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北京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野狐围棋道场的训练室里,有几个小孩儿三三两两的午休。其中一个小棋手陈毅正在看一本围棋杂志,是2011年全国围棋联赛棋谱的总集。巨大的封面文字“atrix 2011”覆盖了孩子们的整个脸庞。距离一年一度的比赛还有最后三天,这位13岁的棋手正在抓紧时间研究中国顶尖职业棋手之间的比赛,希望在今年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明天将是2012年全国围棋固定阶段比赛的尾声,近600名小选手将杀死25名职业选手。这几年,成功定下舞台的小辈90%来自于北京所谓的“四大道场”:野胡围棋研究会、葛宇宏围棋道场、聂卫平围棋道场、马围棋道场。可以说“四道场”凝聚了中国围棋的一切未来和梦想。北京学棋的孩子大概有300~400人,大部分都只有10 ~17岁,但是代表了国内业余围棋的最高水平。他们很小就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只是为了接受最好的围棋教育,有一天成为一名职业棋手。在道场里,这些孩子不学习任何文化课,而是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花12个多小时下棋、复盘、做题。2011年LG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冠军蒋和2012年BC卡杯世界围棋公开赛亚军党亦飞,曾是这一群体中最常见的成员。但是仅仅几年后,当他们成为职业棋手的时候,已经走得太远了,只留下道场孩子仰视的目光。不管成功与否,北京的棋手不仅仅是承载着一个人的未来,更是整个家庭的期待和荣耀。12岁的李思源三年前离开家乡湖南,在父母的陪同下去野狐围棋研究会集训。虽然面对棋盘时他总是眼睛不动,但他一离开棋盘,就又回到了这个年纪天真的样子。“我喜欢下棋,”思远害羞地说,“但下棋输了,我就相当沮丧。”。身后,在家乡湖南大学任教的父亲露出溺爱的笑容。一方面是父母的热情;另一方面,实际上,北京的这群棋童很难成为职业棋手。以2011年为例,通过定期比赛成为职业棋手的有19男3女,而国内学习围棋的却有数百人,令人震惊。激烈的竞争和来自年龄的紧迫感也让这个年轻的棋手群体更加焦虑。在这个群体中,能在围棋的世界里发大财的人寥寥无几,而剩下的人必须面对极其残酷的现实:文化匮乏,经济困难,以及最令人担忧的身心健康问题。上学VS下棋对于绝大多数来到道场成为职业棋手的孩子来说,文化水平停留在去北京的那一年,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没有读完小学。24岁的张倩(音译)是一名在野生狐狸围棋研究会训练的棋手,她说,当道场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半天。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道场开始在文化课上写文章。有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上老家的学校,每年只回去期末考试拿个中专毕业证。由于不再学习文化课,他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围棋的训练上,成绩比那些边学习边下棋的人要好。在每年职业考试次数固定的围棋世界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别人进步比自己的孩子快,那就意味着后者永远也不会出人头地。因此,希望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父母不得不无奈地做出选择。现在他们家都来北京了,反正什么都要赌。这样,越来越多的孩子远离学校和课本。在萧思远面前面带微笑的父亲独自面对着我,表情有点紧绷,最后隐藏在某种焦虑的情绪中。他并不担心孩子在围棋上的实力,他担心的是秋天的中学入学。思源的文化课一直是这个大学老师难以抉择的一个环节。在北京的这三年里,思远的父亲利用休息时间和假期在家给孩子补课。然而,进入初中后,这个男人不知所措。他说:“恐怕我不能像以前那样玩了。”。放弃文化课专攻象棋的孩子中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是失败的例子太残酷了。17岁的孩子在付出了一切之后,终于没能迈出职业棋手之路的第一步,但在高考考场上夺回自己丢失多年的书本,与正常学校的孩子一较高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些“失败者”中最幸运的一部分通过运动员的特长获得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而剩下的只能选择教象棋。虽然能维持温饱,但是生活在校外。当初全家人怀着极大的野心,设想了无数辉煌的场景,经过多年打磨,变得那么遥远。收入VS支出的四大道场领导之一说,四年前道场刚成立的时候,80%的学生是寄宿学生,只有20%是陪读家长。但仅仅4年后,比例就变成了50-50,负责人估计下一年陪伴父母的制度会占到60%以上。原因是去北京学棋的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下越来越年轻。父母一方面不信任孩子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督促孩子在家学习文化课。送孩子去北京接受顶尖围棋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一个全家人都必须带着极大的觉悟去玩的大胆游戏。李思远的父亲说,他和妻子同时工作,而且因为孩子成绩比较好,在道场收了学费减免,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开销。葛宇宏的围棋道场负责人甚至算了一笔账:一个陪练家庭平均月租3000元,学费2400元,生活费3000元,小班费2000元,加上出去打游戏等等,一年大概16-17万。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按照平均五年职业生涯,总支出会在80-85万元左右。而且北京的陪护父母大多选择一些强度小、空闲时间少的临时工作,因为要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对于留在家乡或者一起去北京承担养家糊口重任的人来说,肩上的担子是不堪重负的。训练VS健康高强度的训练给这些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精神压力,还有各种身体问题。