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山南麓半山腰有道院等建筑物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福清石竹山被誉为“祈梦的发祥与传承地”。2000多年来,石竹山祈梦习俗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形态,融入道教仪式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教化形式,并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石竹山梦文化,吸引了朱熹、叶向高、徐霞客、隐元、陈宝琛、萨镇冰等名人雅士慕名探访。
目前它也成为联结海峡两岸、海内外同胞的文化纽带。2009年,石竹山祈梦习俗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记者一行来到石竹山,探寻其神秘的梦文化。
祈梦洞里,信众敬香准备祈梦 图片取自福州晚报
源于何氏九仙信仰
石竹山道院构筑在石竹山南麓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道院主神殿仙君楼便是祈梦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供奉着道院的主神——因祈梦灵验著称于世的汉代何氏九仙君。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道院住持谢荣增介绍,相传西汉时期,何氏九子修道成仙后在此显圣,常以梦点化世人,此地遂成祈梦之所。徐霞客在游记中明确记载此地为“祈梦灵异之所”。
“祈梦,要求心静,排除杂念。好人才有好梦。祈梦解梦是对梦境的指点迷津,如何去实现,还需要自己去拼搏、去努力。”谢荣增已在石竹山道观41年,对石竹山梦文化有深入研究。他介绍,石竹山祈梦习俗是中国传统梦文化的组成部分。祈梦是以梦来点化世人,这实际上是一个教化的过程。传递着慈、善、孝、义、信等道德内涵和深刻的人生智慧,教化世人要虔诚、向善,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
长长的隧洞连通着石竹山仙君楼与祈梦洞
成为两岸交流纽带
石竹山祈梦习俗在流传过程中逐步衍生出四季祭典,以每年立春日的“接春”习俗为代表。这一天,数以万计的群众汇聚在石竹山“候春”,用寓意五谷丰登的稻谷、青枝、红烛等,恭候春的到来。谢荣增说,这一原生态的生命礼俗,蕴含着古代社会对农耕文化的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石竹山祈梦习俗以九仙信仰为精神纽带,与人生智慧、岁时节令礼俗相伴随,以民间心理医疗知识为内涵,形成独特丰富的石竹山梦文化。
“石竹山祈梦习俗流传于福州、莆田、漳州一带,影响力远及海外,成为族群联结的文化纽带。”谢荣增介绍。
2008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石竹山道院联合主办了第一届石竹山梦文化节,传承传统文化,增进了海峡两岸民间友好互动的情谊,推进两岸的文化、经贸交流。石竹山梦文化节每两年办一次,迄今已举办了五届,为海峡两岸持续友好交流搭建了新平台。
许多信众在殿内准备祈梦
1.《福清石竹山:神秘的梦文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福清石竹山:神秘的梦文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