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不夜城。“夜间经济”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戴维·威尔研究指出,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近日,上海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一批夜生活集聚区,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并以此作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路径之一。

“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竞争新赛道,正迈向“2.0”时代

《意见》把“夜间经济”定义为晚7点至次日6点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是优化供给、实现商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夜间经济,对进一步拉动外来消费,优化营商环境,也有积极意义。”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对记者说道。

2017年起,上海宣布地铁逢周末延长运营时间,不少商场随之打出“深夜商场”概念,将小吃餐饮等业态的营业时间延迟至夜间23点甚至次日凌晨;2017年的“上海购物节”,组委会首次将“新消费、潮生活、夜上海”作为主题,并举行首批“夜上海特色消费街区”授牌仪式,由此掀开市区政府层面做大申城夜间经济的序幕。

“今年九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是上海大力发展夜间经济2.0版,”刘敏说道。比如,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被列为第一条。“夜间区长”由各区分管区长担任,负责统筹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各区公开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协助“夜间区长”工作。

又如,夜间经济离不开“夜市”“夜宵”“深夜食堂”,以往绕不过去的一些政策门槛,此次迎来“破冰”。《意见》提出,在夜市现制现售、垃圾处理等方面创新管理制度,打造环境友好、放心安全、有工匠精神的“深夜食堂”;试点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在夜间特定时段,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外摆位”试点;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将部分夜宵街、酒吧街所属道路调整为分时制步行街,并在周边区域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客点、夜班公交线路等。

另外,《意见》还跳出经济谈经济,指出:“本市将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对深夜影院、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驻场秀等夜间文化娱乐业态秉持包容审慎态度,并积极开发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多元化都市夜游项目。”

《意见》下发后,“五一”前夕,黄浦区迅速行动,率先在全市推出首位“夜间区长”和首批“夜生活首席执行官”。黄浦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卓夫被任命为首位夜间区长,来自百联股份、上海新世界(集团)、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中国新天地太平桥项目、上海豫园股份的相关负责人受聘担任黄浦区首批夜生活首席执行官。黄浦区也成为全市首个建立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的城区。

在首位夜间区长和首批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的颁证仪式上,相关市领导表示,这一制度今后会复制推广到全市,成熟一批,颁证一批。

上海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正在掀开全新的一页。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竞争新赛道,已经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有着“不夜城”美名的上海,又将如何驶好这艘“夜航船”?

解读上海那些“常青”夜生活集聚区背后的密码

“魔都”需要夜间经济,实际上,经过多年积淀,上海涌现出了一批初具这些特质的夜市、夜间商圈、深夜食堂,受到市民与游客的认可与喜爱。探究它们生存乃至常青的背后,有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密码,这些密码,不少已经纳入《意见》,未来将在全市层面得到推广。

【凸显特色的“国际范”】

位于闵行区虹梅路3333弄的老外街101,可能是上海夜晚最具“国际范”的夜生活集聚区之一:消费者中5成以上、店主中7成以上为外籍人士。

这里提供的夜生活业态多样丰富:短短480米的长巷,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主题餐厅与酒吧,一店一景,充满异国风情;粗壮的香樟树下,摆放着外摆的桌椅,永远被占满,有可以三三两两轻声聊天的极静谧的餐厅,也有乐队驻场的热闹酒吧,消费者总都能找到一方自己喜欢的天地。

老外街原是虹桥机场原油运输专用铁路的车站,狭长形、只有两个出口,且街面很窄,自然条件不好。最初,项目方观察发现,虹桥地区有许多外资白领和高管居住,但为他们提供休闲消费的场所却几乎没有,因此将这里定位为“老外的‘客堂间’”。

“要打造国际化‘客堂间’的感觉,需要做出与其他餐饮为主夜市不一样的内容。”项目方说。

项目方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打造环境,营造富有休闲感的生活场景。项目开工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别的,而是从外地移栽了大量的香樟树。全都是15年左右树龄的香樟树,因为这个阶段的香樟树枝繁叶茂,可以带给人亲近自然的感觉。二是设置门槛,没有特色的商户,一律被拦在门外。首批招租时,项目方从400多家报名商户中仅筛选出五家。如今,除非餐厅风格完全不同,否则以同一个国家或地区餐饮文化为主题的餐厅,在老外街上只能找到一家。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一样”,如今老外街7成以上消费为家庭聚会消费,成了长期生活与工作在上海的外籍人士的“客堂间”。

