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生活已基本离不开网络,网络生态建设也引发更多关注。比如,网络上的“雷语”。所谓“雷”,是指人们看到某些文字,脑子里忽然轰的一声,感觉像被雷击过一样。“雷语”如果出自名人,其对公众的“雷伤”程度要比普通人之“雷语”重得多。

近日就有出现了几位名人的“雷语”。其中一则是某足球名将,他在参加一档综艺节目时,表示女儿出嫁的前提是,男方必须上海购买婚房。

或许,为人父的足球先生,本意可能是出于对女儿的疼爱,想找一个“有实力”的女婿而已。从这样的角度看,对这则“名人雷语”,似乎不该“小题大做”。

但是,从这件事引发的网络反应来说,恐怕不能一笑了之,而是值得我们深思。名人要在公开场合特别地谨言慎行,这个要求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名人们也不会不知道。但为什么还是会不时地冒出各种“雷语”?问题恐怕在于那些“随意”抛“雷语”的名人,并不珍惜自己的名气。这个“不珍惜”有多种表现。比如,自恃名人,“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谁奈何得了我”。还有一种“随口说”的名人,确实把自己的“影响力”给忘了,对“社会责任”不以为然。

如果说,名人说“雷语”尚属于个人言行范畴的话,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自媒体的作为。一些“名人雷语”在网络上的“升温”,除了名人本身的知名度外,与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脱不开干系。有些自媒体为追求点击率、为获得关注度,对“雷语”主动炒作,唯恐“发迟了”“少发了”。而一些网络媒体在转发时,也往往只看热度,有意无意忽视了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如此,那些本该稍纵即逝的“雷语”,却因一些媒体的“积极作为”而越传越广,甚至“变异”传播,给网络语言环境造成了伤害。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在网络上相互沟通交流的工具。应该看到,网络语言具有积极的一面,有些创新性、正能量的词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逐渐为广大网友所接受和认同。然而有些网络语言则是词不达意,不仅歪曲了语言文字的真正含义,还破坏了中国汉字语言的美感。还有的则是在所谓泛娱乐化的驱使下,抛弃了应有的价值坚守,语不惊人死不休,低俗浮夸语言屡见不鲜。这些不良的网络语言,污染了网络生态,尤其是对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网络语言泥沙俱下的局面,我们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净化,多管齐下、多方发力,从源头、传播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1.《亟须怎么读 名人就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些“雷语”何以“雷”得起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亟须怎么读 名人就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些“雷语”何以“雷”得起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