腾。演员们情感丰沛的表演,也让我忍不住落泪。”与此同时,年轻的观众则更关注叙事线索的创新和浪漫主义的舞美和服装设计赋予作品的当代气质。
《闪闪的红星》在艺术节舞蹈首演
经过近两个月夜以继日的排练,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10月24日下午第一次进行联排。这部作品讲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的中共地下党与敌人巧妙周旋、殊死斗争、不畏牺牲的故事。它开启了国内第一部“谍战舞剧”的创新探索,同时融入青春色彩和浪漫情怀,对红色经典进行全新演绎。
与电影、电视剧、话剧的表现手法不同,舞蹈更加写意,更加浪漫。在舞剧《闪闪的红星》里,照耀潘冬子去战斗的一颗“红五星”,被编导赵明赋予了人格化艺术表达。“红五星”由上海芭蕾舞团五位年轻的女演员扮演,她们穿着红色的芭蕾舞裙起舞,赋予舞台浪漫的情怀。“红五星”的扮演者之一、上芭主要演员戚冰雪说:“红五星”这个角色是信仰和希望的外化,因此每次我的出现,都在指引着潘冬子亦或红军战士们,给予大家温暖和力量。”除了“红五星”,还有女孩们扮演的“映山红”,披上设计师李锐丁设计的服饰,色彩浓淡相宜,舞出一首“红色交响曲”。
而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男主角李侠的妻子何兰芬一直在为丈夫织着一条“红围巾”。在许多地方,《永不消逝的电波》是黑暗而压抑的。序幕上,演员们打着巨大的黑伞,匆匆行走在雨里,气氛紧张,如履薄冰。而这条“红围巾”成为整部剧的一抹亮色。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这条红围巾象征着对红色年代的回望,象征着一代共产党人,在历史的重重困境中,对信仰的坚守。”
带着“红围巾”的男主角李侠,人物原型是中共地下党李白烈士。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男女主人公克制而深情的双人舞打动人心。
创新艺术表达,增加海派文化辨识度
作为上海芭蕾舞团的“传家宝”,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累计上演了2000多场,至今深入人心。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上海芭蕾舞团一直希望能创作一部全新的红色题材芭蕾舞剧,打造更符合当今观众审美的红色经典。在《闪闪的红星》诸多艺术创新中,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闪闪的红星》中超现实的舞台表现方式。“我很喜欢成年潘冬子和少年潘冬子共同在舞台上起舞的创造性设计。”观众李先生说,“这将过去和现在很好地串联到一起,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浪漫主义的舞美设计,也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赞誉。一位年轻观众说:“既有中国画的写意风格,又有一种油画的质感,没想到一部红色舞剧,整体审美可以如此当代,这超出了我的预期。”
《永不消逝的电波》男主人公李侠的原型,是中共地下党李白烈士。当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吴德胜得知,《永不消逝的电波》要改编成一部舞剧时,他难以想象,这样一个题材,要如何用舞蹈表现出来。但当他看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序幕的排练,就被震撼了。“音乐一出来就给人一种紧张感,打着黑色雨伞的人穿梭在雨中,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而男女主角动情的双人舞,看得我眼泪掉下来。”
作为一个上海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把石库门、里弄、街头、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有一个场景,是穿着旗袍的上海女子们,借着小板凳和蒲扇,在弄堂里起舞,市井又优雅,让人印象深刻。陈飞华则表示,虽不是刻意为之,但在创作的过程中,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部作品,让它变得独一无二,极具辨识度。
《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剧罗怀臻表示,要挖掘和表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最重要的传递三种“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永不消逝的电波》里,三种“文化”交织在一起,变得可被欣赏,可被感受。
1.《闪闪的红星舞蹈 以舞蹈重塑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永不消逝的电波》搬上舞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闪闪的红星舞蹈 以舞蹈重塑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永不消逝的电波》搬上舞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