特色,无疑是上海打造夜生活集聚区要抓住的关键密码之一。老外街如此,近年在白领与外籍人士中口碑颇高的静安区丰盛里、黄浦区大同坊均是如此。丰盛里,红墙褐瓦的石库门展现着老上海风情,高峰时有2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其中不乏首店、体验店,这些特色都是消费者在其他地方寻不到的;大同坊,集聚了各国风情的特色酒吧、主题餐厅,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与居民和谐共生的“上海味”】

静安区大沽路(成都北路到石门一路)夜市,紧邻居民小区中凯城市之光。近年,不到500米的大沽路上,自发集聚了20多家餐饮店、10多家酒吧,在上海本地食客中小有名气。但一度因夜间营业太吵,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而引发矛盾。

上海的夜晚需要烟火气的“上海味”,但紧邻居民区的夜市、深夜食堂,往往会遭遇扰民的困扰。处理好商居关系,是上海打造夜生活集聚区要抓住的又一个关键密码。当年“红极一时”的静安区彭浦夜市,后来的黄浦区寿宁路小龙虾一条街、徐汇区永康路酒吧街等,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此类问题。

上海夜晚的“上海味”如何与居民和谐共生?大沽路夜市提供了具有借鉴的做法。

最初,为减少扰民现象,南京西路街道对大沽路酒吧进行了包括限制营业时间、取缔外摆等措施的集中整治。“环境是好了,但酒吧的生意也少了。”街道负责人也深有感触,大家都说“有点可惜”。

2017年7月,大沽路上多家酒吧自行推选出一位代表,给街道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在政府监管下,“抱团”规范经营,同时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管理宽松度。

收到这封信后,街道非常重视,在街道牵头下,大沽路酒吧经营者聚在一起,商议如果规范经营,并共同推出了“经营公约”,对酒吧的噪音分贝、经营范围、市容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约定。街道也答应,会对酒吧的监管逐步放宽。

由于酒吧严格按照公约执行,后来的经营过程非常顺利,居民投诉量从每月40多个直线下降为个位数。

有了酒吧自治的经验,街道又引导大沽路上所有74家商家成立了商家自治委员会 。商家自治委员会发挥出积极自治作用:曾有一家商铺多次被居民投诉扰民,自治委员会了解情况后,主动给商户施压,并与商铺租赁方协调,在该商户租赁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解除租赁合同,将该商户清理出了大沽路,全过程中街道都没有介入。

商居关系看似是商户与居民的矛盾,但背后考量的是政府的治理能力。此外,这两年,本市各区还主动引导一些购物中心通过延长营业时间的办法,打造了一批富有烟火气的“深夜食堂”:如闵行七宝万科广场、徐家汇美罗城等购物中心推出了海派弄堂美食集市,普陀环球港在购物中心屋顶不定期举办夜宵美食节、啤酒节等活动。这一做法,受到了消费者欢迎,也避免了夜晚经营可能产生的商居矛盾。

【有所创新突破的“时尚潮”】

杨浦区大学路的“夜间经济”是从2009年开始兴起的,700米路上有40多家咖啡馆、创意餐馆和酒吧,桌椅在花卉与绿植中露天摆放,人们可临街而坐吃饭喝酒聊天,品味小资情调的时尚夜生活。

相比其他夜生活集聚区,大学路最特别之处在于街区的开放性。这一开放性,源于规划与管理上的创新。

如,大学路很适合“逛”,可以在街上逛、在临街的店铺消费,还可以随意走进街内的楼道、后花园,可以推开任意一扇门;车行路面非常窄,700米就有6个红绿灯,车辆一般不会选择开进来,这样的街道设计就十分适合行人漫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徐磊青告诉记者,大学路的设计出自学界颇具声望的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之手,这种设计理念在当时超前。又如,大学路上有很多商业外摆。即便在现在的公共街区中,商业外摆也非常少见。当时,街道、城管部门等做出了一个管理上的大胆突破:准许商家在规定时间将桌椅外摆。正是有这些创新,才成就了今天大学路的街区与商业形态。

