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何绿婷考入上海国家音乐学院(现上海音乐学院),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师从奥萨科夫学习钢琴。1934年,俄国钢琴家兼作曲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齐尔品发起并资助了《寻找中国钢琴音乐》,同时也是学生何绿婷的投稿申请。《短笛牧羊人》经萧、、查哈洛夫、奥萨科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后,获得一等奖,奠定了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同年11月27日,国家音乐学院(现上海音乐学院)7周年音乐会暨中国风味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新雅酒店上方的大礼堂举行。贺绿汀亲自演奏了获奖作品《牧羊人短笛》。演出结束后,观众得到了赞赏的掌声。第二天,上海的报纸报道了这个盛况,华语乐坛第一次知道了贺绿汀的名字。《短笛牧羊人》首映后,第二年从齐尔品带到东京,由龙隐出版社出版。后来他游历了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美国等许多大城市,并向外国观众介绍。在中国,这首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钢琴家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和教学曲目。1993年被列入20世纪中国音乐经典。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还提交了一首摇篮曲,并获得了二等奖。
钢琴独奏曲《牧羊人的短笛》是一首带有复调的三声部独奏曲:一段优美而安静,用对比鲜明的复调两声部写成。上半部的主调音乐旋律悠扬,行云流水,充满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底部的对位声部与它呼应或互补,或穿插衬托。音乐一首接一首,跌宕起伏,趣味盎然。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笛子,徜徉在田野里,天真无邪的样子可爱极了。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B段温暖欢快,在速度、节奏、模式、质感上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主旋律依旧像笛子,模仿竹笛特有的颤音手法,明亮高亢,伴奏跳跃欢腾。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第三段基本上是A的原唱,曲调略加修饰变化,更加活泼欢快。到最后逐渐变慢变弱,在高音区结束,剩下的意义没有完成。
牧羊人短笛结构简单,是典型的三段曲式。呈现部分:(1-24小节),G式,C宫制,4/4拍,包括6个乐句,每个乐句由4小节组成,句间音乐素材对比鲜明,主题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整个呈现部分节奏缓慢,旋律非常悠扬安静。采用两声部对比复调,其中高音部和低音部有一个叫,一个对一个,一个对两个,一个对四个,上紧下松,上动下动,左右双手在节日和乐句之间相互补充,形成呼应和交替,既有紧密联系,又形成明显对比。中段(25-52小节)为“并置”,采用中国音乐中的“转宫”手法,主音为G符号,2/4拍。复调音乐成为主旋律音乐,音域提高,速度更快。它采用了民间舞蹈的节奏,旋律欢快有趣,描绘了天真无邪的牧童快乐地玩耍嬉戏。从主题素材、节奏、速度、和声调性、音乐质感、情感等方面与呈现段落形成鲜明对比。中段分为三段,每段四小节,是同一主题素材在不同音高下的移位重复。采用动机发展的方法,与上一段对比强烈,段落本身重复。第一句是D型,第二句是第一句的上五度属于方向性严格模仿和A型。第三句,第二句前五度属于变向模仿,A宫模式,但只表演了两小节。因为段落的重复,回到了最后两小节第一句的G宫模式。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中段采用平行三度降、连续低音,削弱了功能,在速度、力度、和声等方面做好了回归再现的准备。再现部分(52-76小节)是呈现部分的变化再现。在保留展示版块骨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装饰性的注释。大部分的方式是在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上加两个音符成为十六分音符,使主题的旋律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复现段的调性是先在G符号音,再在D商音,最后逐渐降低音量,以主音G音结束。“随花异变”的运用,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使音乐更婉转动人,更有深度,更有动感。
钢琴小品《牧羊女短笛》成功地模仿了中国民间乐器——长笛的特点,线条清新流畅,呼应并回答了两声部的复调旋律,向观众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作曲家曾说:“我写的牧羊女短笛,有人说是这首民谣或那首民谣,其实没什么,但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风...因为你知道的民谣太多,自然有民谣风格。”
事实上,《牧羊女短笛》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创作构思上,用欧洲音乐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中国的民族生活——“小牧童骑在牛背上,短笛无腔吹”。这是一幅中国人熟悉的民间生活画面,音乐将这一场景表达的淋漓尽致。钢琴艺术已经从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厅走向了中国民间,而《短笛牧羊人》是最早成功的尝试。
2.在表现手法上,如何将中国民族音乐语言(音阶、调式、旋转)与欧洲复调音乐的技术规范相结合,是现代中国作曲家面临的重要课题。牧羊人的短笛在复调音乐的对位技巧和曲式结构上堪称典范,可以启迪后人。
《新晚报》评论道:“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开启了中国调式与西方乐理的界限。他的作品的成功鼓舞了我们复兴和完善中国音乐,学习西方乐理,也像一般极端保守的古代音乐家和主张完全欧化的人一样警醒。”多年后,作曲家瞿伟可以清晰地描述听这场音乐会的感受:“它的出现具有非常不寻常的意义,为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的确,《牧羊女短笛》不仅运用了西方音乐的技法,还表现出了民族音乐的特点。自从它问世以来,人们一直为它丰富而新鲜的当地条件感到高兴和感动。美丽的江南田野,上有浮云,下有流水,牧羊人与老牛,笛声与歌声。它是一首听得见的抒情诗,也是一幅看得见的山水画。
内容来自:alto online
1.《牧童短笛 贺绿汀:牧童短笛 作品介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牧童短笛 贺绿汀:牧童短笛 作品介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5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