葛玉红道场位于北京左安门中学,是训练和活动最好的道场之一。负责人还提到,自从搬进中学,每天增加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孩子们比以前强壮多了,开朗多了。但以前道场在办公楼的时候,由于场地有限,孩子们普遍缺乏锻炼,处处生病。负责人说:“这次赵琪生病的时候,我们道场组织捐款,很多孩子都很难过。特别是对于和赵琪关系很好的女生来说,她们看着病床上昏迷的朋友似乎就看到了自己,因为头痛现象在这里太普遍了,得了脑膜炎昏迷的人都不能保证不是自己。”至于精神压力,最后半途而废的孩子太多了,枯燥的训练生活让这些对围棋充满激情的孩子对这个项目有点抗拒。据《洛杉机时报》2012年4月24日报道,美国围棋天才少年唐可在十岁时获得全国少年锦标赛冠军。父母不想耽误他这方面的天赋,就把他送到北京的围棋道场学棋。人们认为,被称为“魔鬼学院”的道场会滚动两年,让他出来时可以自由飞翔。我没想到唐笑在学习了一年半后就辞职了,说太无聊了。于是他决定离开道场,回家。即使回到美国很久了,这个曾经的“天才少年”也不想去碰他喜欢的黑白子。另一个19岁的北京男孩王波不到两年前离开道场,刚刚高考结束,他轻描淡写地说:“我出门从来不说我在下棋,这是可耻的。”针对上述问题,2010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不断修订全国围棋职业固定阶段比赛的比赛规则。从成立25岁以下的小组,到完全放宽年龄到25岁,每年增加职业选手到25人,显然有关部门都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视角不同,但他们的结论,无论是培训师、青少年还是家长,都是惊人的一致:定阶段竞赛改革不会从根本上影响道场制度的存在,不可能消除上述问题。野狐围棋研究会会长周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职业棋手,你必须具备北京最好的训练资源和条件,而这在当地是不可能实现的。道场有最好的老师和对手,顶尖的孩子都聚集在这里。这种现象短期内不会改变。即使年龄放宽,其实也只是给了“冲段少年”一个缓冲地带。虽然压力减轻了,但孩子们仍在争分夺秒,努力训练。”趁早出名”,只要父母和孩子还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么围棋培训和文化课学习就永远处于分离的状态,不会因为年龄的放宽而有太大的差别。现在位于中学的葛玉红道场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但在110名“冲段少年”中,只有15人选择边上学边下棋,“其中职业棋手希望不大”。对于一个放弃一切北上的家庭来说,无论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正规教育,面对压力和竞争,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妥协。另一方面,在考试年龄和职业棋手人数放宽的背后,也有很多问题。在目前的体制下,四年后将有100多名职业球员。在市场固定的前提下,这100个玩家的进入,必然会再挤出100个玩家。那么这些被压榨的玩家的生存空在哪里呢?物极必反。如果职业棋手拥有巨大的资源,这个行业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可以预见四年后的情况会有多残酷。一位道场负责人甚至直言道:“现在这个社会特别浮躁。要想快速致富成名,就必须跟随主流,否则就会被淘汰。这不仅是围棋,还有其他项目。我们也是因为这个市场需求而设立了道场。其实道场的利益第二,孩子的成长空第一。”“我19岁开始做围棋训练,遇到过很多好孩子,但很少成功。“在老师眼里,不成功的孩子并不坏,只是运气好,玩的不好。他说:“这条路太残酷了,从6岁开始就失去了所有的快乐,付出一切也未必成功。我最怕总决赛的最后一天,看着失败的孩子背着书包慢慢走远,想着也许这辈子再也走不上这条路了。在围棋的世界里,悲伤的例子比快乐的例子多。老师说不想让孩子走这条路,想让他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围棋对这些孩子太残忍了。他们已经到了象牙塔的顶端,无路可逃。他们必须留在这里杀出重围。但是如果你想在人才中脱颖而出,你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个努力非常非常巨大,一般很难实现。“所以我觉得专业围棋是一个残酷的事件”,一个在围棋界训练了20多年的老师,终于留下了这句话。淘汰率非常高,付出巨大努力,北京这些棋手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如果不远离课本成为职业棋手,未来的路显然是可悲的:留在北京或者回老家教棋,然后看着自己的徒弟走上和自己一样的路。循环永无止境。一直被视为围棋培训现状“罪魁祸首”的道场创始人,比任何人都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目睹了太多的失败,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现有的道场体系在本质上无法改变,那么一群才华横溢的少年就会用生命换取教训。这个价格对青少年来说太大了。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想法:既然国家有心改变专业围棋培训的现状,为什么不借此机会将其改革到底呢?如果九年义务教育能够彻底实施,肯定有利于围棋的发展。甚至从竞技的角度来看,文化素养也是棋手必备的素质之一。技术水平会下降,但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减缓这种下降。不客气的说,以围棋现在的训练体系,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像吴清源这样的名家的。明天将是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围棋比赛的结束。这些“天之骄子”仅仅两个星期就要竞争了,成功的会成为职业棋手,但其实这只是意味着他们的黑白人生才刚刚开始。有些失败的人会选择放弃,但绝大多数人会回到北京,开始新一年的努力。正如李思远的父亲所说:“付出了这么多,现在想回去很难。”我们只愿这些孩子在这条荆棘路上健康成长,祈祷有一天他们生活的世界不那么残酷单调。我相信这一天终将到来。
1.《天才棋师弈最后输给了谁 琪琪:围棋冲段少年之惑 一场谁都输不起的豪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才棋师弈最后输给了谁 琪琪:围棋冲段少年之惑 一场谁都输不起的豪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76977.html