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笔者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方言类节目中,听播音员讲过一个笑话:一辆失控的汽车即将撞上电线杆,苏州人看见了大叫:“弗好哉!弗好哉!”可车子最后还是和电线杆“碰鼻头”,苏州人一声叹息:“奈么好哉!”

如今想来,这只是个有地域特色的笑话。若把这两句话翻作普通话,定是平淡无奇;若把听者换成北方人,也一定茫然不知笑点在哪。因为苏州人说一个“好”字,能把柔软的气质发挥到极致,而这种气质,会被上海听众敏锐而细腻地捕捉到,因为那时的上海人都听得懂苏州话,而不知又有多少上海人,其实就是苏州人,上海与苏州,真是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缘。

上海有一条大河,发端于太湖之滨,世代蜿蜒曲折,途经繁华闹市,归流黄浦滨江。这条河不叫“上海河”或“上海港”,却叫“苏州河”。一如上海最著名的商业街叫“南京路”,这是为什么?

南方的市肆,大都因水而建,因水而兴。上海开埠以前,推动本土历史演进的,并非黄浦江,而是作为苏州河前身的吴淞江,它曾见证了宋代青龙镇控江连海,舳舻千里的海上贸易盛景,商船满载货品,自大运河,过太湖水,绵延而来,堆叠出古港烟火万家的空前盛况。

随着上海海岸线的推移,灯塔倾圮了,青龙远去了,市舶司成为过往,但吴淞江不曾断流。一代代先民,追随它变幻的舞步,将足迹延伸到更远的东方:黄渡、华漕、纪王、蟠龙、诸翟、新泾……这些逐渐褪色的古镇旧市,还依稀记载着祖辈们下船登岸,劳作定居的步履足印。继续沿河而东:邮政局大楼、外滩源、上海大厦、外白渡桥、浦江饭店……那些静默在风尘里的万国建筑,诉说着上海近代的风云际会。至于尽头的陆家嘴,则以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谱写着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气质,为吴淞江画上完美的句点。

十九世纪,爱冒险的外国移民由上海乘船溯江而上,直达苏州,顺口称其为“苏州河”。这一更名,算是为上海与苏州千百年来气血相濡的关系验明正身了,因为苏州和上海早已藉由这一水道,往来千年。

如今,苏州河沿岸公共空间渐次贯通,很多晨跑者、骑行者感受着河水清涟,草木扶疏带来的舒爽气氛,可曾想过,他们中的有些人,正是那些从苏州坐船而来,在舢板上嬉笑打闹的船民后代呢!

上海流行过一句话:“宁可听苏州人吵相骂,勿可与宁波人讲闲话。”它深刻地反映了上海人曾经的地缘结构。上海的移民中,尤以苏浙为多,而苏浙移民中,苏州人和宁波人又唱了主角。试想当年,想在上海找一个说纯正苏州话的人简直太容易了,每一处弄堂和街巷都能听到苏州阿姨、苏州好婆的标志性问候:“长远呒畀看见仔,倷阿好啦?”每一段独角戏、滑稽戏都会有苏州话角色的倾情出演。同样的,苏州人和宁波人吵架的桥段也常被演绎,那种软硬相对,刚柔并济的舞台噱头常令观众捧腹。

一旦苏州话遇到三弦或琵琶,更是有了瞬间唤醒整个江南的奇特功效,相信久居上海的苏州人只要听闻评弹声起,就会乡愁满面;即便不是苏州籍的上海人,也会在指尖弹拨出的乌衣巷、烟雨楼、油纸伞、石拱桥迷醉一番。

苏州评弹曾是上海人不可或缺的娱乐休闲项目,它滋润了生命,安慰了时光。可如今,随着传统曲艺的式微、老上海人的离世和移民结构的变化,在上海街上听到评弹的机会已然不多了,想继续听评弹的话,还是动身去苏州吧!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天堂”为邻的,是“魔都”。忙碌的上海人想要在“天堂”寻觅“诗和远方”,首选的短途目的地是杭州和苏州。想当年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上海人通过苏州话和苏州评弹来回味苏州、了解苏州,少有机会亲临苏州,即使偶尔去趟苏州,也多半带着出差或扫墓的任务。斗转星移,如今去苏州不再需要苦撑几天的竹篙,或忍受几小时的颠簸,只需轻轻一刷身份证,高铁就如子弹般飞起来;只要猛地一脚油门,京沪、沪常高速任你选。百公里的路程,半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或许送你的朋友还没到家,你已经坐在观前街品尝苏式点心了。

来回苏州可以如此“说走就走”,难怪双休日或小长假,苏州各大景点同时开启“拥堵模式”,当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趴窝”的时候,三轮脚踏车的师傅们乐开了花。心急火燎的游客争先扫描车身的二维码:“师傅,拙政园去伐?”“20块,上车!”

三轮车夫脚底生风,你追我赶,超越一辆又一辆机动车。细致的游客会发现:车流里居然有那么多的沪A、沪B、沪C……一到景点,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枫桥、寒山寺,山塘街、平江路、桃花坞……真是哪哪都有上海人,处处皆可听沪语。恍惚间,有种回到上海的感觉,这里到底是苏州,还是上海?

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蹄疾步稳,行稳致远。望向苏沪间高铁的窗外,昔日田连阡陌,牧童深村的景象早已被数不尽的住宅区、商务楼、高架桥覆盖,挖掘机日夜开动,土方车来回奔忙。如今年轻人已不在乎苏州与上海的距离,买房在苏州,工作到上海又何妨;上海的老人们同样蠢蠢欲动:把市中心的老公房卖了,到苏州某古镇买个别墅养老可好?反正地铁都要连起来了,以后可以坐着地铁回上海!

上海与苏州,就这样“你侬我侬,忒煞情多”。它们的情缘,荡漾在苏州河的波浪里,回响在琵琶声声的吟唱中,跳动在时代滚滚的车轮上。正所谓“气血相濡江南秀,融合发展天地宽”。

1.《看苏州 【长三角两地书】上海人看苏州 :这里到底是苏州,还是上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看苏州 【长三角两地书】上海人看苏州 :这里到底是苏州,还是上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