同样的创新理念,在“老牌”夜生活集聚区——位于黄浦区的新天地也有所体现。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的样本,新天地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上海的时尚消费体验,特别是夜晚,露天酒吧、屋顶花园酒吧、拥有一流国际流行乐队的热门餐厅等特色店,吸引消费者纷至沓来。

夜间经济不等于泡酒吧、吃美食,还可以叠加对文化艺术的享受。连续7年,新天地举办了“天地世界音乐节”,每年如期而至的“上海新天地圣诞庆典”,重新定义了新天地的夜晚。2016年起,新天地每年举办至少为期两周的“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艺术节”赋予了新天地夜生活新的活力,也拉动了新天地商户的整体销售额。

借鉴他山之石,创上海夜间经济之新

尽管夜间经济优势明显,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夜间经济的现状仍有不少差距。业内专家指出,比如,上海目前能够提供的夜间经济业态还比较单一,亟需开发夜间集市、主题公园夜游、演艺夜游、娱乐夜游、水秀、庙会、灯会、特种夜游、运动夜游、天文夜游、特种摄影等游客参与性、体验性与学习性强的夜间经济业态。又如,满足夜间经济需求的公共设施与服务配套(比如夜间交通、灯光照明、公厕设施、医疗设施、治安保障等)需要统筹,不至于成为掣肘“夜间经济”发展的瓶颈。

阿姆斯特丹是最早诞生“夜间市长”的城市,夜间市长并非是政府员工,主要职责是充当娱乐场所、消费者、演艺人士以及居民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协调者。目前,在荷兰共有25位夜间市长。全世界有超过30个城市在阿姆斯特丹影响下设立了类似夜间市长的职位,如伦敦、巴黎、马德里、东京。2016年,米兰还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球夜间市长峰会。

在柏林,有13个人专门负责柏林的夜间经济和夜间生活,夜间市长专门负责确保每家店晚上不会出现噪音问题,并且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比如小商家可以从政府申请补贴帮助商家做隔音。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离不开优质文化项目。 除电影外,法国人的文化夜生活形式还涉及戏剧、歌剧、音乐剧、艺术讲座等。巴黎还开展了每周三和周五夜游博物馆的活动,卢浮宫开放时间延至晚间9时45分;伦敦的夜生活也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味,伦敦市中心的剧院区集中了40多家剧院,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保留节目,这些戏剧或歌舞剧除了在每周有一天休息、有两场下午场之外,都会在晚间七点半正式开演。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离不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夜间旅游项目。二月通常是一年之中的旅游淡季。作为巴黎的地标,埃菲尔铁塔的观光电梯此时段都会运营至接近午夜;法国第二大城市里昂以其绚丽的城市照明闻名于世,每年12月8日在此举办的为期4天的灯光盛会能够吸引超过400万的游客。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更离不开相关政策、服务配套设施的跟上。伦敦实行地铁通宵运行计划,每周五、周六,在一些主要线路让地铁24小时运行;阿姆斯特丹道路两旁随处可见“保持优雅,思考邻居,屋内饮酒”和“欢迎游客”的标识。此外,还推出专门的移动应用程序,供居民举报夜间滋扰情况。可通过网络联系所在区域社区官员,直接对案件进行处理;在东京,2017年4月,执政的自民党成立了“夜间经济议员联盟”。“夜间经济议员联盟”提出了“延长电车、地铁的运营时间,周末实行24小时运营,主要公交巴士线路运营时间延长至深夜;增设监控设施,发动民间安防志愿者,商家、街区居民、警察、地方公共团体、安防志愿者团体相互配合,确保安全放心”等动议。 东京都各区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也各显神通,比如涩谷聘请演艺界名人担任“涩谷夜间观光大使”,还建设了专门面向女性的大型商业设施。

1.《石门不夜城 上海要做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夜间经济”将大步迈入2.0时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石门不夜城 上海要做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夜间经济”将大步迈入2.0时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