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趣事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

11月2日,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晚稻产量测定结果发布,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测得早稻亩产平均为619.06公斤,这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亩产均超过1500公斤,达到1530.76公斤。此前,袁隆平团队曾多次打破超级稻单位面积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纪录。

之前报道过

袁隆平:很高兴创下新纪录!

2020年10月18日,据报道,青岛海稻研发中心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亩产860斤。

袁隆平如释重负地说:“我很高兴创下新纪录!希望早日推广1亿亩海米,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全国粮食增产3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8000万到1亿人。”

得知丰收的好消息,网友纷纷称赞:

“我也很开心,越来越好。”

“感谢袁隆平爷爷让我们吃饱了”

袁隆平早些时候说过:“我国耕地面积小,耕地只有18亿亩,盐碱地有十几亿亩,其中近两亿亩可以种植水稻。如果‘海稻’的研究成功,至少可以增加1亿亩耕地,可以多养活1亿人。”

什么是“海米”?是指可以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不需要施肥,不需要农药,不需要短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水稻品种。

2016年以来,袁隆平带领团队挑战“海米”,先后在新疆、山东、浙江、黑龙江、陕西五类盐碱地地区进行试验。如今一批“海米”迎来了大丰收,袁隆平高兴地说:“推广1亿亩海米,为全国增加粮食产量300亿公斤,是一个非常宏伟的计划。我很自信,很成功!”

1.《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41582.html

上一篇

蓝鸟计划 扭亏为盈并连续八季度成长 百思买是如何做到的?

下一篇

3岁女童地震后被埋65小时获救

李子柒与袁隆平同上热搜后被恶评!

  • 李子柒与袁隆平同上热搜后被恶评!
  • 李子柒与袁隆平同上热搜后被恶评!
  • 李子柒与袁隆平同上热搜后被恶评!
楼顶种水稻 河南一高校为宿舍降温在楼顶种草,网友:种水稻是不是更好

楼顶种水稻 河南一高校为宿舍降温在楼顶种草,网友:种水稻是不是更好

5月12日,郑州西亚斯学院在宿舍楼顶种植绿色植物,为开学做准备。据学校介绍,这种植物叫佛甲草,能耐高温。学校计划在10000平方米的屋顶种植佛甲草,可以降低温度,提高学生的舒适度,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网友评论延伸阅读今年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硬核政策来袭……根据...

钟南山团队奖项提名 钟南山团队获国家科技奖提名,屠呦呦袁隆平李兰娟等提名的项目均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

钟南山团队奖项提名 钟南山团队获国家科技奖提名,屠呦呦袁隆平李兰娟等提名的项目均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

记者昨天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了解到,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工作已经完成,相关单位和专家提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3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3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135项。记者注意到,在国家科技奖创新团队奖中,钟南山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创新团队获得提名。广州医科大...

亩产1365公斤 超级稻高产,亩产1365公斤!袁隆平团队长江中游双季稻产量新高

亩产1365公斤 超级稻高产,亩产1365公斤!袁隆平团队长江中游双季稻产量新高

超级稻产量高,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好吃又绿吗?20日,记者从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主持了“十三五”国家重点R&D粮食产量和效益科技创新计划——“湖南省双季稻周年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这个项目取得了新的进展。项目技术体系整合的生物...

两个世界一个梦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是什么?一想“禾下乘凉”,二是覆盖全球梦

两个世界一个梦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是什么?一想“禾下乘凉”,二是覆盖全球梦

9月29日晚,从北京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乘飞机降落在长沙黄花机场。袁隆平 新华社 资料图风尘仆仆的袁院士和夫人下了飞机,接受了简短的欢迎仪式,晚上回家。在星空下,袁院士后院附近的实验场进入了一个“幻境”,他可以在黎明时分下去看望他的“老朋友”。这个星期天,由于...

袁隆平2019多少岁了 今天,袁隆平正式升级为“90后”!他还带来一个好消息

袁隆平2019多少岁了 今天,袁隆平正式升级为“90后”!他还带来一个好消息

今天是2019年9月7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岁生日。央视“主播说联播”专门做了一个博客,庆祝袁老从“80后”变成“90后”,祝愿他健康升级到“90后”。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我们课本上那几页深深耕耘在稻田里的袁爷爷,已经90岁了。据Zhongxin.com介绍,...

谢华安 哪里的水稻病重,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就去哪里

谢华安 哪里的水稻病重,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就去哪里

中国有13亿多人口,是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作为粮食作物的“主力军”,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水稻育种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了人民吃好,吃得好而努力,最终“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左右的人口。”▲谢华安院士常去田里采...

水稻种子 跟我学——如何进行水稻种子处理(稻农必看)

水稻种子 跟我学——如何进行水稻种子处理(稻农必看)

1.阳光种植 选择天气晴朗、背风晒太阳的地方,将种子放在铺好的篷布或塑料薄膜上,铺上5-7厘米厚的种子,经常用木铲翻动,防止种皮被刺破,晚上收集,防止低温霜冻,干燥2-3天。   更多农业信息,请关注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