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电领域再获重大突破。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从上海市核电办获悉,近日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和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核电设备及安装用低合金钢、不锈钢焊接材料”顺利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成果鉴定,标志着重大专项确定的三代核电设备用焊接材料已全面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化。

低谷之后迎暖春

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核电站主设备制造和安装过程中所用的关键焊接材料,几乎都需要国外进口。2012年起,在重大专项支持下,上海核工院联合四川大西洋、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核电设备用焊接材料研制。通过四年艰辛探索,完成涵盖全部八大类、20种焊接材料的研制任务,解决了焊缝金属超纯冶炼、微量元素控制、成型工艺把握等技术难点,掌握了核级焊接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并形成专用牌号的焊接材料产品及制造工艺控制文件,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钢安全壳埋弧横焊焊丝/焊剂为国际首创。焊接材料产品经第三方验证,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已有6种焊接材料产品实现工程应用,申请发明专利15项,认定技术秘密13项。

上海核工院院长郑明光认为,核电设备用焊接材料的成功研制,是继大锻件、蒸发器U型管等国产化后的又一项重要突破。

其实,这些突破背后,更是核电回暖带来的利好。

经历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国内外对核电发展谨小慎微,陷入低谷,我国一度暂停审批核电项目。

从现状看,我国与大部分核工业强国相似,核工业分为国防与民用两条主线。

国防方面,1955年中央政府决定发展原子能工业,正式开启我国军用核领域探索之路;民用方面,基于军用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上世纪80年代我国首座自主设计的秦山一期核电站动工,第一座引进法国技术的大亚湾核电站90年代正式并网发电。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包括核武器研制、核燃料供应、核动力开发、工业辐射产品开发以及日常辐射应用五大方面。

年均开建核电机组超6台

中国核电一停就是四年之久,对很多核电企业来说,经历了史上最残酷的“寒冬”。但作为世界三大电力支柱之一,核电在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环境质量上的作用不可替代。特别是随着雾霾加剧以及未来火电逐渐受控的背景下,发展核电有着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转机出现在2014年,当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采用国际最高标准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

数据显示,被称为中国“核电重启”元年的2015年,共核准核电机组8台,包括田湾5-6号、防城港3-4号、福清5-6号以及红沿河5-6号机组,单年核准数量仅次于2008年的历史最高峰,且其中的6台机组已顺利开建。截至2016年3月,我国在运机组29台,在建27台,在建机组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至2020年国内在运装机容量至58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至3000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年均开工机组数量约6至8台。

从世界能源利用结构看,我国核电发展潜力巨大。据公开数据显示,OECD(经合组织)国家中,核电占电力比重普遍在20%以上,法国为73%,美国约20%,而目前我国核电比重不足3%。根据核电“十三五”规划,到2030年我国核电发电占比将从目前的不足3%提高到8%至10%。

目前,我国三代核电技术趋于成熟,在建机组基本采用三代技术。上世纪80年代我国确定走引进、消化、研发、创新的核电技术路线,经过20多年努力,通过对引进的二代法国压水堆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了6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设计国产化,基本掌握了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的设计能力。

日本核电站事故后,三代核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目前,我国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一共有5种三代核电技术路线,分别为Ap1000、龙华一号、CAp1400、EpR、VVER,全部采用技术最安全、最成熟的压水堆技术。

五年后上海核电产值超200亿元

其中,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Ap1000和中广核集团与中核集团共推的“华龙一号”被默认为中国核电发展的两项主要推广技术,两者一主一辅,Ap1000技术主要满足国内市场建设和需求,华龙一号则代表中国核电出口国外。

市场分析认为,在出口机组上,华龙一号和CAp1400将是我国核电出口的两大利器。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指的是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两种技术的融合,被称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路线”,被确认为核电“走出去”的主力机组。

 CAp1400型压水堆核电机组是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我国引进的第三代先进核电Ap1000非能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也是我国“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的核电重大专项的核心内容。CAp1400符合目前全球商用核电站的最高安全标准要求,也是最大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

另据相关部门透露,“十三五”期间,上海将自主研制Ap1000、高温气冷堆中的核心装备,重点发展与“龙华一号”相配套的装备和技术。到2020年,上海核电装备及配套产业将实现产值200亿元。

市场也认为,核电将是继高铁之后另一张“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名片。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新建约300台核电机组,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周边地区将占新建机组的80%。中国核电业将凭借先进稳定而又极具价格优势的三代核电技术拔得头筹。

1.《上海国家核电 重大突破:上海核电又干了件什么大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国家核电 重大突破:上海核电又干了件什么大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